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發展是現階段媒體發展與變革的中心議題。今天,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媒體融合發展打開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間,同樣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與發展帶來新的理念、新的機遇、新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縣級融媒體中心扎根基層,是信息資源、傳播資源、文化資源、商業資源的重要集聚平臺,在發揮好思想引導、輿論引領作用,成為縣域基層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根據地的同時,也應更好發揮文化服務、社會服務、商業服務等重要作用,更好服務于政務管理、基層治理,更好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
為基層治理變革創新提供先導機遇
信息技術不僅使媒體融合發展成為可能,同樣是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各方面各領域改革創新的一條時代主線。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信息技術成為率先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的先導技術,將促進以物質生產、物質服務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向以信息生產、信息服務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傳統政務管理、社會管理以政府部門科層制的樹狀結構為主體,其優勢是能夠確保政策自上而下執行的標準、效率與質量,但在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饋、橫向信息溝通交互等方面存在天然不足。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可以提供一個重要的先導機遇,將自下而上、聯通各界的信息采集、加工、發布流程和實時反饋機制引入基層治理,推動信息時代認知規律、傳播規律、交互規律與傳統政務管理的有效融合,使治理活動成為上下聯動、各方協同、實時交互、反饋暢通、公開透明的新形態政務活動。
為基層治理變革創新提供平臺基礎
受眾在哪里,媒體融合就應發展到哪里;用戶在哪里,平臺、產品和服務就應延伸到哪里。媒體融合不僅應站在信息技術、智能技術發展制高點,同樣也應站在產品形態、服務理念、平臺建設制高點。與傳統單向度管理不同,基層治理在更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強調開放性、包容性,強調多主體共同參與、各方面有效協同,強調共建、共治、共享,因此就特別需要“平臺”這一新的場域形態,以平臺為基礎和介質,淡化行政體制剛性界限,實現不同主體的平等參與。縣級融媒體中心既是縣域基層主流輿論陣地,也應建設成為本地化綜合服務平臺和高效率社區信息樞紐,更好地發揮媒體的上下聯通角色、柔性中介作用、包容開放特性,推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街道、兩新組織等主體積極參與,整合本地企業、商業互聯網平臺、商鋪、服務網點、文娛場所等縣域經濟社會資源,實現本地資訊、公共服務、商業信息、公眾需求等各方面信息順暢流通。
為基層治理變革創新提供機制抓手
融合發展的實質是信息技術的社會化和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從這個意義上講,媒體融合內涵非常豐富,不僅要求采編流程的融合、呈現形式的融合、傳播業態的融合,也要求信息采集渠道、信息生產方式、信息傳播路徑的融合;不僅要求在傳媒機構內部打破原先既有的條塊分割模式,建構高效的統合集中模式,而且要求傳媒機構與政府、社會、公眾充分融合。就縣域基層而言,要以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為機遇,既形成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意識形態工作、輿論引導工作新格局,又形成基層治理創新的有效機制抓手,使“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流程機制發揮更廣泛作用。讓新聞信息采集過程同時發揮治理效能評測、輿情信息監測、社會心態觀測、潛在風險預測作用,在生成新聞產品的同時也形成政策研究產品、公共服務產品、商業和文化創新供給產品,在開展多業態多平臺媒體傳播的同時也有效助推基層治理理念、思路、方法、路徑等各方面變革與創新。
為基層治理變革創新提供人才資源
事業發展關鍵在人,人是推動媒體融合的決定性因素。以融媒體中心建設推動基層治理創新最終也要依靠人才資源的創新融合。在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自身人才資源融合流通基礎上,應盡快探索融媒體人才與政府部門干部隊伍、社區街道管理骨干、智庫研究人才、企業管理人才、高校教研和思政隊伍之間的相互流通,以更高質量人才資源推動媒體融合成果轉化為基層治理創新實踐。
當前,各級各地為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實施了一系列創新舉措,但也面臨很多現實制約:縣域基層優質文化資源不足,很多縣級媒體發展困難、資金短缺、人才流失,融合發展基礎比較薄弱。如何通過資源整合,扭轉這種局面,重新打出一手好牌?這就要求我們從事業全局看融媒體中心建設,將融媒體中心建設成果更好地服務全局。基層經濟社會發展豐富多彩,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也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將媒體融合與基層治理創新有效結合,不僅能夠更好地服務基層治理,打造更高質量公共服務產品,也同樣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供實踐基礎、發展動力,在融合中推動共通,在融合中催化質變,從而更有利于走出更高質量、更符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的融媒體中心建設路徑。
【作者單位:溫州日報報業集團】
責編:周素麗 / 唐佩佩(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