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重點解決的是現代化進程中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問題。綠色發展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理論力量。推進綠色發展要以馬克思主義為引領,全面提升生態意識,完善制度保障,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引領綠色消費新主張。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核心內容,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生動闡釋了人類認識、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一系列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發展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表明了推進綠色發展必須尊重和適應自然規律。綠色發展體現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科學結合,打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人類生存與發展命題研究的理論視野,使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在新時代的綠色發展實踐中彰顯出了強大的理論力量。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是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解決全球生態危機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鮮明地揭示了生態危機的根源,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科學發展道路,深刻剖析了資本主義及其生產方式對生態的破壞,提出在共產主義社會中重新建立人與自然的關系,有效消除生產、科技與消費的異化,實現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從而加速人與自然本真關系的回歸。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趨勢下,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我國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和實施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使綠色發展理念有了科學的理論支撐,在我國應對全球生態危機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為新時代繼續推進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豐富了綠色發展的哲學意蘊。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從哲學的高度,為推進綠色發展提供了科學的實踐思路與方法,啟示人們關注生態哲學,遵循客觀規律,指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理性認識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馬克思強調:“不以偉大的自然規律為依據的人類計劃,只會帶來災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自然界的過度攫取,違背了自然規律,釀成了生態危機。因此,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綠色發展,關鍵在于在利用自然時必須運用哲學思維,把握人與自然、整體與局部、當前與未來發展的關系,堅持合理、節制的自然利用原則,用發展和聯系的觀點認識人類的發展與命運,認識綠色發展的未來意義。
綠色發展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綠色發展理念是我國五大發展理念中的重要一環,摒棄了傳統發展模式中“竭澤而漁”的破壞式開發,探尋出一條自然環境與經濟和諧發展的嶄新路徑,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的創新發展。
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擴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理論視域。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強調人作為自然界的“產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的基本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推進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式是依靠科學發展以保護生態環境,其根本落腳點是發展生產力,體現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突出了經濟建設與保護生態之間的邏輯關系,使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關于生產力的理論得到了時代轉化。
綠色發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與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有機結合。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直面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總結了粗放經濟發展模式之下過度增加生產要素、急于擴大生產規模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教訓,厘清了社會進步、文明興盛、生態環境的邏輯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綠色發展理念從馬克思主義出發,為新時代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拉起了“生態紅線”,使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經濟社會建設的內在要求。在新時代中推進綠色發展,要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必須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經濟、社會、文化及生態效益的統一,依靠科學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指導綠色發展實踐
推進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大眾化傳播,增強綠色發展意識。理念宣傳是開展實踐的基礎,需發揮學校及媒體的力量,加大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宣傳教育,完善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教育宣傳機制,利用網絡媒體推進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大眾化傳播,強化公眾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綠色發展理念的系統認識,建立綠色發展的思想共識。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監督、共同保護的生態文明建設氛圍,使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公眾的一致追求。深刻認識消費與生產的關系,加大對綠色低碳、適度消費的宣傳力度。推動建設節約型政府,引導公眾理性消費、崇尚節儉。弘揚馬克思主義倡導的勞動之美,加強對大眾的生態意識教育。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綠色發展,一是需要在科學把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二是需要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物質循環利用的低碳環保經濟發展體系,努力解決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發展弊端,培育綠色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進一步協調供需矛盾,使市場資源得到科學的優化配置,推進生產要素的深入改革。三是需要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以綠色生產引領綠色消費,推動消費市場向綠色低碳轉型。四是需要大力推進綠色科技創新,加大對新型能源的科研投入,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進經濟結構的科學調整,以綠色科技發展主動應對生態危機。
建立體系嚴謹、執行嚴格的綠色發展生態保護制度體系。推進綠色發展需要以完善的法律制度為保障,大力推動生態法治建設,將全面依法治國融入到綠色發展的全過程、全環節,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明確綠色發展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地位。加強生態立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將“環保約談”“環保督察”以及“環保問責”等制度堅決落實到底,進一步完善環境知情、參與、表達與社會監督機制。依靠法律約束綠色發展中的不當行為,加大對破壞生態行為的懲治力度,落實生態治理責任制。
主動擔負責任,努力構建生命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在促進人類文明發展、應對全球生態危機方面承擔著更加重要的責任。在生態危機不斷加劇的態勢下,我國必須進一步加強與各國之間圍繞綠色發展的積極合作,達成綠色發展的共識,為全球環境的治理貢獻“中國方案”,作出大國表率。從新時代發展的現實需求出發,尊重和順應客觀規律,積極參與生態治理的各項實踐,努力構建世界和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命共同體,從而發出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最強音,打造綠色發展的新局面。
(作者分別為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博士研究生;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教學方法在我國思政課中的本土化應用研究”(項目編號:JJKH20170930SK)和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信息技術條件下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17M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②曹家寧、劉吉發:《論“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價值統一——基于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與自然價值的視角》,《理論導刊》,2018年第6期。
③李國俊、陳夢曦:《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的理論創新》,《學術交流》,2017年第12期。
責編/胡秀文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