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70年)中國經濟創下了這些“世界第一”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電 題:中國經濟創下了這些“世界第一”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第一”。這些第一的背后,凝聚著世所罕見的經濟奇跡:短短幾十年,中國就從一個一窮二白、積貧積弱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連續多年擔當世界經濟增長引擎。
站在時間長河中,這些“第一”如同一扇窗戶。透過它,能讓人們看到新中國70年跨越式發展的一些重要瞬間。
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
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13年穩居第一位,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年均數據顯示,1961年至197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僅為1.1%。2013年至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已達28.1%,居世界第一位。
其背后是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1952年至2018年,中國GDP從679.1億元(人民幣,下同)躍升至90.03萬億元,實際增長174倍;人均GDP從119元提高到6.46萬元,實際增長70倍。
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已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
2018年,中國國家的制造業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額達到了28%以上,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有220多種工業產品中國的產量占居全球第一。
高鐵營業總里程全球居首
2008年京津高鐵開通運營,標志著中國鐵路開始邁入高鐵時代。經過近十年快速建設,“四縱四橫”高鐵網建成運營,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
到2018年末,中國高鐵營業總里程3萬公里,高鐵營業里程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
讓“中國速度”不斷加快的不僅僅是鐵路。自1988年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公路建成通車,到2018年末,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14.3萬公里,年均增長25.8%,總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世界最多
根據《財富》雜志2019年度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國上榜企業數量達到129家,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擁有世界500強企業最多的國家。
2008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逐漸增多,總體數量2009年超過法國和德國,2011年超過了日本。
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壯大,中國企業在數量和規模上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到2018年底,中國實有市場主體達1.1億戶。
快遞業務量居全球第一
活躍的網購帶動快遞業務量的爆發式增長。如今中國快遞業務量穩居全球第一,每天業務量將近2億件,對全球快遞業務增長的貢獻超過50%。
據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介紹,國內快遞業務量從1988年的153萬件提升到2018年的507億件,年均增速高達41.5%,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今年中國快遞業務總量有望超過600億件。
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
70年來,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介紹,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約五分之一,但是4G的基站數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此外,中國光纜的長度超過了4500萬公里,電話用戶的總規模達到了17億戶,互聯網寬帶的接入用戶達到4.4億戶,網民數量有8.54億。
網速方面,2014年以來,中國固定和移動寬帶平均下載速率提升近7倍。目前中國光纖進戶的比例達91%,100兆以上用戶數占比達79.4%,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
與經濟快速發展相呼應的是中國在減貧領域的巨大成就。據世界銀行測算,按照人均每天支出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過去40年中國共減少貧困人口8.5億多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
按中國現行貧困標準,1978年至2017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由7.7億人減少到304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97.5%下降到3.1%。2012年至2017年,中國每年有1000多萬人穩定脫貧。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
許許多多的“第一”難以盡數。站上新的歷史起點,隨著這些“第一”的不斷涌現,一個創新的大國正在逐漸崛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