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經濟”成為社會廣為關注的一個新的亮點,當前的“夜經濟”是和我國社會進入“互聯網+”、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新時代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要促進“夜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必須根據“夜經濟”的特色,構筑一個促進“夜經濟”良性發展的激勵和保障系統。
【關鍵詞】“夜經濟” 協同治理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C913.3 【文獻標識碼】A
發展“夜經濟”成為一段時間各地提振消費的重要措施,突發的疫情給“夜經濟”按下了慢進鍵。隨著各地疫情防控等級的下降,“夜經濟”又成為了很多城市復蘇經濟、增添煙火氣的一大“法寶”。如何喚醒“夜經濟”也成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各地相繼出臺一些支持性政策和有關消費的引導性政策,“夜經濟”有了復蘇的跡象。為了更好促進“夜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政府和公眾等“夜經濟”參與者進行多方協同,合作治理,建立長效機制,把“夜經濟”打造成便民惠民富民新的增長點。
深刻把握當前“夜經濟”的新特色
對于百姓來說,“夜經濟”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或者新詞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化擴展,許多城鎮出現了以餐飲和購物為主要內容的“夜市”。這些夜市,一方面為城鎮居民夜間生活提供了新的場所和便利,另一方面也為不少百姓提供了一種靈活就業或者創業的新途徑,所以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歡迎和支持。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近兩年各地出現的新一輪“夜經濟”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一方面,當前的“夜經濟”是同我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更高的階段密切相連的。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征包括,從世界上的發展情況看,我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人均國民收入進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或地區行列,正在邁向高收入經濟體;從國內情況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收官,城鄉居民收入隨著經濟發展同步增長,貧困人口大規模減少,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因此,當前的“夜經濟”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市場供給相對短缺的情況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在的“夜經濟”,雖然還有人喜歡去某些露天市場淘一些低價位的商品,但是大部分消費者參與“夜經濟”,并不是為了購買低價商品或服務,而是追求高品質的商品或服務,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可以說新一輪的“夜經濟”是國民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意味著我們應當從如何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視角去審視“夜經濟”的發展。
另一方面,當前的“夜經濟”是和我國社會進入“互聯網+”、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新時代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眾所周知,最近幾年,由于電商的大發展帶來快遞業、外賣業的迅速增長,相當多的城鄉百姓購買商品都是在網上完成,電商成為我國經濟新趨勢新動能之一。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確實給百姓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好處,便利、價格低、質量越來越有保障。但是不能不看到產生的一個副產品,就是百貨大樓等實體商店經營出現了困境,線上網上銷售大發展,實體店卻不甚景氣,有的紅火了很多年的大廈大樓,出現了客流和銷售顯著下降的問題。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擴大商品銷售可能就不再是“夜經濟”的主旋律了。通過延長夜間營業時間,確實能夠吸引消費者,增加門店購買,但是,對不少消費者來說,他們是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網上購物的,不一定非要晚上逛商場買東西。因此,“夜經濟”的主流應是必須線下消費的經濟形式,或者面對面進行的那些服務類消費,我們可以稱之為體驗式消費活動,特別是文化娛樂等消費活動。相應地,也給“夜經濟”帶來了一個特色,即聚會型消費。傍晚下班之后同事、朋友相聚一起飲茶品酒,共享美食小吃,一起欣賞音樂舞蹈,共享文化大餐,共增友情友誼,這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亮麗場景。
當然,由于我國國土遼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各有特色,“夜經濟”也具有濃厚的地區特色。有的南方城市,比如長沙、成都、南寧等,居民的夜生活向來就比較豐富,特別是有的以旅游業為主的城市,“夜經濟”具有濃厚的旅游經濟特色,在這些旅游城市,“夜經濟”的主體可能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們。有的北方都市,例如哈爾濱、蘭州這樣的大城市,由于氣候的原因,“夜經濟”具有比較明顯的季節性,夏季是“夜經濟”繁榮的季節,到了冬季,可能“夜經濟”的規模就比較小了。當然,隨著技術進步,一些城市的大型購物中心正在成長為“夜經濟”中心,這些經濟活動受氣候的影響就小一些。
多方協同,提高“夜經濟”的質量
要促進“夜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必須根據“夜經濟”的特色,構筑一個促進“夜經濟”良性發展的激勵和保障系統。
第一,地方政府要根據當地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特色,對“夜經濟”發展制定一個專項規劃。規劃要明確“夜經濟”的主要區域,劃定不同區域的不同功能進行合理布局。我們知道,所謂夜間經濟,和白天經濟的主要區別就是延長商業設施的營業時間,有的可能延長到凌晨兩三點鐘,有的可能就是通宵營業服務。這種做法,需要一定規模的產業集聚,更需要一定規模的消費者群體,否則企業或經營者就無法獲得正常的營業收入。因此,“夜經濟”不可能覆蓋整個城區,而只能是選擇一些具有較好基礎的商業區或中心城區來發展。在若干一線大都市,需要在不同的城區進行合理布局。例如,北京市商務局就提出要逐步形成一批“夜經濟”的商圈或生活圈。這樣的區域規劃,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夜經濟”產業集聚區,符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有利于政府部門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更是“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當然,這樣的規劃不應由某一個或幾個政府機構自己設計,而要通過多種形式,特別是征求公眾意見,更好地吸收社會各個相關群體的智慧,使規劃具有厚實的社會基礎。
第二,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勵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參與符合自身優勢和需要的“夜經濟”活動。有一種說法很好,“夜經濟”既需要“政府搭臺”,更需要“企業唱戲”。企業是“夜經濟”的主體,這是不言而喻的。沒有企業的積極參與、主動參與,任何好的規劃都無法付諸實施。當前,在政府大規模減稅降費的背景下,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積極地貫徹落實好國家的減稅降費政策,把這些政策紅包及時地、一個不落地送給企業,不能中間截留。這些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對于“夜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夜經濟”專項引導基金的方式,對延長營業時間或者提供專場文化娛樂活動的餐飲、文化、旅游企業給予適當的補貼或獎勵。因為延長營業時間,并不能保證營業收入的相應增長,特別是在“夜經濟”發展的初期,需要通過財政補貼措施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夜經濟”。當然,政府的補貼只是一種引導信號,體現的是政策的導向,要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關鍵還是要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為企業創造一個擴大經營規模,不斷推出新產品的好的平臺。隨著“夜經濟”的逐步成熟,政府的補貼措施可以及時調整,用到新的企業或新的項目上。同時,有關市場監管部門要在確保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原則和不擾民的基礎上,簡化行政審批手續,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季節特色的餐飲和文化娛樂活動提供比較便利的場所。
第三,政府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共同為“夜經濟”健康運行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服務。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消費者最關心“夜經濟”的問題是交通和安全。公共交通是否可以相應的延長?深夜出行回家是否有安全風險?要解決這些問題,只靠一兩個政府部門是做不到的,需要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結合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協調公安、交通等部門和公交公司,針對主要的“夜經濟”集聚區或商圈,適當延長公共交通運營時間,或加開夜間交通路線,為消費者及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公安部門要適當調配和增加警力,增強消費者的安全感。在條件允許的地區,鼓勵建設一定規模的夜間停車場,或者出租車、網約車的專用停車場,為深夜出行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四,政府部門和企業等市場主體要積極同社區居民溝通,使“夜經濟”主要區域周邊居民成為“夜經濟”的參與者和受益方。不可否認,在一些地區,“夜經濟”很繁榮,帶動了經濟發展,但是也有一些負面的現象,例如一些文化娛樂活動過度會帶來噪音;消費者或游客的集聚,會帶來周邊交通堵塞問題;還有對垃圾處理不及時不到位,會影響周邊的衛生環境;等等。要避免這些問題,就必須建立市場與社區的良性互動關系,政府主管部門要通過走訪、小型座談會等形式經常向周邊居民征求意見,及時解決居民關心的問題,同時也要通過適當方式鼓勵周邊居民積極參與“夜經濟”,打造鄰里關系友好的“夜經濟”。
以“夜經濟”為抓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各地大力鼓勵“夜經濟”發展,是與政府鼓勵消費、促進消費、讓消費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鼓勵支持“夜經濟”健康發展,一方面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和釋放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擴大消費,更好地豐富居民生活;另一方面,通過“夜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創新和創業,開拓出更多的商業形態,提供更多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同時,通過“夜經濟”的倒逼機制,能夠提高地方政府部門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我們應當從更高的層次來思考“夜經濟”的發展。
首先,對于“夜經濟”以及其他商業形態的發展,要按照“放管服”的總體思路,堅持包容式、有彈性的市場監管,或者說堅持審慎監管,鼓勵和推動新消費成長。特別是對一些剛剛興起的經營方式、消費模式,市場監管部門不必急于表態介入,可以多看一看、等一等,更好地發揮信用監督在消費領域的激勵約束作用。更好地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構建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消費共同治理機制。
其次,發揮“夜經濟”對旅游、文化及其他相關經濟活動的帶動作用。在發展“夜經濟”的過程中,地方政府要有全局觀、大局觀。要看到“夜經濟”的健康發展對其他經濟活動具有很好的帶動或拉動作用。一方面,可以提升所在區域的知名度、美譽度,提升城市或區域的資源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帶動旅游、文化、體育等具有無限潛力的產業的大發展,一個成功的“夜經濟”商圈,就是一個具有很強吸引力的旅游景點,周邊的地價、房價和酒店價格都會獲益。
再次,通過發展“夜經濟”,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質量的提高。通過比較不同地區促進“夜經濟”發展的思路,可以看到,一些城市并不滿足于發展特色餐飲和文化娛樂活動,已經把眼光瞄向了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公共服務設施。要求這些公共文化設施適當延長開放時間,增加夜間服務內容,包括開設市民論壇、名家演講等活動,為那些白天工作無暇參與這些公共文化活動的市民提供一種可選擇的方式。
最后,既然這一輪“夜經濟”的發展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那就要趁勢而上,政府和企業都要積極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提升“夜經濟”的新技術元素。一是要改善“夜經濟”商圈的網絡建設,為消費者和游客上網提供更多的便利,為經營者或商戶創新業務模式提供更好的平臺,努力提高智慧城市的水平,使“夜經濟”成為“智慧夜經濟”。二是運用好大數據技術,隨時掌握“夜經濟”的運行狀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比如客流過大出現擁擠的情況等,確保“夜經濟”的安全運行,使“夜經濟”成為“安全夜經濟”。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北京市商務局關于印發〈北京市關于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的通知》,中國政府網,2019年7月12日。
②《“多用改革辦法擴大消費”——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看消費新走向》,中國政府網,2019年8月2日。
責編/潘麗莉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