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理論前沿 > 正文

姜有為:“四個優先”助力奔小康

原標題:人大代表姜有為:“四個優先”助力奔小康——訪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沈陽市市長姜有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我們要按照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把落實‘四個優先’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激活農村要素,改善農村環境,補齊縣域經濟短板,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沈陽市市長姜有為表示,要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把沈陽鄉村建成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優先考慮“三農”干部配備。“把優秀干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最大限度把優秀干部向基層傾斜。讓鄉村不僅有人可用,還要用好用精。”姜有為向記者介紹。2018年3月,沈陽市著眼于鄉村振興戰略,從市直單位擇優選派了282名干部到鄉鎮、村擔任“第一書記”。今年對選派期間表現特別突出且符合任職條件的23名“第一書記”,由組織部門向選派單位發函建議優先提拔使用,并鼓勵選派干部在派駐地的鄉鎮(街道)任職,扎根“三農”工作。同時,沈陽市著眼于推動人才振興,還實施了“盛京農村人才”引育計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培養造就更多的鄉土人才。

“想入黨到鄉村,想提拔到一線。”已成為沈陽新民市廣大干部的共識。記者了解到,年初以來,新民市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把優秀干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提拔重用了53名鄉鎮干部,28名鄉鎮干部調整到市直重要崗位和部門。同時從新民市直部門選派20名左右優秀年輕干部擔任鄉鎮副職,調整補充一批駐村“第一書記”,優中選優儲備充足的村級后備力量,吸引優秀年輕干部和各類人才到農村創業創新、建功立業。

優先滿足“三農”發展要素配置。“沈陽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加快打造‘飛地經濟’。”姜有為向記者介紹,沈陽探索區域經濟合作的新模式,就是要堅決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改變農村要素單向流出格局,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加快做大做強縣域經濟。

比如法庫縣是沈陽的遠郊縣,利用它的土地資源優勢與沈陽的老城區如和平區、沈河區、大東區等達成“飛地經濟”一體化合作協議,實現資源互補、收益共享。

圍繞強縣富民,沈陽市政府制定了關于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各區、縣(市)共建“飛地經濟”園區,強化區域間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市里明確提出,對縣域重點項目在新增用地指標上予以傾斜,并優先保障農產品加工重大項目建設。截至目前,“一區一市兩縣”洽談推進“飛地經濟”項目81個,項目計劃投資總計257.31億元。

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記者從沈陽市財政局獲悉,2018年全市財政“三農”投入資金123.06億元,較2017年增長5.14%,其中共投入扶貧攻堅資金8.68億元。該市創新資金使用方式,安排1億元資金支持設立沈陽市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新增安排縣域發展專項資金兩億元,保障縣域政策落實到位;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三年實施方案,農村電商主體在2018年當年發展到532家增長1.7倍。此外,今年要推廣農村電商“法庫模式”,農村電商主體突破1000家。

沈陽市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農業支持力度,截至2018年12月末,涉農貸款余額為1351.1億元,占全市信貸余額總量的9.06%,同比增加154.9億元,同比增長12.95%。

“今年要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積極籌措資金,歸并涉農專項資金,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擴大縣級自主權,助力鄉村振興。”姜有為向記者介紹了沈陽將探索農業多元化融資模式,如發起設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田園綜合體、綠色環保、農產品加工及農業產業鏈上下游相關領域項目。加強與保險公司合作,設立“融保通”支農金融產品,為涉農中小企業以及新型經營主體解決貸款需求。

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沈陽對此怎么做?姜有為告訴記者,沈陽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全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醫療、養老、救助等方面社會保障能力,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安排,沈陽今年將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新建改造21座鄉鎮垃圾中轉站,完善3個鄉鎮、18個村莊污水處理設施,開展村屯河道整治,新建改造12.5萬人飲水安全設施。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保護好歷史文化名村,實施224個村莊美化亮化綠化,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000公里、村內道路1000公里。

姜有為表示,沈陽要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導向,堅持“四個優先”推進沈陽都市農業的發展。今年沈陽堅持綠色高效導向,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和設施農業,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持續培育沈陽大米、寒富蘋果等農業品牌。不斷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比例,加快建設“生產+加工+科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開發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實現鄉村旅游成線成網,打造1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培育宜業宜居宜游的特色小城鎮。

[責任編輯:韓冰曦]
標簽: 人大代表   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