【摘要】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猶如企業發展的“兩翼”,是企業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正確認識兩者的內在聯系,推進兩者協調發展,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加快推進制造強國戰略的必然選擇。因此,要優化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的宏觀環境、扎實推進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的品牌戰略、根據不同規模選擇“技術—品牌”協同模式,推進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協同發展。
【關鍵詞】制造強國 技術創新 品牌建設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兩翼”
技術創新是企業運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來開發新產品、提供新服務的過程;品牌是企業向消費者提供的質量承諾和品質保證,品牌建設是品牌擁有者對其所擁有的品牌進行規劃設計、宣傳推廣、創新管理的行為。對于企業來講,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缺一不可。
技術創新是品牌建設的力量源泉。品牌是識別產品的名稱術語、標記符號、圖案設計,或者是它們的組合,依附于產品存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必須持續推進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才能擺脫模仿者的競爭,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消費者認可,提升企業的品牌競爭力。相反,如果忽視技術創新,最終只能淪為“品牌流星”而被市場所拋棄。因此,品牌建設必須以技術創新為基礎,技術創新是品牌建設的力量源泉。
品牌建設是技術創新的物質保證。技術創新是企業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是匹配和引領市場需求,創造出更多物美價廉的產品,給企業帶來持續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技術創新的經濟價值。只有在強大的品牌支持下,技術創新成果才能快速轉化為被消費者認可的產品,從而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豐厚的物質回報。
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須協同推進。作為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猶如企業發展的“兩翼”:技術創新服務于品牌建設,是品牌建設取得成效的力量源泉;品牌建設推動著技術創新,是實現技術創新價值的重要途徑。只有充分認識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協同推進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
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力度不足。一是企業技術創新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家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相對滯后,加上企業創新投入不足,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二是品牌建設力度不足。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并不是制造業強國,品牌建設相對落后。很多企業只能依賴于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中低檔產品、中低端產業鏈參與國際競爭,賺取微薄利潤來維持企業運轉,這必然削弱企業的創新投入和品牌建設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缺乏協調。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協同推進,是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技術內隱于產品研發的過程之中,品牌則是產品形象的外在體現,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抉擇的關鍵因素。消費者更關心產品品牌和使用價值,而不是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一些企業由于缺乏自主創新積極性,產品的品牌附加值不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傊?,企業如果缺乏長遠觀念、全局觀念,割裂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的關系,必然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亟需加強。技術創新成果和企業商標品牌,都屬于知識產權范疇。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建設,為技術創新、品牌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是實現兩者協同推進的重要基礎。知識產權保護和濫用是知識產權制度涉及的兩個對立面,如一些企業只注重技術研發和品牌建設,卻忽視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導致技術被侵權、商標被搶注、產品被仿冒。加強知識產權立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刻不容緩。
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協同推進的路徑
優化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的宏觀環境。一是優化兩者協同推進的政策環境,出臺相關產業支持政策,引導企業制定技術創新戰略、品牌培育戰略,為國內企業做大做強、爭創名牌保駕護航;二是優化兩者協同推進的法律環境,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宣傳教育、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基礎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公平競爭、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三是優化兩者協同推進的市場環境,在加快中介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構建統一、規范的交易市場,為知識產權成果流轉及其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供健全的市場機制;四是優化兩者協同推進的集群環境,突破行政區劃限制,在整合區域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培育產業集群,形成創新合力、品牌合力,提升區域技術創新、品牌培育的整體效應。
扎實推進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的品牌戰略。一是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品牌戰略是企業在深入研究外部環境、自身條件的基礎上制定的品牌行動計劃,其本質是塑造企業形象、增進市場影響、培育核心競爭力。品牌戰略必須以技術創新為基礎。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就要健全技術創新機制,為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優化研發資源配置、鼓勵技術創新等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改善技術創新條件,主要是結合企業技術需求和市場發展需要,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組建研發機構、配備研發人才、保障研發物資供給,突破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障礙;加強技術創新合作,注重技術的引進消化再創新,實現“彎道超車”;培育技術創新文化,要在表彰創新典范的基礎上,構建學習型企業,培育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容忍失敗的創新文化氛圍,使創新成為每一個員工的自覺行動。二是技術創新要與企業的品牌定位相結合。市場需求是企業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的源動力,技術創新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要與市場定位相結合。沒有市場需求的創新是沒有價值的,也就不會有生命力,只有將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完美結合,才能創造出更加物美價廉的產品,才能實現技術創新的經濟價值;企業的市場定位,決定了企業的產品供給和品牌形象,技術創新只有立足市場定位,才能做到目標明確。否則,盲目創新不僅浪費資源,還會影響企業特色和品牌形象。
根據不同規模選擇“技術—品牌”協同模式。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不同規模企業所處地位和作用不同,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的協同路徑也有較大區別:一是企業主導的“技術—品牌”協同模式,即企業依靠關鍵性的技術突破,實現對既有產品的根本性改進,并借助其強大的品牌優勢和營銷網絡,占領市場的制高點,拉開與其它競爭者的差距。這種模式是建立在企業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營銷網絡、自主品牌的基礎之上,比較適用于能主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大中型企業。二是創新引領的“技術—品牌”協同模式,即根據市場需要,針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技術瓶頸進行科研攻關,通過改良制造工藝,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突出產品差異化、擴大市場份額、培育企業品牌的目的。這種模式適用于無法主導市場但有一定研發實力的大中型企業。三是市場引領的“技術—品牌”協同模式,即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創新營銷手段,通過減少流通領域的中間環節、搭建直面消費者的營銷渠道,達到節約流通費用、提高市場份額、培育市場品牌的目的。這種模式適用于經營機制靈活的中小型企業,盡管不具備根本性的技術研發能力,但可以借助電商平臺的“脫媒”效應來提高營銷效率,以良好的市場業績支撐企業的快速成長。
(作者均為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及新媒體推廣研究”(項目編號:18C0245)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王秋紅、陳麗:《產品市場競爭、企業技術創新與品牌價值》,《財會月刊》,2017年第11期。
責編/賈娜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