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鄰居,YI啟新都”
全國首個義倉發展網絡區級支持中心落地新都!
9月28日,“你好鄰居,YI啟新都”四川·新都義倉嘉年華暨全國義倉發展網絡四川區域新都區支持中心成立儀式在新都區新都街道新桂東廣場拉開序幕。本次活動在中共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成都市民政局指導下,由中共成都市新都區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成都市新都區民政局主辦,成都市新都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成都市新都區社區營造支持中心、成都市社區營造創生學社、成都市愛有戲社區發展中心、義倉發展網絡四川區域支持中心聯合承辦,新都街道東環路社區、成都市新都區社會組織發展促進聯盟、成都市新都區新陽光綜合服務中心協辦。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四川結石病醫院、成都市新都區香城應急救援中心也給與了大力支持。33家社會組織,20家愛心企業、商戶,150余社區志愿者、居民、社工參加了本次活動。
你好鄰居,打破鄰里冷漠
新都街道東環路新桂東片區,是新都主城區幾十年來城市發展、演變過程的生動縮影。隨著社區的發展,鄰里關系卻是日漸淡薄,義倉作為參與式互助體系工作的典型品牌項目,能夠尊重新時代鄰里需求,聚焦新時代表達,精準識別需求、抓實活動載體、增進鄰里互信,系統性、常態化、接地氣地開展鄰里活動,對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發展治理工作起到推動作用。從知道義倉開始,鄒書記就一直希望能將義倉落地新都。雖然事隔兩年,鄒書記依然激動不已。同時也期望通過義倉發展網絡,能給新桂東片區帶來新的活力。
本次活動在社區的開展,包括了舞臺區、創客區、義集義賣區、居民體驗區、趣味游戲體驗區、義倉展示區、老舊物件展示區、佰家粥分發區區域,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參加活動的既有社會組織、轄區企業、文創工作室,也有普通居民、愛心志愿者,讓不同的居民都可以參與其中。同時,活動現場向廣大市民展示了傳統老新都手藝,不僅增強了群眾對老手藝的了解,也大大增加了市民的參與感,真切的感受到公益就在我們身邊。
承載著老一輩人記憶的故事館,吸引了大批市民圍觀。算盤、紀念水杯、老相機、土地改革手冊、鋁制飯盒都伴隨著老一輩的光輝歲月。提醒著新一代的孩子們“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鄰里互助,搭建全國義倉網絡
全國義倉發展網絡輪值主席、成都市愛有戲社區發展中心劉飛女士向記者介紹,“義倉起源于中國的隋唐,是中華傳統慈善文化的瑰寶,2010年開始針對‘鄰里關系梳理,社區公共生活匱乏’的社會問題,全國各地開始了義倉的探索。社會工作者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嘗試用本土化的社會工作方法在社區中重構互助關系,2017年5月各地義倉者的努力和探索得到了壹基金聯合公益的支持,成立了義倉發展網絡,致力于復興義倉文化,推動社區互助。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全國有855家機構參與義倉文化專業社會工作方法的學習,網絡成員機構有168家,覆蓋26個省,80個城市,1500多個社區,核心志愿者15748人,累計受益對象超過1000萬人。”
近年來新都區持續統籌推進以黨建引領城鄉社區治理,為推動多元主體參與城鄉社區治理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新都區作為全國義倉發展網絡首個試點區級支持中心,它的成立不僅能夠為新都區帶來全新的面貌,對義倉文化的推廣和傳播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YI啟新都,彰顯香城力量
義倉發展網絡首個區級中心得以落地新都,得到了新都區委社治委、新都區民政局的大力支持。新都區作為新興中心城區,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近年來,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快速發展。但在社區發展過程中,也面臨新的挑戰,以義倉為核心的參與式互助體系,作為本土化的社區工作方法之一,以義倉、義集、一個觀眾劇場、一勺米等鄰里互助活動為基礎,廣泛的組織、動員社區居民參與,激發社區內部活力,促進鄰里關系的改善。新都區委社治委、新都區民政局基于此,希望通過引入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義倉為核心的參與式互助體系,有力的支持到新都區社會組織發展、社區的治理。
新都區義倉發展網絡由新都區營造支持中心具體負責管理和運營,所有新都區的社會組織、社區、企業、基金會都可以申請加入,支持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技術培訓、活動督導、操作手冊,優秀成員可以享有參加全國義倉大會、義倉日、評優、推廣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