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新技術變革如何引領能源新經濟發展

——數字時代能源平臺的發展與規范

摘 要:能源平臺是運用數字技術建立起來的,擁有無限的網絡空間,本質是一個新生態,會隨著網絡的擴張效應不斷強化。作為能源新經濟的重要媒介與載體,促進能源平臺的發展對于加速能源轉型和能源新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但是,當前我國能源平臺發展較為滯后,需要深入推進電網和油氣管網的市場化改革,打造能源平臺多元共建的機制,轉變傳統投資思維,充分發揮分布式電源流通協會的職責。

關鍵詞:能源平臺 數字技術 科技革命

中圖分類號TK01 文獻標識碼A

能源平臺是在分布式新能源市場大規模發展的數字時代背景下,依托技術創新發展起來的雙邊或多邊能源市場。促進能源平臺發展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勢,加速能源轉型和能源新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能源平臺是能源新經濟的重要媒介與載體

能源平臺重構能源新生態

能源平臺擁有無限的網絡空間,本質是一個新生態,會隨著網絡的擴張效應不斷強化。動態、豐富而多樣的平臺生態在越來越多的客戶連接互動中形成,并使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得到重構。具體表現為: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依托網絡實現協同,從競爭走向競合;單邊的網絡化平臺轉型為雙邊或多邊能源平臺,與能源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交易關系轉變為服務關系;分布式能源快速發展,讓分散的能源消費者借助技術成為能源生產性消費者(Prosumer),對傳統能源格局中的生產者、流通商、消費者的關系產生巨大影響。

能源平臺激發能源新經濟

能源新經濟是由新能源創造的能源增量經濟,新能源產生了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新族群(Population),同時也依托新族群的大規模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價值。多個能源平臺生態的網絡效應匯聚成能源平臺新經濟。能源平臺可以為能源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提供媒介和載體。也就是說,一個看不見的平臺網絡,集中體現了能源產業從產品到技術,再到管理的全方位創新。

傳統能源經濟中的能源企業市場影響力在于能源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新能源經濟中能源平臺市場的影響力體現為平臺網絡集結的資源規模。在整個能源經濟體系中,能源平臺因服務的多樣性會出現多種類型,每種類型也可能有多個平臺生態。能源平臺企業之間的競爭其實是不同能源生態之間的競爭。

我國能源平臺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

我國已有的網絡化服務組織并非能源平臺。化石能源時代存在的平臺組織,最典型的就是電網和油氣管網,但并非所有的平臺組織都是能源平臺。例如電網,雖然服務于B端和C端,但需先從電力生產企業買電,然后再向客戶出售;油氣管網也存在買進、賣出的交易業務,但沒有面向C端的服務;煤炭交易中心只面向B端客戶服務,同樣不屬于能源平臺,只能稱之為網絡化的平臺。因此,我國的電網、油氣管網、煤炭交易中心雖然具有網絡化架構,卻只是賺取能源差價的“管道型(Pipeline)”平臺組織。這種平臺形成的能源市場是單邊市場,屬于傳統的能源經濟范疇。

我國新的能源平臺已開始在實踐中探索。在電源結構多元化背景下,電力技術與數字技術相交,孕育出以智能電網為重點的能源互聯網以及面向分布式光伏客戶的光伏云。其中,能源互聯網是融合了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能源平臺,將成為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光伏云是由國家電網公司主導建設的,專門服務于分布式光伏客戶的綜合服務平臺。光伏云客戶涵蓋了國家電網經營區域的所有分布式光伏上網客戶。能源互聯網和光伏云均是由分布式能源的快速發展啟動的,具有能源平臺的典型特征。未來的能源互聯網,將因分布式能源的加入而面向B端和C端兩類客戶。

我國能源平臺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電網和油氣管網體制制約了網絡化平臺向能源平臺轉型。首先,電網和油氣管網天然具有網絡架構,具備成為能源平臺的物理條件和市場基礎,并且國際上已有成功經驗。其次,電網和油氣管網是能源平臺的重要基礎設施,不可或缺。分布式新能源的主要作用是發電,能源平臺需要依托電網才能發展。而且,能源互聯網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的能源網絡越多越能發揮能源共享、智能調度的價值。然而,我國的電網和油氣管網采用一體化運營模式,形成了管道型單邊市場體制,不利于轉型為更開放的能源平臺。

能源流通環節的服務滯后不利于能源平臺的高水平發展。首先,能源平臺是能源產業的新業態,本身就屬于流通服務環節,需要高水平的平臺企業建設和運營。平臺企業還要掌握數字技術、新能源技術和能源網絡安全技術等復雜的平臺技術。目前來看,符合需要的平臺服務商并不多。其次,能源平臺離不開補足品客戶,需要與補足品客戶共同豐富和完善平臺的服務功能,但可選范圍較小。最后,能源流通行業缺少統一的行業引導和規范。以行業協會為例,能源產業的行業協會大部分是生產者協會和消費者協會,流通服務協會非常少見。

能源戰略調整的步伐較慢,缺少對能源平臺新業態的投資支撐。首先,規劃滯后。當前能源投資仍以傳統領域為主,不僅滯后于世界上主要國家,也滯后于我國太陽能發電和風能發電的實際發展速度。其次,投資結構調整滯后。在全球主要能源大國都在減少對傳統電源投資的背景下,我國的傳統電源投資比重和總量依然較高。不包括大量的煤電基礎設施配套投資,僅煤電工程建設投資一項,2017年就高達858億元。

立足能源經濟的規制不利于釋放能源平臺生態的活力。首先,電力體制的規制限制。能源多元化主要是指電源的多樣化,規制的矛盾也集中于電力領域。目前的發電、輸電、配電、用電路徑是以生產者為導向的。新興能源讓生產者成為生產消費者,那么原有的電力路徑顯然不再適應,需要調整和優化。其次,能源數據的規制限制。能源平臺網絡中的數據流本身也是寶貴的網絡資源,可以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但我國能源數據分屬不同的部門、機構和企業,難以集成利用,從而阻礙了能源平臺新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對能源平臺的上層架構“能源云”的發展影響較大。

依托能源平臺發展能源經濟的思路與建議

改革電網和油氣管網為雙邊或多邊能源平臺

考慮到電網和油氣管網在能源平臺中的技術、網絡和市場三大關鍵領域的基礎性作用,可以借助本輪電力、油氣體制改革的契機,例如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成立,深入推進電網和油氣管網的市場化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將電網和油氣管網從一體化體制下的單邊市場服務商,升級為雙邊或多邊能源平臺服務商。同時,電網和油氣管網需要專注平臺服務,與補足品服務商客戶開展開放式的平臺合作,成為向B端和C端客戶的連接與互動提供專業服務的媒介和載體。

打造能源平臺多元共建的機制

能源平臺根據不同服務可細化發展為多種類型,需要多領域新技術的融合支撐,需要豐富、專業、智能的平臺服務,需要涵蓋多種類的能源產品。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能源新經濟。因此,打造多元共建機制十分必要。鼓勵各類主體主導建設專業化的地區級能源平臺,支持電網和油氣管網企業面向增量平臺業務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專業化的地區級能源平臺、網絡化平臺以及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型企業共同構建能源互聯網,形成主體多元、功能多元、層次清晰的能源平臺生態系統。

加強對能源平臺的基礎設施投資

我國應突破傳統投資思維,主動從大規模投資傳統能源基礎設施轉變為重點投資技術驅動型能源基礎設施,支持能源新經濟發展。

首先,建立新興能源的“高速公路”。支持分布式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與鄉村扶貧政策相結合,改善農戶屋頂條件和電網條件;重點投資儲能產業集聚區和低碳發展示范區的儲能基礎設施建設,將儲能設施與城市改造、功能區建設和特色小鎮建設等充分融合,形成示范效應;加速布局微電網,引入社會資本,放開相關行業限制;支持新興清潔能源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興清潔能源交易、綜合集中配置、政府治理等作好鋪墊。

其次,謀劃建設能源云。包括數字技術、新能源技術和能源網絡安全調度與輸配技術在內的技術體系是能源平臺的基礎架構,能源云就是平臺資源匯聚而成的上層架構。兩者都屬于能源平臺的基礎設施。我國能源平臺已經有了網絡化的平臺基礎,可較早啟動對能源云的布局。包括不同能源網絡的數據聯通與集成,能源云平臺與各類能源平臺、能源網絡化平臺的接口建設,能源云平臺的制度與規制設計等。

支持分布式電源流通協會發展并發揮其規制職責

綜合考慮能源平臺的服務難題和規制問題,支持新興分布式能源行業的服務型企業成立流通協會。新興電源流通協會作為能源平臺規制的重要一極,需要得到政府支持。發揮好協會在政府和市場主體之間的承上啟下作用,發揮好協會對能源平臺企業的引導和規范作用,協助能源平臺企業制定和完善平臺生態的相關制度。

【本文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

參考文獻

[1]周健奇:《采取市場化法治化舉措 不斷鞏固去產能成果》,《旗幟》,2019年第8期。

責編:蔡圣楠 / 羅 婷

責任編輯: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