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勝阻 全國政協副主席
■加強品牌建設,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制造”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品牌運營必須植根于創新
■媒體是傳播中國品牌的重要陣地,是展現品牌形象的重要平臺
品牌是企業的靈魂,是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資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強調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三個轉變”的提出為打造中國品牌、發展品牌經濟指明了方向、目標、任務和路徑。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梁,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以創新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重點。加強品牌建設,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制造”,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實現制造業大國向強國轉變的戰略抓手,是順應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客觀要求。
當前,我國品牌發展的環境日益優化,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正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但從總體來看,我國自主品牌特別是高端品牌還比較少,品牌競爭力還比較弱。世界品牌實驗室公布的2018年“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我國上榜品牌只有38個,而美國入選了223個。我國建設“品牌強國”任重道遠。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品牌運營必須植根于創新。創新特別是技術創新能夠提升企業品牌競爭力,增強品牌吸引力與感召力,永葆品牌生命力,是實現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關鍵。要引導企業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依靠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快形成一批能夠體現中國國際地位的優質品牌、制造,努力向“微笑曲線”的高端攀升。鼓勵企業加強與政府、學校、科研機構、中間組織間的創新聯盟建設,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凝聚合力開展影響產品質量提升的行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的技術創新離不開資金支持,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在5%以上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高水平的研發機構,健全組織技術研發、產品創新、成果轉化的內部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引導有實力的大企業積極布局科技發展前沿,超前謀劃人工智能、基因技術、量子計算等革命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發展,積極爭取未來規則的制定權與主導權,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尖品牌。
品牌經濟從本質上說,也是影響力經濟,再優秀的品牌,如果沒有傳播助力,也會導致“藏在深閨人不識”“酒好也怕巷子深”。品牌傳播是企業滿足消費者需要,培養消費者忠誠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設品牌知名度、可信度的重要途徑。媒體是傳播中國品牌的重要陣地,是展現品牌形象的重要平臺,不僅具有傳遞信息的功能,還會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消費方式,覆蓋面廣、影響力大。要加強融合傳播、國際傳播,推進全媒體傳播、分眾化傳播、精準化傳播,宣傳品牌,呵護品牌,助力品牌,深化社會公眾對品牌的認知,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營造品牌發展的良好環境。特別是要利用好新媒體進行品牌傳播,注重挖掘品牌內涵和背后的故事,加強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和互動。利用各種有效發聲點,在市場上形成品牌聲浪。要借助媒體講好中國品牌故事,運用多種渠道傳播“中國企業好聲音”,提升中國品牌形象,擴大中國品牌的影響力與吸引力。
(摘自在2018中國品牌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