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專家訪談:新形勢下如何構建現代化教育體系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現代化的教育體系和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是彰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的重要部署。教育體系現代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建設現代化教育體系對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有哪些重要意義?加強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國家治理》周刊邀請多位知名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訪談專家

吳遵民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杜育紅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方 征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許光建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陳樹文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李 輝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國家治理》周刊:現代化教育體系有哪些特征?建設現代化教育體系對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有哪些重要意義?

吳遵民:現代化教育體系以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更關注全民的終身發展

現代化教育體系是相對傳統學校教育體系而言的,傳統學校教育體系以學齡期青少年為對象,固守學校封閉的教學環境,呈現的是一種僵硬、守舊的態勢。其強調以統一規格、統一標準培養人,強調資格學歷為上的教育機制,強調“知識本位”“學科導向”的教學內容,因而形成的是一種以純知識形態為主的考試選拔制度和單向度發展的封閉教育框架。尤其是其把學校教育的開始和結束作為人接受教育的全部,從而忽略了人的學習和發展其實是終身且開放的過程。顯然這種體系不僅不利于個體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而且也成為了孕育應試教育的溫床。

現代化教育體系則以人的終身發展、全面發展為前提,以德智體美勞有機融合為核心,它不僅關注個體,更關注全民的終身發展。具體來說,未來的現代化教育體系應該以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應該公平正義地保障所有公民的受教育權,應該在每個個體人生發展的每個階段,為其提供滿足需求的各種教育機會。換言之,未來的教育體系不再是針對某個人一生中某個階段的教育,而是以全體公民為對象并為其提供貫穿于終身的教育。而這樣的教育就是服務于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以這一理念為基礎構建的教育體系即可謂之現代化教育體系。

杜育紅:教育現代化在中國下一階段發展中發揮戰略性和基礎性作用

為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國家出臺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這一中長期戰略規劃,提出要在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這樣的戰略部署反映了教育在中國下一階段發展中的戰略性和基礎性作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證明,技術進步是推動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性要素,而技術進步的基礎就是高質量的教育發展。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中國通過快速的教育普及,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各類人才。但是過去以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要素投入為主要驅動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無法支撐中國進一步的發展需要,轉向創新驅動的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和內在要求。這種轉變對人才的類型與質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加快教育現代化體系的建設,才能為高質量發展、創新型發展提供支撐。

當今世界,人類社會正在步入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引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隨著第四次技術革命的不斷深入,具有市場價值的人才的能力與技能會發生非常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既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方向,也對人類社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的現行教育體系能否培養出適應新技術革命需要的人才?我們的教育體系能否培養出足夠數量的新型人才?我們的教育體系能否為每個人的發展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我們的教育體系能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技術需求?這些挑戰都必須通過加快教育現代化體系的建設來作出有力的回應。

方征: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的公平價值意蘊為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社會建設奠定人才基礎

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的一個關鍵詞是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事關千家萬戶福祉,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現代化教育體系的建設應扎根中國國情,直面教育發展仍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實現教育現代化,就要聚焦教育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要以農村為重點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水平;繼續提升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在義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優質均衡;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機會平等;實現教育精準幫扶;確保殘疾兒童享有適合的教育。

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教育質量。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的人才關乎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興旺。高質量發展是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的根本特征。如何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第一,要以先進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為指導。包括以德為先、全面發展、面向人人、終身學習、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發展、共建共享。

第二,要構建多維豐富的現代化教育體系:推動各級各類教育高水平、高質量、多元化普及,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顯著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和高等教育競爭力。

第三,要創新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今年這場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學校教育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未來的教育一定會創新整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最終實現人才培養模式、教師角色、教學方式、教學環境和結構的深刻變革。

《國家治理》周刊:加強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許光建:堅持德育為先,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

一定要把立德樹人作為首要任務,應貫穿于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在辦學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根據不同學生的思想實際,強化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教育。在當前,特別要重視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通過建章立制,把規范師德師風落到實處,要大力宣傳和表彰表現突出的教育工作者,要堅決依法依紀依章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師德師風問題予以懲處。

推動各層次、各種類型教育統籌協調發展。首先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這就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處理好城鎮和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關系,建立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長效機制。在當前,還要重視不同區域的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不斷提高教育均等化的水平。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加快“雙一流”建設,重視創新型、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要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結合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明顯短板,盡快加大資源投入,擴大高校醫療衛生類緊缺專業的招生和培養規模,提高培養質量。更加重視職業教育,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和就業創業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的人才資源。

堅持全球視野,合理借鑒發達國家教育發展的成熟經驗和做法,擴大教育開放與國際合作。一方面,積極吸引外國優秀學子來華學習,在保障和不斷提高培養質量的基礎上,穩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特別是擴大“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教育合作。一定要注意在招生錄取培養等各個環節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片面追求數量,更不應當降低錄取和畢業標準。另一方面,選擇部分具有基礎和經驗的高校或部分專業,通過科學、公平、規范的選拔機制,和國外一流高校建立穩定合作的戰略關系,適當擴大規模,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國際交往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特別是為國際組織提供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更好地為國際組織服務,為全球治理提供國際化人才,使之與我國的國際地位相稱。

陳樹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推進國民教育體系各領域協調發展,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集中破解我國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

必須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自信。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建設現代化教育事業的本質理念和根本立場,充分發揮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基礎性作用。

必須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深刻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的首要根本問題。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靈魂滲透于教育全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體系及諸環節中,使教與學緊扣立德樹人這個中心線索,在教學相長、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動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在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同時實現創新發展,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深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新時代愛國主義情懷和奮斗精神,創新推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人民滿意的教育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必須推進國民教育體系各領域協調發展,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科學把握教育教學基本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加快轉變教育發展方式和人才培養目標,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強化以德育為先、“德智體美勞”五育一體協同發力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以側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根本目標推動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的改革創新和提質升級,以內涵式教育發展統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離不開更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因此,必須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打造一支具備高尚品德素養、扎實知識能力、秉持博大情懷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為培養更高水平人才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質教育人力資源。

必須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集中破解我國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要謀劃好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構建和完善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教育制度體系,把我國教育領域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實現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堅持深化并持續推進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教育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通過健康科學的教育評價制度推動形成積極正向的教育評價導向。應當著力推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讓各類教育資源和社會要素在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中充分涌流,教育事業競相迸發生機活力。

吳遵民:從制度上進行根本變革,打破體制機制壁壘

其一是需要確立一種價值觀,即未來的教育體系應該著眼于人的生命成長與品質提升,我們首先需要立足于培養人而不是“才”的立場。我們要始終堅持“價值引領”“立德為先”的理念,堅持教育回歸人性完善、回歸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培養的原則,這才是落實教育強國戰略的根本。

其二是需要進行高屋建瓴式的頂層設計,即打通各種教育形態之間縱向阻斷、橫向割裂的弊端,從而創建一種縱向貫通人的一生,橫向無縫對接校內與校外的教育機制。

其三是要加速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與質量的提升,即做到“推進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整體提升職業領域的教育”“促進具有競爭力的高等教育”“完善殘疾兒童享有的適合教育”等六個重點。唯有從制度上進行根本變革,并打破體制機制的壁壘和狹隘的利益紛爭,才能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縱橫貫通、各種各樣教育資源的融合共享,服務于全民終身學習的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和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才能最終得以實現。在現代化教育體系的保駕護航下,人民才能自由而全面地發展,為國家的振興與強大貢獻力量。

李輝:加強教育層次的階段性銜接與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

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目前,我國教育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重規模輕質量,區域、城鄉、校際發展不平衡,德智體美勞教育要素發展不平衡,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等方面。教育發展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與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之間尚存較大差距,加強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的任務迫在眉睫。

隨著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步伐的加快,需要在完善教育體系、提高教育質量、改革教育體制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下功夫,以教育現代化為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人才支撐。完善教育體系關涉到幼教、普教和高等教育等教育層次的階段性銜接,補足幼教短板、平衡普教資源、提升高教水平勢在必行。無論是哪個層次的教育,質量是人才之本。沒有優秀教師就不可能有優秀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基礎性工程。教育現代化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創新教育方式。通過技術升級教育品質,聯通優質教育資源。總之,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是質與量同步發展的進程,其核心是社會主義教育,保障是教育現代化,歸宿點是人的全面發展。

責編:臧雪文 / 蔡圣楠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