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獨家連線 > 正文

“五位一體”與“四個全面”的哲學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綱領。新時代黨中央著眼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后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形成了治國理政新布局,推進了治國理政新發展。從哲學依據對“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進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把握其內在邏輯與實踐價值。

“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以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為基本要求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堅持把實踐放在首位,認為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源泉和動力;堅持以實踐為基礎,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堅持用實踐檢驗真理,對照分析理論研究的預期目標與實踐形成的現實結果。“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基礎上,將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統一起來,深刻闡釋了不同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內涵與外延,全面考察了社會發展現狀,準確把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方向,及時創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形式,積極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進步。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形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豐富和發展。人類的實踐活動是連續的,不斷前進的。任何時期的生產力都是人們實踐能力的反映,但這種實踐能力取決于人們所處的社會條件和已獲得的生產力。“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改革開放初期,面對貪污腐敗、貪圖享樂、追名逐利、萎靡懈怠、不思進取等精神污染問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刻認識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強調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即“兩個文明”論。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政治民主化、社會生活民主化的呼聲高漲,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以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為主的“三位一體”總體布局代替了“兩個文明”論,成為時代發展主線。進入新世紀,伴隨著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社會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社會結構日趨復雜,利益關系日益多樣,社會矛盾日漸凸顯,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迫在眉睫,以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為主的“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由此形成。

新時代,面對自然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人們的共同心愿。為此,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正式形成“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從強調精神文明建設到加強政治建設、促進社會建設、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從“兩個文明”論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改革開放實踐過程中面臨問題的深入挖掘,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有機統一與協調發展。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化和拓展。理論源于實踐,理論創新建立在實踐創新基礎之上,只有聆聽時代聲音,把握時代脈搏,遵循發展規律,才能推動理論創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偉大實踐,也是在引領新常態基礎上形成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方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在國內外的實踐新認知中形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背景下,面對經濟發展動力不足,法治意識薄弱,精神信仰空虛,社會矛盾頻發,生態環境惡化的考驗和國際格局新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新變革,世界競爭日趨激烈的挑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握發展新常態,優化發展模式,繼續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致力于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另一方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規律認識的升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從總體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歷程中走過來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從“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等實踐創新中走過來的;全面依法治國是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等實踐要求中總結出來的;全面從嚴治黨是從“黨要管黨”“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實踐過程中走過來的。因此,“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并在這種實踐中不斷深化和拓展。

“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以唯物辯證發展觀為主要遵循

唯物辯證發展觀認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認識都是變化發展的,都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過程,都是在動態平衡和有機統一中向前發展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發展的漸進性和螺旋性,貫穿著發展的平衡性和動態性,是唯物辯證法的過程發展觀和協調發展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創新與應用,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不斷深化。

唯物辯證法的過程發展觀指出,事物的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進化過程。“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階段性發展和螺旋式上升過程中漸次實現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形成是一個動態思維發展圖。從“兩個文明”到“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實事求是的同時,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以時代需求為坐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增添了新主題,賦予了新內涵,確立了新方向,使總體布局的內容更加充實、思路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形成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逐步實現階段性發展,最后凝聚合力的一個過程,也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推陳出新,實現新突破,達到新境界的一個過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從小康之家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改革開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從民主法制到全面依法治國,從“兩個先鋒隊”“三個代表”到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的提出和形成是一個過程,每一個“全面”內部的發展都具有過程性,“四個全面”的協同發展體現邏輯性。因此,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以發展的過程性和階段性為坐標,把握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相融相通關系,關注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實現階段性發展的飛躍。

唯物辯證法的協調發展觀指出,一切事物都是由多層次、多方面的要素組成的,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不論從整體大布局還是從單個小布局而言,都是相互聯系,環環相扣的。就整體大布局而言,“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兩個布局相互貫通。“五位一體”建設涵蓋了“四個全面”的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是五大建設的一個階段性任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三大戰略措施包含在五大建設的每一個建設之中,為五大建設服務。“四個全面”契合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穿于“五位一體”的整個過程,將“五位一體”建設具體化,為之提供依托和支撐。就單個小布局而言,每個小布局內部要素之間互動互促。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從橫向上看,五個要素對應聯系,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從縱向上看,五個要素不斷演變和轉換,適應社會新需求,解決社會新矛盾,保證社會健康發展。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措施。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關鍵。

“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以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為最終歸旨

馬克思主義人民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社會發展中居于主體地位,我們應該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維護人民利益,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形成,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基礎上,秉承著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把人民放在首位,實現人民利益最大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人民主體性。從“五位一體”形成的主體來看,廣大人民群眾既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力量,也是五大建設的受益群體。黨中央通過汲取人民聰明才智,發揮人民首創精神,組織人民參與建設,調動人民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了“五位一體”建設的合力。反過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全面建設,也提高了社會發展的水平和質量,進一步促進廣大人民自身的全面發展。

從“五位一體”形成過程來看,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既互相對立,又互為基礎。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相互排斥催生了“兩個文明”論;民主法治建設的缺失促進了以政治建設為保障的“三位一體”布局的形成;政治經濟建設與社會矛盾的對立加速了以和諧社會建設為目標的“四位一體”布局的形成;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的沖突確立了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要內容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從“五位一體”形成的價值意蘊來看,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是其根本理念。經濟建設旨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政治建設旨在保障人民群眾的政治利益;文化建設旨在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社會建設旨在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文化建設旨在建設人人共享的美麗中國。因此,“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實質在于,以社會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人民利益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人民利益觀。“四個全面”把人民利益視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黨的全部工作的最高利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致力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保證分配公正合理,實現基礎資源配置均等化;致力于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精神境界;致力于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棘手、最現實的問題。

全面深化改革通過改革紅利增強人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深化改革強調打破固化的利益藩籬,完善稅收制度,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強調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激發文藝工作者的熱情;強調創新社會管理機制,保證社會和諧有序。

全面依法治國用憲法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全面依法治國力求以法律為根本準則,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力求建立法治文化、培養法治思維,樹立法治信仰;力求建立法治社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全面從嚴治黨在管黨治黨的基礎上保證人民利益。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標準,積極選拔任用自覺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好干部;堅持向人民群眾學真經,對人民群眾說實話、為人民群眾謀實事,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反對弄虛作假,欺上瞞下,以釘釘子精神做好人民群眾的各項工作。由此可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精髓在于,以人民福祉為根本價值指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歷程表明,實踐沒有止境,認識沒有盡頭,理論創新永無休止符。無論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還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內涵的深刻認識,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度把握,蘊含著深厚的哲學基礎和思想內涵。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應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指導,讓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高高揚起科學的旗幟。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綠色發展觀研究”(項目編號:16BDJ04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趙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