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世界城市發展的歷史表明,城市的興起、發展與繁榮關鍵在于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全球城市發展的規律,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改革創新精神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才能不斷超越永葆生機和活力,在應對城市競爭的復雜大格局中贏得主動。那么,如何順應時代潮流,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呢?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上海要“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更好為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服務”。這為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注重城市治理的科學化
城市有其自身發展規律,必須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依照科學理論與方法手段治理城市。科學化治理是現代城市發展的核心。城市治理的科學化包括治理理念的科學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為人民管好城市的理念;堅持尊重規律、用心善治、科學規劃的理念;堅持多元、動態和包容的治理理念;堅持系統治理理念。
一是治理模式智慧化: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創新治理模式與服務方式,促進城市組織架構優化,提高公共服務效能和決策的科學化。二是治理機制科學化: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共治、共建共享、良性互動的主體協同機制。三是治理手段信息化:充分運用信息化、數字化的技術手段重塑政府管理。四是治理體系法治化:完善城市治理法律法規體系,強化法治監督和執法保障,推進城市治理法治化。五是治理體制扁平化:按照“扁平、精簡、高效”原則,構建扁平化城市治理體制,完善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建立信息共享溝通平臺,促進各部門信息互融互通。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在城市治理的科學化上下功夫,不斷完善城市治理結構,創新城市治理方式,才能提升城市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促進城市能級量級的提升和核心競爭力的增強。
注重城市治理的精細化
城市治理精細化,就是將精細化理念融入城市治理,綜合應用現代管理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城市各主體共同參與管理城市公共事務的過程。它強調將城市治理工作做精、做準、做細、做實、做到位,對城市治理工作環節實施信息化指揮、精量化定責和精準化操作,從整體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生活質量,維護市民權利。精細化城市治理的特點是:規范化——在制度框架中按照科學管理的方法和流程規范運作。協同化——強調各部門、各環節、各工作單位之間很好地銜接配合、協同共治,從而提高系統的整體效能。數字化——運用先進通訊技術,開展信息的采集、分析、傳遞和處理工作,實現信息和數據共享,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相關處置工作,及時公布準確的信息。精益化——強調治理效果的持續改進,立足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追求精益求精。簡言之,精細化治理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利用現代科技和標準化手段,通過多主體協同共治和功能再造,為人民提供精準的公共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精細化治理會大大提升城市治理的質量和水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更加注重在細微處下功夫,見成效”,“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更好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有利于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利于激發和調動城市發展的創造活力,實現城市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同時,城市治理的精細化,能夠打造優質高端的城市服務品質,推動服務功能、服務經濟、服務民生和服務環境強品質、重效率、出水平,擴大服務半徑和輻射范圍,提高政府和服務企業提供解決服務、開展國際業務、運作全球市場、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力提升城市能級。
注重城市治理的智能化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孕育突破,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我們已經進入了智能化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要利用好互聯網和網絡信息技術,提升社會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核心要義就是通過以大數據為基石的人工智能新技術創造“服務”,更好地建設安全便捷的智能城市,發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務,更好地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當前,提升城市智能化治理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我們“推動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形成適應智能經濟、智能社會需要的基礎設施體系”,“要加強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結合,從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發,推動人工智能在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深度運用,創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創新智能服務體系”“要加強人工智能同社會治理的結合”“運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習近平總書記這些精辟論述為推進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提供了有效路徑和基本遵循。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可以大大拓展城市發展的格局,提高城市發展的質量與效率,為城市發展提供更高能級和更高水平的支撐平臺,提升城市發展的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注重城市治理的人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更加迫切。著眼于滿足城市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城市治理必須增加多層次、高水平、多樣化的公共服務供給,尤其是公共文化產品和社會服務的供給,使更高品質的人文生活成為提升城市能級的助推力。為此,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建設良好的法治環境,建設和諧之城;努力辦好更高質量、更富活力的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市民,不斷提升人民科學文化與思想道德素質;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建設廉潔、高效、公正、透明的服務型政府;以建立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為目標,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優化政府管理、不斷提升制度環境軟實力,著力打造公平公正高效的營商環境;塑造、培育并弘揚獨特而有魅力的城市精神,涵養市民文化,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培育人文之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發揚‘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立足上海實際,借鑒世界大城市發展經驗,著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總之,注重城市治理的人文化,不斷改善城市的軟環境,才能激活城市創新的最大資源——人才資源,打造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創造生態系統,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載體,城市治理是反映文明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始終秉持以人為本、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通過體制創新,不斷推進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人文化,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就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多數人“詩意地棲居”的生活夢想,大大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
【本文作者為陜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趙博藝 / 楊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