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作為世界的一部分,也置身于其中。作為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義制度可以發揮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顯著優勢,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困難。
關鍵詞:制度優勢 中國特色 民主政治
【中圖分類號】D03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明確為一系列制度構成的“制度體系”,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并提出要“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
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應對這一復雜環境的利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是制度比較后的偉大判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探索,沒有照搬任何國家的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共產黨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贏得了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經濟高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國際地位和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突破,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一種制度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不是體現在一種制度的論說上,而是需要與其他制度進行比較,才能做出客觀判斷。無論是與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曾為“難兄難弟”的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都得以生動體現。
與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實現了長期穩定的快速增長,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從改革開放之初的第十位左右一躍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是,2018年末,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接近1萬美元,成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同期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上還有很多發展中國家面臨相對貧困甚至絕對貧困的情況下,中國將基本上實現全面脫貧。如今,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高,掌握的話語權越來越多,不僅從曾經全球治理體系的被動接受者,成為主動參與者,甚至領導者,中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立的亞投行,也得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以及許多發達國家的積極響應。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是與歷史上和同時期的其他各種制度比較后體現出來的,這也是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根源和依據。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的重要支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科學制度體系”,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從制度的層次性上看,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既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色”,也體現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黨的領導是根本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本質的特征,這不僅體現在中國政黨制度上,而且也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上。
政黨政治是當今各國普遍采用的政治制度。中國的政黨制度既不同于其他國家的兩黨制、多黨制,也不同于其他國家的一黨制,而是具有鮮明獨特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制度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其他政黨的廣泛參與,以及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的充分合作和協商。與其他國家的兩黨制和多黨制相比,我國的政黨制度有三方面的優勢。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地位,保證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連續性、有效性;第二,中國共產黨雖然是執政黨,處于領導地位,但是中國共產黨一直注重加強與其他政黨的充分合作,在國家治理等方面積極聽取其他政黨的廣泛意見建議;第三,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一個將人民的幸福和民族復興作為自己初心和使命的政黨,一個一切行動的方針、路線和政策以人民和民族國家的利益為前提的政黨,才能在近100年的歷史中獲得人民越來越高的支持和熱愛、取得越來越牢固的執政地位。
人民當家作主是核心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核心。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將人民放在首位,將為人民爭取權利和地位放在首位,充分肯定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歷史的創造者。新中國成立之后不久,建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通過各個層次的人民代表大會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鎮,無論是農民還是工人,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文盲,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而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民主制度的核心所在。同時,在基層治理中建立了自治制度,無論是農村的村民自治還是城鎮的居民自治,都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體現。
與中國的人民當家作主不同,西方許多國家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制度,更多是政黨獲得選票、贏得選舉進而成為執政黨的工具。正如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安東尼•唐斯在《民主的經濟理論》中所指出的,不論政黨所制定出來的綱領是什么,都是為了贏得選票,贏得盡可能多選民的支持;再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赫爾普曼和格羅斯曼在《特殊利益政治學》中所指出的,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時考慮的首先是自身利益,即便是實現了人民的福利,也只不過是實現自身利益的副產品。這一點可以從西方國家所謂“民主制度”核心的普選權的建立和形成得到印證。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其普選權的建立經歷了從最初的由財富、膚色、性別、身份等決定到20世紀之后才逐漸建立起“普選權”的歷史過程。
人民當家作主能夠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從而實現“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依法治國是保證
全面依法治國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保證。“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一個社會的博弈和游戲規則,既能對人們形成激勵,也能約束人們的行為。無論是黨政干部還是普通公眾,無論是被選舉者還是選民,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其關系都是通過法律等一系列規則制度界定的,并且都受到這些規則制度的激勵和約束,沒有人能夠凌駕于制度之上。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以制度為前提,現代治理體系與傳統的國家治理最大差別就是現代治理體系強調依法治國,將“人治”降低至最低限度。新中國成立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發展并建立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此外,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依法治國,還體現在中國共產黨內部規章制度的不斷完善上,體現在依法治黨、依規治黨上。
以民主集中制統一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
民主集中制是在黨的領導下民主和集中,“既充分發揚民主,又有效進行集中”。民主集中制下,人民當家作主不會變化,人民的利益可以得到權衡和統一,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民主集中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與西方國家民主制度的本質差別。從民主制度的起源看,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是以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功利主義為哲學基礎的,目標是個人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但可能會因為普遍存在的利益沖突導致決策低效率,形成“多數人暴政”或“少數人暴政”的矛盾共存。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主集中制,在充分尊重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基礎上,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前提,以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前提,將人民的權利和利益集中起來,提高決策的效率,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民主集中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中之所以能夠發揮優勢,還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決定的。也正是由于這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夠得以充分發揮。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堅持社會主義,又有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三個方面: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經濟運行機制。在所有制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分配制度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在經濟運行機制上,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三個方面既堅持了社會主義制度,又有中國“特色”。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社會主義是在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核心特征是公有制、按勞分配和計劃經濟。但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并非是在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物質產品極大豐富之后建立起來的,而是在一個貧窮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做出了中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判斷,并結合中國所處的生產力水平和發展階段,提出了既符合社會主義要求又適應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基本經濟制度。其中,社會主義體現為公有制為主體、按勞分配為主體、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即規劃(計劃);而中國特色體現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多種分配方式和市場經濟。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
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適應了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從機理上看,公有制為主體,主要體現在各個層次的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能夠有效調動各種資源,促進經濟的迅速增長,調節經濟的波動,保證“集中力量辦大事”;按勞分配可以在勞動創造價值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而在人民擁有其他生產要素之后,讓其他要素也參與分配,既增加了非勞動的其他要素收入,更調動了各種要素的積極性;市場經濟通過價格機制配置資源,確保各種生產要素得到最優配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下,不僅生產力水平、綜合國力、人民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可以有效應對如亞洲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中美貿易摩擦等重大事件,將經濟波動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水平,確保經濟發展的健康穩定,充分彰顯制度優勢。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作為世界的一部分,也置身其中,未來面臨的不確定性將會越來越多,面臨的困難也越來越多。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的顯著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以應對這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王巖、陳紹輝:《政治正義的中國境界》,《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3期。
[2]《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新華網,2019年10月31日。
[3]王京清:《在改革開放偉大革命中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新篇章》,《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8年第12期。
【本文作者為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教授】
責編:周素麗 / 羅 婷(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