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姚雷發表主題演講
作者:姚雷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市場監管部門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和有力推動者,在新時代市場監管部門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營造民營經濟健康成長環境。
從工作職責和定位看,市場監管部門負有重要的使命。市場監管工作的職能定位,決定了營造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始終是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要方向。形成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基本建立公平統一、開放透明的市場準入規則,大幅削減各種行政審批事項,大幅減少商事登記前置、后置審批事項,取消各類不必要的證照;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監管規則,基本消除多頭監管、重復執法的現象,進一步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斷推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有效治理侵權假冒、地方保護、行業壟斷,顯著提升市場主體質量;基本形成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消費維權的法律體系和消費維權機制,大幅提高消費維權的便利程度,全面提升商品和服務消費的質量安全水平,消費滿意度持續提高。
從工作成效看,市場監管發揮了積極作用。近期,市場監管工作在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推動企業家權益保護方面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場準入更加寬松便捷,營商環境國際排名大幅提升至46位,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和省會城市企業開辦時間降至8.5個工作日以內,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產品種類由38類減至24類,31種產品調出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競爭環境不斷優化,為企業優勝劣汰和經濟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加大反壟斷執法力度,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強化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集中整治市場混淆、商業賄賂、虛假宣傳等突出問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大力查處專利侵權假冒案件、商標違法案件。質量強國戰略深入實施,貫徹落實質量提升行動指導意見,促進我國產品和服務質量穩中向好。消費環境穩中向好,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從推動發展看,市場監管工作大有可為。新時代,市場監管工作要按照市場化改革方向,通過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解放生產力,激發市場活力,提高競爭能力,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建議可在以下四個方面重點著力:
一是強化企業家公平競爭權益保障。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是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的內在動力,是市場力量能否發揮的關鍵。要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確立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加快完善以負面清單為主的市場準入制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和業務。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完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市場環境,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依規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二是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前提和基礎,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對于規范市場秩序,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具有重要意義。要進一步加強對市場信用機制建設的頂層設計,充分發揮相關信用主體作用,推動公共信用機制與市場信用機制協同融合,引導市場信用機制良性發展;加快建立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督促企業自覺誠信守法、以信立業,依法依規生產經營。
三是持續提高監管效能。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效率的市場運行,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必須提高市場監管效能。要堅持簡約監管、審慎監管、綜合監管、智慧監管、協同監管,適應新業態,運用新科技,明確企業主體責任,消除不必要的管制,改革傳統監管模式,推動“互聯網+監管”,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的市場協同監管,實施社會共治,從而減輕企業負擔,減少社會成本。
四是大力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建設質量強國,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大建設并充分釋放質量基礎設施體系的效能,發揮標準的引領和規范作用、計量的支撐和保障作用、認可和合格評定傳遞信任的證明作用;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完善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體系;要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弘揚工匠精神,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普遍性提高我國產品質量,創造安全的消費環境,讓中國市場成為安全市場、放心市場。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必須摒棄期待質量一抓就靈、靠抓質量治急癥的急功近利思想,充分認識質量工作的長期性特征,保持戰略定力,把打造國家質量價值共同體作為工作的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