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與技術是人類文明的兩個結構性要素,共同塑造人的價值理念與社會形態。國家治理通過制度建設和執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共同體的形成;與此同時,以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變革全面改變人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深刻影響著社會結構與社會形態;新技術發展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先進工具,同時也重塑國家治理本身。在馬克思主義“全面科學技術觀”的指導下,實現新技術變革與國家治理創新的深度耦合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新技術變革對國家治理形成的新挑戰。新技術變革的重要特征是信息的數字化和主體的多元化。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人類的生活空間、改變了傳統的組織形態,信息的生產更加多元,大數據應用帶來的信息風險更加難以防范。這些重要變化為國家治理帶來了新挑戰:一是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邊界日益模糊,網絡成為個體價值表達和情緒宣泄的重要陣地,隱形的社會風險和暴力行為增加;二是傳統國家治理的政府中心主義受到挑戰,社會朝著更加個性化、民主化、自由化和開放化的方向發展,公民對公平與民主的追求更加迫切;三是信息成為一種新的財富和權力,新技術變革可能會產生新的社會不公平。
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積極適應技術變革帶來的組織形態變化。信息技術對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組織形態的革新與技術手段的應用上。從組織形態的角度出發,新技術變革對社會的深刻影響要求政府必須轉變國家治理理念,革新國家治理結構:一是要使用新技術進行組織結構重組與流程再造,打破傳統官僚制體制下的信息封閉結構,真正實現政府間的信息共享與流程優化,提高決策的科學化與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二是要真正實現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貫徹落實服務型政府理念,科學引導公民通過新技術和新工具合法表達意見和權益,利用新技術加強政府與公民的有效溝通;三是要將網絡安全治理作為國家安全體系的新內容,加快建立健全維護網絡公共安全和秩序的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尊重公民合法表達權益的同時要避免網絡暴力和風險行為的發生;四是要及時關注新技術變革對新業態的影響,及時將合法的新型就業人群納入到政府保障制度的框架之中,增強制度發展的靈活性與動態性。
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將新技術變革轉化為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動力。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社會的特征愈發明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成為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一是要加強國家整體信息安全工程建設,在維護公民合法信息權益的同時,有效防范網絡安全問題的產生;二是要提升政府內部的信息化水平,增強公共服務決策的科學化、管理的動態化、信息的公開化與監督的民主化;三是要增強全體公民的現代科學素養與科技產品使用能力,引導公民適用現代信息社會的新發展與新變化,樹立正確的科學技術觀念。
【本文作者為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代秀亮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董惠敏 / 董 楠(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