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興媒體以更高的傳播效率、更廣泛的傳播覆蓋、更深入的傳播影響而成為思政教育改革創新的一個有效載體。面對復雜多變的網絡文化,為培育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校要建構現代思政育人新模式,通過打造思政“網紅”搶占傳播高地,不斷增強學生的理論自覺與實踐自覺。
【關鍵詞】思政教育 育人模式 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網紅”即網絡紅人,指因某事件或某種行為而被網民大量關注,從而迅速在網絡上走紅出名的人。“網紅”是互聯網時代所特有的現象,其可以是品味、審美,也可以是獵奇、審丑,只要能滿足特定群體的心理需求,即可成為“網紅”。追逐“網紅”的群體與追星的群體一樣,都有著癡迷性的特質,恰恰是這種癡迷,使得“網紅”的感召力和對社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基于全民狂歡所造就的“網紅”,實質上是一種多元文化交融的結果。如何以“網紅”模式開展思政育人工作,充分利用“網紅”的高流量與廣受眾特征提升思政育人成效,是一項重要課題。
網絡文化復雜多變,時代呼喚思政育人新模式
傳統思政育人方式在互聯網時代正在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傳統的思政育人模式過于單調乏味、缺少親和面孔,既缺乏立體性,又缺乏多元性;既缺乏感染性,又缺乏觸動性;同時,更缺乏一種觸動心靈的注入性,使得傳統思政育人無法真正深入人心,達到直擊學生心靈的效果。傳統思政育人的開展方式、手段、途徑陳舊單調,使得個別高校思政課堂處于一種形同虛設的尷尬境地。
新興媒體以更高的傳播效率、更廣泛的傳播覆蓋、更深入的傳播影響而成為思政教育改革創新的一個有效載體,僅僅依賴傳統的教育方式與傳播途徑提升思政育人成效是行不通的?;ヂ摼W時代的到來使得整個世界的傳播方式、傳播手段、傳播路徑發生深刻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之改變。照本宣科式的思政育人模式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微乎其微,甚至極易引發受眾的逆反心理。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難以產生可持續的影響力,探索新的思政育人模式已經成為高校開展思政工作的當務之急。
在自媒體泛濫的現代社會中,“網紅”群體憑借其極高的人氣正在形成一種兼具傳播力與影響力的隱性勢力,某些具有信息壟斷趨勢的社交媒體對高校開展思政育人工作造成了極大挑戰。一些高校學生獲取信息時過度依賴自媒體,使得思政教育的有效傳播途徑變得越來越狹窄、越來越有限,這恰恰是傳統思政育人模式失去效用與效力的根源所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網絡文化,為保障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校打造“網紅”思政育人模式已刻不容緩。
最初的“網紅”多表現為“以文載人”,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逐漸開啟了“以圖載人”等立體化的新模式?,F代思政教育面對互聯網時代引發的社會巨變,更應做到與時俱進,唯其如此,才能使思政育人發揮更大成效。“網紅”一般擁有相對穩固的粉絲群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凝聚與引領廣大受眾。“網紅”的一言一行所受到的關注已不亞于區域電視臺,對青年學生產生了“載言”與“載道”的廣泛影響。“網紅”備受關注的特質,使得他們要面對來自社會群體的各種評價甚至模仿,也在無形中賦予了他們相應的社會責任和擔當。因此,應引導“網紅”肩負起為社會傳播正能量的光榮使命,不僅關注自身商業價值,而且要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
突破傳統路徑,開啟“網紅”思政新模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現代社會帶來了新興自媒體的無級化傳播,“網紅”現象與“網紅”群體即是新興自媒體的代表。“網紅”的傳播效應若能為思政育人所用,必然會產生顯著的教育效果。打造“網紅”思政,創新思政育人模式,顯然已經成為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當務之急。從“網紅”現象來看,“網紅”能夠輕而易舉地建構起作為傳播載體的廣泛影響力,也能夠通過打造思政“網紅”,搶占傳播高地,賦予“網紅”思政育人功能,以故事觸動受眾,引發廣大受眾的共鳴與共情,建構起思政育人新模式。借助新媒體,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傳播,讓理論以更加靈活、接地氣的形式傳播出去,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唯有打動人心,思政育人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正能量故事,顯然更易打動人心,借由故事的沉浸式感染實現思政育人目的,由思政“網紅”講故事,顯然不失為一種思政育人的創新嘗試。在思政“網紅”選擇上,應選擇那些具有良好道德修養,具備一定學科背景和專業知識,有一定個人魅力的青年名師,他們善于捕捉時代熱點,不照本宣科,更容易與受眾產生共鳴。通過“網紅”與受眾之間豐富且靈活的互動,使得青年學生的學識更加豐富,充滿正能量,這種互動既有參與感,又能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能夠引發青年學生強烈的情懷觸動,從而產生良好的育人效果。“網紅”不僅對社會的影響力巨大,對思政育人的正向促進作用亦超乎想象。利用“網紅”的泛眾影響力,在網絡上講好中國故事,將思政課程內蘊于傳播內容之中,顯然能夠起到傳統思政育人無法企及的影響效果。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網紅”的傳播,形成更加廣泛的社會影響。
通過思政“網紅”講故事的育人模式還面臨一個由情懷到理論的轉化問題。無論是“網紅”的影響力還是傳播力,都要以內容的吸引力為根本。思想理論的有機植入,顯然需要通過思政“網紅”把枯燥的理論融入生動的故事中,再以生活化的形式加以傳播。針對理論的再創作,強化思政育人的吸引力,使枯燥的理論通過淺顯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受眾所接受,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網紅”由最初的有限個體逐漸發展為一種新興群體,隨著這一群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與受眾的互動模式也開始由幕后的在線互動陸續走向前臺。“網紅”群體的這種立體化呈現,為思政育人提供了可能性,依托時代崛起的“網紅”,更應順應時代的要求不斷進步,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言行與作品之中?,F代社會一些人信仰缺失,思政“網紅”對廣大受眾的引領使得受眾一步步沉浸到立體化的育人氛圍當中,產生潛移默化的正向轉變,逐漸形成一種引領時代的正能量精神。思政“網紅”及其團隊所擁有的原創能力正是現代思政育人迫切需要的,比如,寓教于樂的原創段子與現代思政育人手段深度融合,能夠有效培育青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不斷增強理論自覺與實踐自覺,提升思想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將理論注入思想,使信念熔鑄成精神,才是思政教育的最高境界。發揮“網紅”思政的凝聚效應與名人效應,使思政育人工作由被動轉為主動,由扁平化轉變為立體化,由刻板、生硬、枯燥發展為具有親和力、接地氣的教育實踐。以講故事打動人心、觸動心靈,以思政“網紅”特有的注入性、感染性、觸動性建構現代思政育人新模式。
(作者為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匡文波、劉建萍:《“知識網紅”與“網紅”社會價值轉變》,《人民論壇》,2019年第27期。
②肖瑤、梁霞、侯霜:《論“網紅”文化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與職業》,2019年第22期。
③滿雪瑩:《內容型網紅的傳播策略研究——以李子柒為例》,《傳播力研究》,2019年第30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陳琳(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