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學校安全風險防控 > 智庫研究 > 正文

宗春山:與孩子制定規則不應采取極端處罰的方式

周末,沒有完成媽媽布置的學習任務,6歲的女兒被單獨留在家中,自己泡粉絲填飽肚子,接著寫作業.......近日,一位博主的微博引發了一場對幼兒教育方式的熱議——“處罰式”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值得推崇呢?對此,記者采訪了宗春山老師:

記者:宗老師您好,這段被網友熱議的“處罰式”教育方式,您怎么看?

宗春山:我覺得現在很多所謂的“虎爸虎媽”博主,提出的教育方式都是博人眼球,甚至有些教育方式還很極端,所以大家圍觀的一個原因是苦于尋找不到好的育兒經驗,另一個原因則是想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

這里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不管她是育兒博主,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我們都應該認識到,在教育未成年子女時,家長一定要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家庭不是法外之地,不能因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養的,就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我認為,第一,在教育未成年子女時,一定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第二,家長作為監護人,也要把教育和保護相結合。如果一味地懲罰、體罰,導致孩子身心健康受到傷害,那顯然就出現了問題。

這條微博被熱議的另一個原因,是博主和孩子制定的“規則”。這觸動了很多家長的“心病”,因為大部分家長會發現,在自己和孩子制定“規則”時,孩子往往不遵守,這時父母就束手無策了。但是這個“規則”背后,其實很多都是“不平等條約”。父母利用自己的權威,一廂情愿制定著“規則”,孩子并沒有充分地參與,往往表面同意,但內心卻并不認同,所以就不愿意執行。

因此,家長在與孩子制定“規則”時,要意識到有規則就有罰則。第一,罰則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如果罰重了,比如這個博主,孩子距離你千里之外,一旦有危險,監控是沒有用的,風險瞬間就發生,很容易有嚴重后果發生。第二,“規則”只有對孩子的罰則,有對監護人的罰則嗎?孩子做不到,監護人是不是應該也承擔責任呢?比如很多孩子玩手機,家長把手機扔了、砸了,就造成親子之間的沖突,或者孩子也跳下去了。

所以規則之外,還要有一定的彈性。如何掌握合理彈性,這就是我們教育心理學中常說的“行為訓練”。行為訓練中要有一個“刺激物”,這個“刺激物”一定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比如一家人去一個地方玩,也許孩子對玩并不感興趣,更渴望在家里玩,或者和朋友玩。如果家長拿這個當刺激物,顯然就沒有意義了。以前也有一種理論,我們稱之為“動力”,家長通過懲罰,讓孩子感到害怕,迫使他們去完成一件事,但是這樣的教育理論現在已經被推翻了。

如果孩子因為喜歡一件事,而去做,就會很快樂。前不久一個學校開學,老師跟家長講:“別相信專家的話,學習就不快樂,快樂就不屬于學習!”我覺得學習首先要快樂,新的動機則是追求快樂,這才更值得我們去推崇,去探索,去使用。

因此,一些選擇“處罰式”教育方式的家庭,用懲罰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表面看孩子可能會害怕,會緊張,其實還有一種看不見的傷害,那就是對大腦的損傷,因為這種極度的恐懼、慌亂,對大腦的損失是非常大的,這也是近幾年最新的研究。所以我覺得這個博主的教育方式是錯的,是不值得推廣的。

[責任編輯:張堯(見習)]
標簽: 宗春山   虎爸虎媽   懲罰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