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疫情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中信集團各業務板塊在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有序地復工復產,既有疫情期間全天候運營為經濟發展與基礎民生提供保障,也有為其他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各類金融與技術支持。相關子公司還加強研判,積極應對,通過調整業務結構或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
自春節以來,中信重工及時調整生產結構,抓重點項目、重點客戶、軍品訂單和出口訂單,一季度順利完成一批重點項目,并實現了超30億元的新項目協議簽署。公司還積極發揮在產業鏈中的重要帶動作用,加強與合作供應商的協同及資金支持力度,力保供應商資金鏈不斷裂。目前公司228家合作廠家已全部復工,公司產能恢復并逐步提升。
中信國際電訊自疫情發生以來,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業務,一直保持24小時電信級運營,香港數據中心建設、澳門5G項目建設等重點項目也都在克服各種困難后按計劃推進。公司旗下中企通信還為企業復工復產免費提供高效安全的遠程網絡接入服務,澳門電訊在網絡用量高峰較平日激增30%的情況下保障通訊質量。中信云網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推出集成紅外體溫檢測儀和數據平臺的解決方案,打造“雙創會客廳”線上直播服務。中信云平臺也聯合成員廠商,支持平臺用戶企業復工復產,已為50余家企業提供VPN遠程辦公服務。
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加速了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中信在疫情期間既受益于前期數字化轉型的布局,平緩疫情帶來的影響,也更加堅定了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進程。
中信出版重點調整選題方向,加大對疫情專題的內容策劃,同時,積極發揮數字內容產品優勢和自營線上銷售網絡的優勢,持續推出“全球4000+好書暢聽暢讀”、“中信知識大咖公益講座”、“云逛書店”等特色文化活動,并加大力度將銷售和服務向線上遷移。
中信工程在疫情期間充分發揮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60小時內火速完成了武漢火神山醫院的設計任務,不僅創造了讓世人驚嘆的“中國速度”,也驗證了BIM技術的應用前景。公司將加快推進中信智能建造平臺的研發推廣和應用,積極推廣和普及BIM技術,充分把握工程行業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機遇。
中信泰富特鋼在國家多次就新型基礎設施做出重要戰略部署后,加快推進2020年工程技改項目和智能化項目,向產業鏈上下游尋求突破,適時拓展特鋼產品的延伸加工業務。
在各家公司積極有序復工復產同時,中信集團也發揮綜合經營優勢,協同助力地方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
受疫情影響,大批小微企業正面臨著經營成本上升、用工、資金流等巨大壓力。為此,中信銀行在分期分批有序復工的同時,集中資源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僅通過完善無還本續貸、擴大無還本續貸產品范圍等措施緩解小微企業資金壓力,還為湖北省內普惠型小微企業配置專項信貸規模100億元,對新增的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經營貸款,在現行利率基礎上下浮0.5個百分點。
武漢市通過云招商等活動邀請包括中信集團在內的企業積極參與經濟建設。中信集團在武漢擁有銀行、證券、工程、商業地產等多個領域的業務,并承擔了火神山醫院和多個方艙醫院的設計。集團將繼續發揮金融與實業的綜合優勢,積極參與長江新城建設等振興武漢的各類項目中,全力支持武漢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除了支持湖北武漢,中信集團還積極參與其他省市重大項目建設。今年2月在阻擊疫情還處于關鍵階段時,中信集團與山東省舉行視頻在線簽約儀式,簽署合同總金額超600億元,涉及信息化、金融、資源能源、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領域共9個項目。目前,中信集團和云南、貴州等地正積極洽談深化戰略合作事宜,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