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稻谷飄香,70華誕,獻禮祖國。值此普天同慶之際,9月21日,由成都市大邑縣人民政府主辦、四川朗基尚善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大邑“天府豐收節”,在成都大邑縣董場鎮稻鄉漁歌美麗鄉村體盛大開幕。
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在習近平總書記振興鄉村、實現中國夢的旗幟下,素有天府魚米之鄉的成都大邑,在金秋豐收的時刻,以一場別開生面的豐收節活動表達對祖國繁榮昌盛的祝愿。
攜手鄉村振興,大邑用“豐收節”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天府糧倉的成都大邑縣,舉全縣之力,以鄉村振興為己任,以創造人民和諧美好生活為目標,聯合社會各界資源,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發展鄉村建設。
本次豐收節圍繞“聚大地之魂,釀豐收之悅”的主題,融入民俗文化、大邑傳統農耕文化,通過豐收祭祀表演、田間舞蹈、村落歡慶、書法、詩歌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迎豐收、曬豐收、慶豐收,用“曬”今天幸福生活的特殊方式,向祖國母親70周年華誕獻禮。
稻鄉漁歌作為天府豐收節的主會場,遵照“建設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的號召,打造“現代生態田園生活家園典范”,構建和諧美麗田園城市,打造天府之國新名片。此次大邑天府豐收節呈現了以田園豐收文化為主題的民間文藝表演、以田園教育及農業科研為主題的科普活動、以川西田園文化為主題的大地藝術創作活動,以及以地方村落文化為主題的民間慶祝活動的四個核心活動亮點
打造川西美食名片,“天府第一蒸”落址稻鄉漁歌
大邑,作為天府之國的魚米之鄉,素有天府糧倉的美譽,食材多樣性與食材的綠色健康是其重要的表現。今年的大邑天府豐收節活動精彩紛呈,今年的大邑天府豐收節活動精彩紛呈,除了能欣賞到熱烈歡愉的現場表演,更有全國最大的蒸籠——“天府第一蒸”舉行了正式起鍋儀式,完美亮相。
“天府第一蒸”,代表川西傳統道地飲食文化的魂!
直徑達11米,高6米的第一蒸,由1134片竹片組成,純手工打造,蒸出的菜品可供千人食用。千人壩壩宴呈現出一道亮麗的田園風景線,體現了中華美麗田園的生態和諧與美好生活。
此天府之國的最大蒸籠已成功申請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以宣傳川西傳統蒸食文化,濃墨重彩地打造大邑對外美食名片。
構建天府大邑全域旅游,創建鄉村振興大邑模式
坐擁六個國家4A級景區的大邑,在文博、文創、文旅“三文”產業融合發展上,在全川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大邑全面建設“全國的旅游名城、國際旅游目的地”的過程中,如何深度挖掘和發揚川西及大邑當地的傳統文化,這是難題但更是挑戰。正是在如此大背景之下,位于大邑縣董場鎮的稻鄉漁歌孕育而生,將極具歷史底蘊的川西農耕文化打造為一張大邑全域旅游的新名片。
進一步了解,稻鄉漁歌為朗基產業集團打造的首個田園綜合體項目,它集科技田園、生態鄉村、田園藝術教育、川西民宿村落發展等一體,真正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激發鄉村經濟活力,重塑美麗川西鄉村。可以想象在不遠的將來,大邑將形成以西嶺、花水灣為代表的雪山溫泉國家旅游度假區,以安仁為代表的文博文創集聚區,以及稻鄉漁歌為代表的天府田園示范區。隨著稻鄉漁歌的誕生以及鄉村振興的快速推進,在結合自身文博、文創、文旅傳統“三文”優勢的同時,在鄉村振興上更將一舉創造新的大邑模式。
(作者:毛蘭芳,成都大邑縣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