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不僅體現了對社會治理理念和治理規律的精準把握,也為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近年來,成都始終堅持從轉變特大城市發展治理方式、完善國家中心城市治理體系著眼,從加強黨對城市工作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著力,把社區作為城市治理的基石、共建共享的平臺,以黨的建設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為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打牢基礎。2017年,成都被中組部納入“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引領行動”示范城市,相關做法在全國社區治理創新現場會上作交流。
以新發展理念為遵循,加強整體謀劃頂層設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上提出的“一尊重五統籌”重大要求,是新發展理念在城市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為推進城市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成都著眼把新發展理念貫穿于城市發展治理全過程,聚焦“社區”這個基本單元,從整體上加強謀劃,確立了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方向路徑。
一是明確總體思路。堅持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統攬,以政府治理為主導,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為目標,探索一條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符合超大城市治理規律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新路。二是明確工作目標。用3到5年時間,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元參與、共同治理、共促發展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體系,確保黨的執政基礎進一步鞏固、社區發展治理體制更加完善、社區發展治理能力顯著增強、社區服務功能有效強化、居民生活品質明顯提高。三是明確標準規范。構建“1+6+N”制度體系,出臺“社區發展治理30條”,編制《城鄉社區發展規劃》《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標準》《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新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體系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制度,從制度層面統一標準、確立規范,量化目標、細化措施,提高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以堅持黨的領導為根本,構建齊抓共管工作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這一重要論述,為加強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創新城市領導體制指明了方向。成都著眼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構建“統一領導、上下聯動、各負其責、協調有序”的工作格局。
一是創新組織領導體制。率先成立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各方力量、部署重大事項、推進重大改革。在市縣兩級黨委序列設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明確職能、定編定人、實體運行,履行頂層設計、統籌指導、督促落實等職能。二是健全四級聯動機制。市委總攬全局,強化區(市)縣黨委、街道(鄉鎮)黨(工)委、社區黨組織聯動作用,分級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吸納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等黨組織負責人為街道社區兼職委員。目前,全市136個街道、797個社區共有兼職委員3500多名。三是建立責任落實機制。細化重點任務清單,堅持“一月一推進、一月一調度、一季一督導”,完善目標考核和通報評比機制,推動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以加強機制建設為抓手,健全互聯互動組織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這一重要論述,為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明確了現實要求。針對基層組織體系不健全、黨組織整合區域資源難等問題,成都積極推動各領域黨組織建設互聯互動,不斷增強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的能力。
一是建立條塊聯動機制。在市縣兩級建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在街道社區建立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打破行政隸屬壁壘,把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統籌起來,把分散在各領域各部門的黨建力量資源整合起來。二是完善組織聯建機制。專門制定產業園區、互聯網業等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指導意見,加強產業功能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領域黨組織建設,推進街道社區黨組織與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動。目前,推動2萬多個居民小區黨組織、1萬多個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發展治理。三是健全利益聯結機制。首先出臺《公共和社會資源共建共享管理辦法》,健全利益補償、雙向評價等機制,推進教育、文化、醫療等資源共享。其次開展區域有效資源大調查,分級建立共享資源動態清單,實施服務項目3萬多個。最后建立社區發展治理專項保障和激勵資金并行機制,把政法、民政等20多個部門投向社區的項目資金統籌起來,以社區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到位。目前,已投入資金上百億元,實施惠民項目9.6萬個。
以抓實主責主業為目標,推動街道社區職能歸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實質上要解決的是政府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這一重要論述,為推進街道社區轉職能、轉機制、轉方式明確了思想方法。針對街道職能不優、社區行政化等問題,成都積極推動街道社區職能歸位,聚焦聚力抓好黨的建設、基層治理等主責主業。
一是優化街道(鄉鎮)職能。出臺《關于轉變街道(鄉鎮)職能促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實施意見》,強化街道(鄉鎮)統籌社區發展、組織公共服務、實施綜合管理等職能,賦予街道社區重大決策建議權,下沉社區事項統籌協調權、職能部門派出機構負責人考核意見反饋權。二是優化街道(鄉鎮)組織架構。按照“5+X”模式,在街道(鄉鎮)設置黨群辦、社區發展辦、社區治理辦等5個內設機構,在優先發展的重點街道(鄉鎮)適當增設1到2個內設機構,提高發展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三是推動街道社區減負提能。建立街道社區工作事項準入機制,明確禁止向社區下沉行政執法、拆遷拆違、招商引資等事項,新增事項須經區(市)縣委社治委審批。此外,還出臺了社區“減負十條”,精簡考核、評比、臺賬等事項,將村(社區)證明事項從313項減少到15項。
以培養骨干隊伍為關鍵,提高發展治理能力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關鍵是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這一重要論述,為提高社區發展治理能力、建強社區骨干隊伍指明了著力方位。針對社區人才引不來留不住、作用發揮不好等問題,成都從解決待遇保障、職業上升通道等破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社區發展治理。
一是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鮮明講政治、懂城市、會經濟、善治理的導向,選拔一批實戰能力強、專業素養高的優秀干部充實到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崗位。將社區黨組織書記培養納入全市人才發展規劃,實施“千村萬人村(社區)后備干部孵化行動”,動態儲備社區后備干部1萬多名。二是建設專業化人才隊伍。一方面,出臺《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辦法》,建立區(市)縣統籌選聘、街道考核評價、社區管理使用的工作機制。另一方面,創辦成都村政學院、城市社區學院、社會組織學院,構建社區工作者全覆蓋培訓體系。今年以來,已對2047名社區黨組織書記開展培訓,選派44名示范社區黨組織書記到上海、蘇州等先發地區掛職學習。三是健全職業化保障體系。出臺《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化崗位薪酬體系指導意見》,建立社區工作者員額控制及崗位等級序列,健全與崗位等級和評價結果相銜接的薪酬體系,推動社區專職工作者待遇普遍提高。
以強化政治引領為路徑,保證發展治理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引領基層各類組織自覺貫徹黨的主張,確保基層治理正確方向。這一重要論述,為加強黨對各類組織的政治引導和思想引領提出了現實任務。成都針對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弱化、政治領導虛化等問題,把強化黨的政治引領落實到各項制度和工作之中,引導各類組織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社區發展治理。
一是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自治制度。創設居民委員會、議事會、監委會運行機制,賦予社區黨組織議題審查權、議事會召集權,確保議事會始終在黨的領導下規范運行。同時,完善開放式居民議事會,明確重大事項由黨組織先行研究、重大行動由黨員引領示范,確保把黨組織意圖變成議事會的決策和各類組織的行動。二是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多方參與制度。明確街道社區黨組織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的領導地位,科學劃分治理主體之間的權責邊界,推動黨組織通過隊伍共建、資源共享等方式加強對駐區單位資源的整合,形成各類組織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三是深化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制度。開展“蓉城先鋒•黨員示范行動”和“互聯網+雙報到”黨員志愿服務,組織7400多個黨組織、近13萬名黨員在社區報到開展志愿服務,實現民得實惠、黨得民心。
以提升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推動實施“五大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黨組織組織能力強不強,抓重大任務落實是試金石。這一重要論述,為提高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黨的重大任務落地明晰了工作路徑。成都針對城市環境不美、社區服務不優等問題,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推動實施社區發展治理“五大行動”。
一是助力老舊城區改造行動。發揮街道黨組織統籌協調作用,發動駐區單位和居民群眾積極參與,完成老舊院落整治920個、城中村改造5558戶、棚戶改造1.5萬戶。二是推進特色街區創建行動。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主體責任,組織群眾參與47個主題街道、49個特色鎮創建,建成“小游園、微綠地”項目105個,增加城市開敞空間758處440萬平方米。三是實施背街小巷整治行動。組建黨員志愿勸導隊參與1687條背街小巷整治,帶領群眾治理油煙亂排、污水亂倒、垃圾亂丟等“八亂”。四是開展平安社區創建行動。組織廣大黨員到社區開展掃黑除惡專題教育和法治宣傳教育,引導群眾制定居民公約、院落公約,組建“法律之家”近百個,化解矛盾糾紛上萬起。五是推進社區服務提升行動。推進4300多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三去一改”,建成群眾易進入、可參與、能共享的鄰里中心和溫馨家園。此外,積極推廣實行黨員積分管理制度,引導社區黨員亮身份、亮承諾、當先鋒;推動黨組織書記帶頭出資、發動黨員志愿籌資,為居民提供市場不愿干、群眾又急需的生活類服務。
通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成都目前初步構建起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發展治理體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發展治理格局。在實踐探索中,產生以下經驗體會:一是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必須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為民解憂、以事聚人,實現引領與服務相融互促;三是必須把工作落實到社區,建強基層黨組織,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用基層治理檢驗基層黨建;四是必須把“組織起來、落實下去”作為重要方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整合各類資源,形成工作合力;五是必須強化黨組織書記主體責任,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要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確保社區發展治理在黨委領導下深入推進。
【本文作者為中共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社治委主任】
責編:賀勝蘭 / 趙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