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是第四個中國品牌日,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發布了剛剛通過試驗檢測的首批國產化6米級盾構主軸承、減速機,這標志著我國盾構核心部件國產化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長期以來,我國盾構機用主軸承長期依賴進口,民族盾構何時才能裝上中國“芯”,成為民族高端裝備的時代之問。經過近5年的研發,這項由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完成的重大技術突破,使我國的盾構機制造水平在世界范圍內從“并跑”向“領跑”跨越。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中國速度到中國質量,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正在崛起,成為在國際市場上彰顯國家形象的閃亮名片。
中國品牌受到消費者青睞
年輕人手里拿著華為5G手機,身上穿著李寧在“巴黎時裝周”上展出的潮流運動服,背包里放著大疆無人機……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一大批中國品牌已在世界舞臺嶄露頭角,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消費者的關注。
“在很多行業,眾多國產品牌正以與國外品牌相似的性能質量以及更高的性價比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說。
在一定程度上,品牌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是經濟發展的引擎。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數據顯示,在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來自中國的企業達129家。可以說,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企業的規模與品牌價值正在快速上升。
“如今,中國已成為最受全球網購消費者歡迎的‘海淘國家’。”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服務商PayPal和調研公司益普索對32個國家進行調查后聯合發布的第三屆全球跨境貿易報告指出,與之前伴隨著跨國公司的全球產業重新布局的被動“走出去”不同,當前,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中國品牌將隨著經濟走廊的聯通形成快速的鏈式輻射,進一步增強國家品牌影響力,提升中國自主品牌的國際地位。
“三個轉變”提升中國高端制造
在5月10日舉辦的“三個轉變”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第三屆中國品牌戰略發展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介紹,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時首次作出“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要求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6年后的今天,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國際分工格局加速調整,發展實體經濟,穩定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加劇,更加凸現“三個轉變”的特殊重大意義。
如今,以華為、阿里巴巴、海爾、聯想、格力、大疆等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異軍突起;神舟飛船、北斗導航、華龍一號、復興號、C919、港珠澳大橋等一張張響亮的“中國名片”更是“三個轉變”的見證。
品牌是國家形象的名片,放眼全球,一個國家擁有多少世界知名品牌,就代表這個國家在世界經濟版圖中的地位。近年來,科技創新在中國蔚然成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無人機等新興業態高速發展,催生出數量眾多的新興品牌。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的內涵有質量、創新、信譽、文化等內容。要成就品牌,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要提高質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黃國梁表示,我們曾經做過一個關于中國產品和服務的調查,66.7%的消費者認為,要想成為國際知名品牌,首先要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品牌不只代表消費品,更是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的綜合體。”李光斗表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的排名從2018年的第17位升至2019年的第14位,排名連續4年上升。這進一步說明,創新與品質對品牌塑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書寫更精彩的“中國品牌故事”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正是因為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斷涌現,眾多中國品牌得以在世界舞臺嶄露頭角,為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9中國品牌戰略發展報告》綜合評價結果顯示,2019年中國品牌的發展指數為101.33,強度值處于適度區間,全年的品牌生態指數當中適度偏強及過強的城市占到了12%,標志著品牌生態的創建在全國范圍內處于逐漸升溫的過程。
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副院長常濟生指出,中國品牌經濟發展是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美好生活的生動體現,呈現出了積極的發展態勢。如今,全國品牌創建的熱情日趨高漲,以技術創新、文化創意和管理創效為抓手的品牌系統創建模式逐步形成了共識。
“但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我國的品牌建設和品牌經濟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常濟生表示,從拼價格到比品質,從靠資源到重創新,中國品牌正在走出“微笑曲線”的底部,開始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
“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品牌一端連著供給,一端連著需求,美好生活需要高品質、好品牌的支撐。”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院士表示,品牌經濟的建設需要使產業鏈和創新鏈緊密結合在一起,讓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書寫出更精彩的“中國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