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對國家治理提出哪些新任務

摘  要: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程度與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水平緊密相關。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視角充分認識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暴露出的一系列新問題、帶來的一系列新任務,對于提高疫情防控水平、迅速有效地平息重大災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和社會安定有序,意義重大。

關鍵詞: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  國家治理現代化  新任務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在工業化、城市化和科技高速發展以及人類自身對自然界規律認識、對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和各種行為與決策都充滿著極大不確定性的復雜條件下,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或加劇其危害,進而帶來一系列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難以估量的重大損失。近日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形勢再次驗證了這一點。必須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視角充分認識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暴露出的一系列新問題、帶來的一系列新任務,著力以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的理念和實踐,進一步完善應對之策。

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程度與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水平緊密相連。

以加強系統治理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所謂系統治理,就是要以整體性視野認真審視,并積極主動地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系統謀劃構建起職責分明、高效有序、運作規范、舉措嚴密、檢查督促有據、考核獎懲分明的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組織管理體系,系統制訂出可能發生的或未知的有潛在發生可能的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最有效應對舉措,如信息及時公開透明體系、新聞輿論導向體系、社會心理疏導體系、應急救助和志愿服務體系。通過加強對參與應對重大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相關人員的應急培訓、物品的應急儲備、相關制度及運行體制的完善,以及加大對重大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科研投入、完善事后的重建和復興措施等,將各種對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以及經濟社會的損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加強依法治理應對重大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式方法。習近平總書記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職責,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水平”。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必須加強依法治理,要堅持“立法先行”原則,建立完善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法律體系。

加強綜合治理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突出地表現在綜合治理水平上。以加強綜合治理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就是要運用法律、政治、經濟、行政、教育、文化等各種手段,通過綜合運用人力、物力、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等進行公共安全防范,構建起社會各部門、各單位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治理體系。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制度剛性和文化柔性的有機結合、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有機結合。

源頭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處于最為基礎的地位。堅持防患于未然的原則,把重大公共安全突發事件化解在萌芽之中,把問題解決在源頭狀態,是最為經濟、最為及時、最為根本的治理方式。本著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基本原則,通過運用源頭治理的方法對重大公共安全突發事件進行及時防控,盡可能避免重大災害的發生、保障社會安定有序。

加快構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智慧城市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是通過建立在科學化、法治化、人文化、數字化、智能化基礎上的網格化、精細化治理體現出來的。智慧城市的本質在于以人為本,推進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和知識社會創新態勢下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突出表現。從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對來看,必須加快構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智慧城市。

現代城市主要功能是通過不同類型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環境等核心系統組成有機復合體,智慧城市是對這個客觀事實的理性反映。現代城市中的各類組織(人)、業務和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等都不是零散片狀化的,而是以一種協作的方式相互銜接著的有機系統。城市本身,則是由這些系統所組成的復雜多樣的宏觀系統。智慧城市建設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原則,以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新興熱點技術的廣泛運用為主線。

在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中,只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才能對事件的起因、現狀和發展趨勢,對涉及人員的動態狀況、交通管理、物流供應鏈、應急災備、信息溯源、時態評估等實行全面數據化,從而構建起及時的信息監控、合理的判斷和處理機制,精準地做好有效的防控工作,將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及將制度優勢和技術優勢轉化為最大治理效能的價值訴求充分地體現出來。

加快構建集預防與應急于一體的黨政領導和多元社會主體參與的應急治理機制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通過強有力的黨政組織領導力、科學決策力和社會動員參與力等相互作用的合力系統表現出來的。以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為抓手全面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就必須著力改變目前治理主體單一的現狀,加快構建集預防與應急功能為一體的黨政領導和多元社會主體積極參與、協同作戰的應急治理機制。

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因其具有突發性、復雜性、快速蔓延性、重大破壞性等特征,需要集思廣益和群策群力。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是全社會的集體行動,沒有旁觀者和局外人,都是利益相關者和行動者。為此,必須堅持群眾路線,最大限度地發動群眾、動員群眾、依靠群眾,將各種社會力量充分地激發出來,形成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治理共同體、協作共同體、共享共同體。通過精誠合作、共享信息、共同協商、預知風險、謀劃對策,高質量打贏防控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阻擊戰。

構建有充分應急保障和物資儲備的公共安全保障型社會

烏爾里希·貝克、塞繆爾·亨廷頓、安東尼·吉頓斯等人曾說過,人類正生活在“文明的火山口上”,風險社會已經來臨。回顧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各種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從傳統與現代的視角來看,由于受科技水平落后的制約,傳統社會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及其后果只限于有限的區域和范圍,而現代社會重大安全事件的影響往往是全球性的。譬如,1986年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事故,2011年日本福島的核電站事故,2019年剛果(金)的埃博拉疫情等,都造成了全球性影響。

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和語境下,現代社會必須走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和公共安全健康保障型的社會。為此,在重大公共安全突發事件到來時,除了及時的信息披露、正確的輿論引導、科學的社會心理文化支撐外,還要有充分的應急保障和物資儲備。

政府要將各種應急保障職責落實到相關具體部門和社區。發生災害時,地方政府要切實落實包括現場救援、疏散工具、避難場所和基本生活必需品供給等在內的應急方案,根據需要依法征用公用、民用物資、設備、土地、建筑。通過中央財政防災預備費預算、上級政府財政負擔或補助、地方政府借債、災害對策基金等獲得經費和物資,發生緊急災害時還可以采取生活必需品配給、商品勞務價格管制、債務延期償還等必要的緊急措施,充分保障應對重大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經費來源。

在應急保障和物資儲備方面,可借鑒日本的做法。日本《災害救助法》規定,各級政府必須累積災害救助基金,用于事先購買和儲備足夠的應急救援物資,如壓縮餅干、大米、方便面、毛毯、飲用水等應急食品和物資;各種社會組織和家庭在平時應重視應急物資儲備,如每個家庭一般都儲備有食品、毛毯、蠟燭、木炭、爐子、水壺、帳篷、醫藥品等應急需要物資,以備發生災害時解決燃眉之急。

此外,還要加快建立地區間橫向應急救援協作體制。經驗表明,發生大規模災害時僅靠本地政府的應急力量是難以應對的,需要與相鄰地區政府進行合作,共享應急救援的信息、物資、設備、醫療人員、避難場所、交通運輸工具等,以共同應對重大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挑戰。

【本文作者為蘇州大學東吳智庫首席專家、蘇州大學特聘教授;本文受2018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項目編號:18JZD007)資助,本文系2019年度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點研究選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江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9ZTB03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人民日報》,2020年2月6日。

[2]曹紅艷:《依法防控是戰“疫”最有力武器》,《經濟日報》,2020年2月7日。

責編:董惠敏 / 羅 婷

責任編輯:賀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