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放管服”改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之舉

摘 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要決策部署,指出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重點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改善營商環境,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使各項改革協調推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進人民福祉提供動力和保障,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關鍵詞:“放管服”改革 營商環境 國家治理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D62 文獻標識碼A

“放管服”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的制度安排

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發展的制度安排,也是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提升國家治理水平的綜合性體現。實踐證明,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而“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創業興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和制度保障,對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內生動力、提升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多次作出重大部署。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行動在各地持續展開,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在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上實現了重大突破,營商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極大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對擴大就業、經濟運行實現穩中向好起到重要支撐作用。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評估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的排名,由2013年的96位上升到2017年的78位,2018年大幅提高到46位,2019年躍升到31位,成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之一,部分指標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盡管我國營商環境已有顯著改善,但與時代發展要求相比,與市場主體的期待相比,與國際橫向相比,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差距與短板,有些改革措施還沒有落地生根,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企業公眾投資興業還面臨許多堵點、痛點、難點。從外部環境看,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想要吸引外資、留住內資,很大程度上要靠營商環境取勝。因此,為了適應時代變化、順應人民期盼、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就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2019年6月,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對此,需要做到以下三點:簡政放權要放出活力,加強監管要管出公平,優化服務要服出便利。同時,國務院頒布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更是對優化營商環境作出制度性安排;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具體實際積極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隨著這些舉措落地生根,將從制度機制上為改善營商環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放管服”改革是重塑政府與市場關系、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關鍵舉措

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與我國現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發揮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我國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強調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理論和實踐均表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關鍵性舉措,其基本內涵是大幅減少政府的審批事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高政務服務能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并以此來重塑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既充分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決定性作用,也發揮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保障,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率和動力三大變革,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這就迫切要求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近年來,“放管服”改革在各個層面持續深入推進,大力減少政府審批事項和直接干預,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變革商事制度,不斷放寬市場準入,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等新型監管模式,創新服務方式,優化辦事流程。實踐表明,近年來的“放管服”改革破除了許多束縛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通了一大批堵點痛點,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充分釋放了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對于推動就業投資、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什么強調“加快”?從實踐上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我國已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還不夠完善,仍存在著不同層面不同程度的體制機制問題,如市場發育不足,市場體系不健全,一些領域競爭不公平不充分,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還不到位,等等,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依法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和保障。

“放管服”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構建現代政府治理體系的必由之路

政府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然要求政府治理走向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提出了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等職責。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部署中提出,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從全面深化改革布局來看,“放管服”改革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是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規律的內在要求,在優化政府治理體系、提高治理效能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這些部署表明,“放管服”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方式、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的要求,黨和國家不斷推進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權力下放、簡政放權等改革,推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社分開、政事分開,加強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能,逐步將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府職能轉變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政府職能。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新時代發展要求,黨和國家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將大量不該由政府管的事交給市場和社會,不斷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優化政府服務,集中力量做好政府“該做的事”,并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不斷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著力轉職能轉方式,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實踐表明,“放管服”改革是一場從理念到體制的深刻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審批發證為特征的傳統行政管理體制,扭轉了“重審批、輕監管、弱服務”的問題,在破解長期存在的政府職能缺位、越位、錯位難題上探索出一條新路,使政府治理體系更加優化,運行更加順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職能,厘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關系,成為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目前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有些該放的權還沒有下放或下放到位,如行政審批、微觀干預仍然相對過多;有些該管的事還沒有管好或管到位,如一些領域市場監管薄弱,公共服務仍存在短板,行政效率不高等。解決這些問題,關鍵的一點就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把該放的放到位,該管的要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協同推進各項體制機制改革,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只有這樣,才能按照黨和國家的決策部署,履行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的重大職責。

【本文作者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研究員】

參考文獻

[1]《李克強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國政府網,2018年7月12日。

[2]《九、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19年8月2日。

責編:賀勝蘭 / 臧雪文(見習)

責任編輯: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