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正譜在成都市專題調研省校戰略合作情況時強調,要搶抓發展機遇,以更開放的思路、更務實的舉措,不斷深化拓展省校合作。
唯有實現“共贏”,合作方能行穩致遠。從以往經驗看,單一企業要走進高校進行深度對接難,學校老師也很難全面了解某地對技術的需求。面對當前發展局勢,唯有立足實際,從三個“關鍵點”出發,才能切實加強省校合作,幫助企業找到技術成果、走進重點實驗室,也讓高校人才和技術找到應用市場,讓更多的合作需求同頻共振。
首先,要找準合作契合點。這是推進合作順利開展的前提。高校側重于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但它只是一些原型技術,只有跟產業需求相結合,才能夠轉化為科技生產力,讓省校合作更富生命力。如資源城市攀枝花同清華環境學院開展工業固廢資源化處置技術開發合作,巴中聯合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共建城市能源安全聯合研究中心,加快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
其次,要抓住人才關鍵點。不管什么重大項目,都得靠人來推動。由省委部門、人才部門統攬的格局,才能夠確保每項合作緊扣“人才”不跑題。以清華大學為例,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四川吸納清華畢業生來川工作人數居全國第6位,已錄用清華選調生人數居全國前列;清華為四川省開展培訓3萬余人次,共建研究生實踐等基地20余個;清華派出的一批掛職中青年教師已扎根巴蜀,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最后,要激活機制創新點。機制創新既包括省校合作日常運行規范,又包含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創新機制是合作開展的重要支撐。”去年,四川省8部門印發《關于擴大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探索深化“先確權、后轉化”的有效模式等,以產權激勵職務發明人進行科技成果轉化。
四川是一個開放的省份,近年來省校戰略合作已成為擴大對外開放、加快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當前,四川多重戰略機遇疊加,為省校戰略合作創造了更大的空間。據悉,四川省已與23所知名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采取“清單式+項目式”方式推進合作項目實施,2020年確定了141個重點項目。(四川省恩陽區投資促進局 何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