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媯水河畔的“綠色之約”,揭示生態文明的真諦,擔當傳播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理念的大任,呈現一片啟迪世界的全球生態文明新視野
日和風暖、草長鶯飛的時節,長城腳下、媯水河畔的“綠色之約”精彩紛呈。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的重要講話備受矚目。深刻把握人類文明發展規律,闡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倡導各國并肩同行,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來自中國的生態文明思想之光引領行動。
回望歷史,人類與自然相處的征程上,收獲過財富,也吞下過苦果,一再證明“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當前,全球性生態環境挑戰頻發,第七十三屆聯大主席埃斯皮諾薩警告,由于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世界正處于“一個真正危急的境地”。人類不能再走竭澤而漁的老路,必須走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新路。
如何實現人類文明與地球生態共生共贏?習近平主席提出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追求綠色發展繁榮,追求熱愛自然情懷,追求科學治理精神,追求攜手合作應對。全面系統的“五個追求”主張,折射了來自中國的生態文明思想,體現了“共同建設美麗地球家園”的意愿與行動。這是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著眼,為世界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選擇綠色發展之路,源于對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孕育著未來科技與產業的變革方向。綠色發展正成為新時代中國發展的鮮明標志,世界園藝博覽會來到北京,本身就是對中國綠色發展成就的肯定。人們欣喜地發現,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完全就是綠色發展與科技發展成果的綜合展示平臺。以物聯網和5G為“神經”,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為“大腦”,讓園林藝術展現十足的科技感。從借鑒中華文明傳統生態智慧與當代中國生態文明成果、“會呼吸”的中國館,到設計新穎獨特、兼具遮陽、太陽能光伏和雨水收集等多元功能的國際館,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創新技術,讓自然、人文與科技實現完美融合。
中國綠色發展的帶動效應,日益成為世界級的熱現象。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令世界感嘆中國的綠色貢獻;國外研究報告指出,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空氣污染下降32%……中國經驗有助于其他發展中國家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中國清潔能源領域的技術革新還為很多發展中國家發展綠色經濟提供了幫助。中國深入推進國際綠色合作,通過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推動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等,為共同建設美麗地球家園貢獻力量。“中國推動綠色發展革命,其歷史意義將不亞于工業革命。”韓國地球治理研究院院長貝一明作出的這個評價頗有深意。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以“綠色生活,美麗家園”為主題的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揭示生態文明的真諦,擔當傳播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理念的大任,讓綠色的種子在人們心間生根發芽,助力全球生態文明之樹蓬勃生長、枝繁葉茂。毫無疑問,這是一片啟迪世界的全球生態文明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