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充分發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摘 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總結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多方面顯著優勢。深刻認識這些顯著優勢,充分發揮這些顯著優勢,對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黨的領導為中國發展進步提供組織保證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需要貫徹落實改革開放基本國策,需要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破除利益固化藩籬,清除妨礙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體制機制障礙。堅持和加強黨對改革開放的全面領導,是確保我國不走封閉僵化老路和改弦易轍邪路的組織保證,也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人民當家作主是國家長治久安應有之義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在這一進程中,“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也已成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發揮這一顯著優勢,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充分調動全體人民建設繁榮、富強、民主、美麗的現代化中國的積極性,讓中國的未來始終掌握在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之手,對于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

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內改革任務艱巨繁重。維護世界和平和國內政治穩定,需要我們發揮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這一顯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于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集中力量辦大事: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表明,全國一盤棋統籌規劃建設,調動各方力量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集中力量辦好關系國計民生、長遠發展的大事,是中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在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過程中,發揮這一優勢仍然非常重要,它決定著“兩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能否實現,決定著社會主義制度能否在世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能否成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指路明燈。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市場的有效結合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建立的經濟制度優勢。這一優勢的突出表現是能夠調動各方積極性,發揮不同主體在發展國民經濟中的作用,發揮不同資源配置手段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優勢,能夠將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實現有機結合,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制度安排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又發揚了中華民族善于平衡、長于隨機應變、與時俱進的傳統文化。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要堅持辯證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努力在實踐中破解這道經濟學上的世界性難題。”這一難題的難點在于在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競爭環境下,難免出現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等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處理這一問題,將有可能使我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阻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共同富裕:發展的目標與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么時候邁過去、邁過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發展”。這就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離開了人民,我們就會一事無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倡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為人民謀幸福、帶領人民共同奔小康,已經變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顯著優勢,這一優勢應繼續發揚光大。

從過去黨領導我國各族人民發展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來看,“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方式的顯著優勢。這一優勢在扶貧攻堅戰役中得到充分體現。但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商品和服務價格隨國際市場變化持續波動并常常會出現大起大落的經濟環境之中,這種環境下地區經濟發展、企業經濟發展、個人經濟發展的差距往往難以避免,因此更需要我們大力弘揚共同發展、共同奮斗意識,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道路,以實現共同富裕。

在經濟建設中發揮市場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借助于市場競爭推動科技進步、賦予經濟主體發展動力和活力,就必須縮小收入差距、抑制貧富分化。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考察時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華民族也具有追求世界大同、共同過上幸福生活的優良傳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雖然實現共同富裕要有一個過程,但我們要努力去做、不斷推進。這就要求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在行動上要“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于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充滿生機活力”,以推動社會進步。從思想和行動兩個方面共同努力,來抑制收入差距拉大和貧富兩級分化,才能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破解經濟學上的世界性難題。

選賢任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所在

要實現共同富裕,干部隊伍是關鍵。毛澤東曾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堅決防止和糾正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把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養起來、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我們有凝心聚力辦大事的自信,要把最好的資源凝聚起來,發揮各類人才的智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通過大家一個個人生夢、事業夢的實現,促進整個中國夢的實現。”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還指出,“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于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是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我們一定要將其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徐邦友:《從“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國”——習近平法治建設的心路歷程》,《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9年第1期。

[2]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求知》,2019年第10期。

[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新華網,2019年10月31日。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財務與會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責編:周素麗 / 羅 婷(見習)

責任編輯: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