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一世紀規格功夫 新百年世界一流

核心提示: 2020年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建校100周年。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哈工大始終秉持“聽黨指揮、跟黨走、為黨分憂”的鮮明政治本色,堅持“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長于工程”特色辦學,為我國工業化建設、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科技強國建設培養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打造了一支許黨報國的哈工大“八百壯士”教師隊伍,實現了從一所培養鐵路工程師的工業學校到學習國外高等教育先進經驗的樣板高校、再到扎根中國大地的一流名校的歷史轉變,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重要歷史樣本……

【摘要】2020年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建校100周年。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哈工大始終秉持“聽黨指揮、跟黨走、為黨分憂”的鮮明政治本色,堅持“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長于工程”特色辦學,為我國工業化建設、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科技強國建設培養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打造了一支許黨報國的哈工大“八百壯士”教師隊伍,實現了從一所培養鐵路工程師的工業學校到學習國外高等教育先進經驗的樣板高校、再到扎根中國大地的一流名校的歷史轉變,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重要歷史樣本,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規格”的百年強校建設之路,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理工強校、航天名校。

【關鍵詞】哈爾濱工業大學 百年強校 世界一流 理工強校 航天名校

【中圖分類號】G649.2 【文獻標識碼】A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等教育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有利于提升國家教育發展水平。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戰略部署,并把建設教育強國定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從歷史上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始終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實施“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建設計劃,一批重點高校先發展起來,帶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蓬勃向前,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將推動國家教育發展水平整體提升。以哈工大為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哈工大受命仿效蘇聯工業大學辦學,為新中國培養理工科師資,為推動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多年來,哈工大始終不忘初心,自覺在推動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勇擔使命,在大學與國家戰略同向同行、與行業發展深度互動、與區域振興同頻共振的辦學規律探索中,做出了重要業績,形成了寶貴經驗,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提供了哈工大方案。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有利于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科技與人才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世界各個國家都將建設一流大學作為國家重要戰略,作為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我國高等教育應當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始終以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己任,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世界一流大學,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走過百年的哈工大,始終在與國家同行中擔使命、作貢獻,培養出了孫家棟、宋健、劉竹生、胡世祥、欒恩杰等一大批航天英才,解決了載人空間環境模擬試驗設備、新體制雷達、衛星激光通信、高端精密儀器、空間機械臂、小衛星、月球車等諸多“卡脖子”難題,形成了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生動局面,為助力實現航天強國夢、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有利于奠定國家長遠發展基礎。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只有青年一代做到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我們只有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培養造就一批可堪大任、能堪重任、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時代全球治理人才、科學領軍人才和行業領袖人才,才能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育源源不斷的青年生力軍。哈工大注重航天強國夢引領,發揮實踐育人、科研育人優勢,弘揚“大師+團隊”科研攻關傳統,構建起“項目學習、課程先導、課題融入、競賽支撐、基金支持、表彰激勵”的拔尖人才全鏈條培養機制,打造了一批工程科技創新學生團隊。哈工大學生紫丁香微納衛星團隊的成長歷程就是一個生動案例。學校依托哈工大小衛星所培育的學生紫丁香微納衛星團隊吸納來自全校9個不同學科的100多名本碩博學生,自主設計研發管控的“紫丁香一號”“紫丁香二號”衛星和參研的“龍江二號”衛星成功發射,拍攝的“最美地月合影”登上《科學》雜志并引起全球廣泛關注,被譽為中國航天最年輕的隊伍,榮獲2020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在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重新認識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優勢

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事件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大戰略性成果,再一次讓全世界深刻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必然將承擔起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光榮使命。

胸懷家國、兼濟天下,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文脈底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暴發表明,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事實證明,只有團結協作、攜手應對、互利共贏,全球才能戰勝疫情、共創未來。大學應當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主動作為。哈工大將積極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堅持與全球大學和而不同、互學互鑒的理念,結成更加緊密的伙伴關系,開展更加務實的科教合作,共享理想和真理、自由與安寧,共同擔負起大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責任與使命。

引領創新、推動進步,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使命。全球正在加緊組織新冠肺炎科研攻關表明,戰勝病毒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離不開對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大學應當自覺走在科技創新的前列。哈工大將始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際科技前沿,發揚組建大兵團、開展大協作、敢啃硬骨頭的硬朗作風,瞄準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開展集中攻關,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動全球科技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聽黨指揮跟黨走,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根本優勢。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表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優勢。哈工大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托,堅持強化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履行“四個服務”使命任務,在一流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中進一步彰顯“聽黨指揮跟黨走”的政治優勢,攜手全球高校、各行各業,以更加開放自信包容的姿態,實現更廣更深的合作共贏,在奮力邁向中國特色全球頂尖大學的新征程中,成為所在區域的高等教育王牌、全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先鋒品牌、世界高等教育領域的中國名牌。

在“兩個大局”中謀劃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新長征路

當前,國際體系和國際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中國高等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新百年,哈工大要自覺面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準確判斷當前世情、國情的變化,深刻認識我們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建設成為世界科技的前沿陣地和全球創新的策源地之一,培育更多胸懷家國天下、開創時代之先的大國脊梁,引領黨和國家未來乃至世界發展的全球領軍人才。具體而言,我們應當抓住三個重大契機。

抓住國家綜合實力快速提升帶來的黃金發展期。從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歷史看,高等教育和一流大學的中心始終伴隨世界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的變遷而遷移。國強提供了校強的基礎與后盾。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文化、科技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社會發展描繪出新的藍圖。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和平和文明崛起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哈工大將緊緊把握這一機遇,堅持與國同興、與國同強,抓住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機會,提升學校的戰略適應力,在參與中尋求突破、在突破中引領創新。

抓住學校優勢特色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的絕佳契機。哈工大在歷史上幾次成功轉型,都源自能夠主動與國家發展需要相適應,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作出了卓越貢獻,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優勢。當前,中國建設科技強國、制造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美麗中國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等總體規劃和要求,都與學校學科特色和優勢高度契合,為哈工大持續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提供了絕佳契機。哈工大將抓住機遇,主動作為,在為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作貢獻中求發展、提水平、創一流。

抓住國家實施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戰略部署的寶貴機遇。2015年8月,中央審議通過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了“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和“進入世界一流前列”的明確要求,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三步走”路線圖,明確了建設和改革任務。2016年底,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闡明了高等教育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使命責任,為“扎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基石。未來幾年將是全國高等教育分層次分類別發展、學科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時期,也是哈工大進一步增強綜合實力、提升學術地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大機遇期。哈工大將緊抓機遇,迎難而上,加速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靠特色優勢邁向世界一流

變局帶來挑戰,變局推動變革。應對激烈的全球高等教育競爭,哈工大將始終堅持特色興校、特色強校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優勢、行業協同優勢、精神文化優勢、一校三區優勢和國際伙伴優勢,意氣風發走向新百年。

堅持厚基礎、強實踐、嚴過程、求創新的人才培養優勢。哈工大始終堅持學貫中西、融貫古今,充分吸收借鑒了蘇聯工程教育模式中基礎理論扎實、工程訓練強、過程管理嚴格等特點,也吸收了歐美等國家的個性化培養、柔性化管理和創新教育等特色,將這兩條“支流”深度匯入我國知識分子所固有的濃厚家國情懷與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血脈中,形成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融合發展態勢,打下了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底蘊。

堅持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長于工程的行業協同優勢。哈工大始終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際科技前沿,準確把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行業產業振興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關系,注重在服務強國戰略和行業產業發展中定位自身坐標、發揮優勢特色、主動積極作為,走出了與國家重點行業同頻共振、共創輝煌的辦學之路,逐步打造形成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共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大航天”“大工程”格局。

堅持“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精神文化優勢。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800多位平均年齡只有27.5歲的年輕教師齊聚哈工大,承擔起了主要教學、科研任務,他們銘記國家重托,肩負艱巨使命,扎根東北,艱苦創業,拼搏奉獻,把畢生都獻給了共和國的工業化事業和科教事業,被譽為哈工大“八百壯士”,孕育出的哈工大精神歷久彌新,“學在工大”的優良學風衣缽相傳,“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精神成為哈工大人的共同標準、人生準則、金字招牌。

堅持“扎根龍江、輻射全國、放眼世界”的一校三區辦學優勢。哈工大緊緊抓住國家和區域發展需求,立足自身發展需要,準確把握大學與城市良性互動關系,建設并形成了哈爾濱、威海、深圳“一校三區”辦學格局,在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中走出了一流大學建設的新路子,為哈工大面向新百年,在全國乃至全球格局中賡續優良傳統、整合優勢資源、吸引一流生源、集聚一流人才、拓展國際合作打開了局面、贏得了先機。

堅持對俄引領、覆蓋全球的國際伙伴優勢。20世紀50年代,70余位蘇聯專家援建哈工大,全國青年才俊齊聚哈工大,我們的辦學水平迅速躍居于全國前列,成為全國學習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兩所樣板院校之一,以“工程師搖籃”飲譽全國。繼往開來,今天的哈工大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發起成立了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加快推進“哈工大圣彼得堡中俄聯合校園”建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人文交流等方面示范性、先導性作用,持續鞏固中國高校對俄合作“領頭羊”地位,深耕東北亞、牽手全世界。

面向新百年,哈工大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賡續傳統、奮發有為,在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中,成為更遠大、更世界、更硬核、更現代的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周小梨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