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內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內容。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需要黨內政治文化的引領,可以從內涵、價值、實踐三個維度對這一引領作用進行解讀。
【關鍵詞】新時代 黨內政治文化 引領 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內涵維度:黨內政治文化為黨的建設提供文化支撐
黨內政治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是我們黨文化自信的來源。
中華傳統文化為黨的建設提供思想源泉。傳統文化不僅哺育著中華民族發展壯大,也滋養著黨的建設,經過幾十年的沉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已經深植于黨的理論體系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現代化的視角解釋和運用傳統文化,使傳統的政治智慧契合了新時代治國理政的要求而重煥生機,增強了全黨文化自覺,夯實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文化基礎。同時,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準則和崇高理想對黨員自我修養大有裨益。
革命文化為黨的建設提供精神動力。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文化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中國革命的歷史就是共產黨的奮斗史、成長史,“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六種革命精神見證了我們黨初生、發展、成熟的奮斗歷程,成為我們黨的精神特質,熔鑄于共產黨人的內心深處。革命英雄作為革命文化的象征,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崇高信仰前赴后繼、無私奉獻。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黨的建設樹立精神旗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文化結晶,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引著黨的建設,理論的發展要求我們黨在實踐中“上下求索”,實現理論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又武裝著全黨,使我們黨正確設定方位、正確認識國情、正確制定戰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中央凝聚全黨、全社會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思想工作的核心內容,教育和引領著全黨為實現偉大目標團結一致、奮斗不止。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黨的建設提供內生動力。
價值維度:黨內政治文化為黨的建設提供價值導向
從整體層面看,黨內政治文化在黨的價值體系形成中發揮著“壓艙石”和“方向指針”的作用。一方面,黨內政治文化涵蓋了我們黨一以貫之、毫不動搖的信仰和目標。馬克思主義信仰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靈魂,體現了黨的基本性質、基本主張、基本立場,為黨的價值體系奠定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黨內政治文化的精髓,反映了黨的基本立場、根本宗旨和最高目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有緊緊圍繞信仰和目標來建設黨的價值體系,才能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另一方面,黨內政治文化代表了我們黨對時代內涵的理解和把握,指導我們黨形成了服從黨中央權威的政治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權觀,德治與法治結合的執政觀,公平正義的社會觀,統籌推進的發展觀等重要價值觀念;不斷從社會多元價值觀中提煉時代精神,將其上升為黨的核心價值,保持黨的價值體系與時俱進。
從個體層面看,黨內政治文化具有激勵約束功能,破立并舉地塑造著黨員個人價值觀。一方面,“立”就是樹立黨的價值觀,明確“應該怎么做”的問題。不僅倡導“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的價值觀,還要弘揚積極的政治文化和政治行為,使黨內成員懷德自重、慎獨自律、清廉自守。另一方面,“破”就是清除庸俗消極的政治文化,告誡黨員“什么不能做”。不僅要拋棄“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還要與“分散主義、自由主義、宗派主義、圈子文化、搞兩面派等不良作風和現象斗爭,特別要注意一些黨員為追求個人利益而出現的“七個有之”問題。
從整體與個體關系看,黨內政治文化使兩者和諧互通,為黨的建設凝心聚力。先進的價值觀不會自發地得到黨員認同,黨員之間也不會自動地形成價值共識,需要依靠黨內政治文化的教化功能,增進認同和共識,將黨的價值觀上升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為自覺。黨員的個性差異決定了理想追求的多元化,我們黨不壓制個性發展,但要求黨員牢記身份、恪守職責,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協調好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我們黨的強盛正是來源于黨內政治文化將黨員緊緊團結在政治信仰和黨中央周圍,將黨的價值追求置于個人追求之上,使兩者互容互通、共存共進。而凝聚共識的過程也是修正黨員政治態度、政治認知的過程,完善了黨員的政治人格,從而自覺地將黨的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黨真正形成強大合力。
實踐維度:黨內政治文化為黨的建設提供科學指南
黨內政治文化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基礎。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黨的基本屬性,是黨的戰斗力和創造力之源。一方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優化?!豆伯a黨宣言》中就要求共產黨人始終從全局角度領導運動,不能有任何特殊利益。進入新時代,則要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理論上清醒、信念上堅定、政治上明白,提高全黨政治覺悟、理論水平和執政能力。另一方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一勞永逸的,新時代弱化黨的先進性和損害黨的純潔性的消極因素仍然長期存在,所以必須筑牢思想防線,祛除腐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毒瘤”“膿瘡”,解決思想搖擺、信仰缺失、精神迷茫的問題,提高全黨的拒腐防變能力。
黨內政治文化指導黨的建設實踐。強調黨內政治文化的作用,體現了新時代黨的建設從追求體量向注重質量的轉變。一是突出了政治建設的統領地位;二是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三是黨內政治文化是一種長效機制。我們黨的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內政治文化對黨的建設的作用正是浸潤滋養、潛移默化、久久為功的過程,特別是在新時代更注重文化軟實力的大環境下,以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營造正氣充盈的黨內政治生活,是趨勢,也是良策。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關鍵在黨。在管黨治黨實踐中發揮黨內政治文化的作用,標志著從嚴治黨由“治標”向“治本”的全面深化。一是黨內政治文化針對從嚴治黨的深層次問題。“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無論是黨面臨的“四種危險”,還是黨內政治生活出現的隨意化、庸俗化、平淡化現象,都源于思想認識的問題。而黨內政治文化就是專注解決思想的“總開關”問題,始終發揮著把穩思想之舵、補足精神之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權力觀和事業觀,消除黨內問題出現的溫床的作用。二是黨內政治文化提高黨內監督機制的效率。黨內監督機制反映了黨的自我凈化能力,黨內政治文化增強了監察機構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使監察人員不畏懼權力、不避諱問題,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有助于全面徹底地整肅黨內風氣,提高監督的效率。三是黨內政治文化的作用具有延續性。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內政治文化講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將理想信念、黨員職責和紀律觀念深植于頭腦中,使黨規黨紀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從不敢觸底線到不能觸底線,最終發展為不想觸底線,才能保證全面從嚴治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作者分別為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資助項目“新時代黨內政治生態的構建規律與路徑優化研究”(項目編號:18JD710046)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
責編/孫娜 美編/史航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