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獨家連線 > 正文

經濟高質量發展亟待補齊四個短板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以調整提升為主基調的關鍵階段,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盡管各項事業穩步發展,但對標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制度、創新、生態、民生等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亟需聚焦主要矛盾,補齊突出短板,在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和深層次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補齊創新短板,以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加快解決產權和信用等新經濟治理的基本問題。新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生產關系的深刻變革,但現階段新經濟的發展大大領先于制度規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把完善產權制度列為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只有清晰界定財產權、知識產權等各類產權,嚴格保護財產權和創新權益,才能實現產權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激勵。另一方面,把人才的培養和挖掘放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優先位置。進一步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充分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積極性。同時,圍繞改善營商環境,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格局,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動力。國內外經驗表明,民營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最具創新活力的創新主體。未來應在注重培養發展龍頭企業的同時,更加重視制度創新、服務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充分釋放民營企業的發展活力,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在注重自主技術創新的同時,更應重視強化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非技術創新。

補齊生態短板,以綠色產業推動經濟綠色發展。一是加大綠色產業發展的國際合作力度。依托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綠色產業平臺等國際合作機制與全球化網絡,推廣綠色技術,打造綠色企業和綠色產業園區試點項目,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二是大力推行綠色消費方式,加快構建綠色消費體系。積極開展綠色產品、綠色建筑、綠色企業的認證評估工作。實施綠色財政、綠色金融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優質綠色產品供給。積極推廣綠色消費理念,鼓勵引導居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三是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從源頭上防治城市面和農村面源污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補齊民生短板,切實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第一,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著力解決好農村空心化等突出問題。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第二,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補足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欠賬。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原則,不斷加強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補足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不足等制約發展的短板,拓展經濟發展空間。第三,鼓勵民營企業在縣域經濟尤其是民生領域補短板中發揮主體作用。民營企業在核心關鍵技術、國之重器等領域難以承受投資大、回報期長等風險,但在教育、養老、醫療等民生領域完全可以大有作為。應鼓勵民營企業把握好這一輪補短板帶來的發展契機,增強創新力,進一步拓展縣域經濟發展空間。

補齊機制短板,以評估為指揮棒引導高質量發展。一是突出指標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應體現“真實進步”理念。通過構建以新發展理念為根本,以經濟增長、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六大類指標為基本框架,能夠衡量、體現中國經濟社會真實進步的指標體系,有針對性地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方略對策,增進國民整體幸福感。二是加快完善統計調查機制,提高統計數據質量。高質量數據是保證評估質量的基礎,應對照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統計分類,完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監測制度,持續推進統計標準化規范化。建立以常規統計調查為主、大數據應用為補充的統計調查新機制,拓展現代信息技術在統計上的應用領域。三是探索新型績效評估制度,完善政績考核機制。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建立分級分類績效評價制度,探索實行差別化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績效評價方式。進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支持各地結合實際適度容錯,形成有效激勵機制。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經濟   高質量發展   補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