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基于財政視角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摘 要: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其內容紛繁復雜,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構建現代財政制度是其主線之一。“中國之治”和參與全球治理的時代命題,對現代財政建設提出了“雙重要求”,既要緊扣新時代國家治理的要求,為“中國之治”提供堅實的財政支撐;也要立意于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進程,為中國方略的實施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關鍵詞:國家治理 現代財政制度 財稅體制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識碼A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就“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了權威論斷。會議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其三個階段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相同步,將對中國未來的改革和發展產生長遠而又深刻的影響。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其內容紛繁復雜,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構建現代財政制度是其主線之一。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財政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任務,成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這一定位使得財政成為國家治理的關鍵環節。財政制度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一項核心制度安排,必須服務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要求。

國家治理現代化要著力回答好“中國之治”和參與全球治理的時代命題。第一,要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凸顯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優勢,將制度和體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不斷前進。第二,要應對逆全球化浪潮和國際格局變遷等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風險和挑戰,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優勢。

這對現代財政建設提出了“雙重要求”。一是要緊扣財政在國內經濟和社會治理中的職能和作用,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解決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及其衍生的社會問題,對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二是要立意于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方略,滿足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要求,匹配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之目標,實現全球各國的共同發展與繁榮。

現代財政要緊扣新時代國家治理的要求,為“中國之治”提供堅實的財政支撐

理解新時代條件下談我國現代財政的基本語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核心的內容,也是今天談現代財政的基本語境。“美好生活需要”涵蓋了物質、精神、社會、制度、公平正義等多個方面,但發展卻具有“不平衡、不充分”的特點,對這一語境的解讀自然成為闡明現代財政建設的核心內容。一方面,現代財政應當服務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多維度需要;另一方面,現代財政要有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經濟增長的質量提升和收入分配公平,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緊扣現代財政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歷史使命

“財者,為國之命而萬事之本”,從歷史上看,一個國家的衰落往往與財政危機密不可分,而美國的迅速崛起和戰后日本、德國的快速復蘇也都與其財政制度密切相關。自新中國成立之后,財稅體制改革在歷次重大改革決策中往往扮演著重要角色。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我國逐步建立起了公共財政的基本框架,財政制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環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這一表述突破了以往主要關注財政收入和支出功能的局限性,突出強調了財政概念中“政”的重要性。自此,財政已不再僅僅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組成部分,而是國家治理的關鍵環節。財政的新歷史定位賦予了現代財政新歷史使命,這必然要求現代財政在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中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

明晰國家治理背景下現代財政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公共財政的職能主要體現在資源配置、宏觀調控和收入分配三個方面,而現代財政的職能并不局限于此。總體而言,新的歷史方位下,現代財政要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具體方面仍有待于進一步闡述。毋庸置疑的是,現代財政脫胎于公共財政體制,這就意味著現代財政必須承擔起傳統財政體制的基本職能。但區別在于,現代財政具有統籌性和引領性,要承擔起統籌各項社會制度的責任,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效能。其安排需要著眼于財政的綜合性和系統性,不僅要關注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任務,更要在解決具體問題上做文章。

認識國家治理環境中現代財政建設的主要內容

雖然現代財政的具體內容尚且沒有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代財政的建立依賴于現有財政制度進一步改革和新技術手段的深入應用。在制度安排上,其主要內容集中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建立現代央地關系,合理配置各級政府的財力,清晰界定事權與支出責任;完善現代稅收制度,逐步提高直接稅占國家稅收的比重,逐步完善地方稅收體系;構筑現代預算制度,強化預算對政府行為的硬約束,加強預算績效考核,提高預算透明度;推進大國財政建設,參與全球合作治理。在技術手段應用上,現代財政制度需要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相融合,利用這些技術手段充分預估收入和支出的變化趨勢,追蹤國家稅收的流動,改善國家治理的層級與水平,拓展國家治理的廣度與深度,解決我們過去無法解決的難題。

現代財政要立意于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進程,為“中國方略”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發揮現代財政在推進全球治理變革中的作用,前提在于把握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時所面臨的整體環境的約束以及國家相應的戰略安排,這決定了現代財政在全球治理中承擔的角色和手段。

把握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約束條件與國家方略

當前,全球經濟在波動和沖突中踽踽前行,全球經濟疲軟導致國家貧富差距拉大,全球化的進程在貿易爭端中遭受沖擊,國際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傳統全球化規則已成為阻礙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制約因素。盡管近些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但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最突出的貢獻者。為了解決全球化進程中的爭端,促進全人類的共同發展,中國理應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中國領導人基于當前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呼吁所貢獻的中國智慧,這表明中國解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問題時具備磅礴的政治想象力。“一帶一路”是我國為落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做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極大促進了沿線國家經濟的繁榮與合作。

厘清現代財政在改善全球治理中所承擔的角色

市場失靈是政府干預的理論前提,“全球性市場失靈”呼吁中國承擔更大的責任。當前全球市場失靈主要表現為全球性公共物品供給不足,全球性公共風險持續存在,全球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中國有效應對這些全球性問題、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的關鍵在于提升其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建立與大國財政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這對現代財政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提供全球性公共物品,尤其是要為全球公共秩序的變革和重塑提供堅實的保障;第二,要應對全球性公共風險,為消除全球不確定因素,防范和化解全球公共風險提供抓手;第三,要解決全球收入分配差距問題,為消除全球貧困、實現全人類共同發展提供基礎。

明確現代財政在推進全球治理中所倚重的手段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和繁榮貢獻了中國方案。現代財政作為落實中國方案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必須通過相應的財政政策才能實現。就目前而言,我國主要通過稅收政策、債務政策、國際援助等手段助力全球共同發展。在稅收政策上,我國著力于營造公平、統一的稅收環境,讓國內外企業享受公平一致的稅收待遇,努力避免國際惡性稅收競爭。尤其是在關稅政策上,我國長期堅持和實施綠色關稅政策,避免污染產品通過國際貿易進行轉移。在債務政策上,我國購買了部分其他國家發行的政府債務,努力維持世界格局的相對穩定,同時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政府債務,對償還能力弱或無力償還的發展中國家政府免息和免債。在援助政策上,我國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援助手段,既包括直接提供經濟和物質支持,也包括提供技術培訓,協助建設基礎設施。

參考文獻

[1]萬平:《試論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邏輯——基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視角》,《理論視野》,2018年。

[2]馬光霞等:《美好生活追求的歷史演進及內在邏輯——從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角度》,《黨政研究》,2019年。

【本文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責編:楊 陽 / 董 楠(見習)

責任編輯: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