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前進方向,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破浪前進樹立了新航標。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作出的多次重要指示,是習近平總書記為四川改革發展量身定做的“定星盤”,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四川篇”。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川篇”的豐富內涵,是新時代達川區黨員領導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務。達川區將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工作重中之重,擼起袖子加油干,撲下身子抓落實,奮力奪取新時代脫貧奔康、建成幸福美麗達川的偉大勝利,努力向全區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新時代立足新跨越
2013年9月,原達縣撤縣設立達川區。五年來,達川區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幸福美麗達川“一個愿景”,緊扣全面從嚴治黨和脫貧奔康“兩個統領”,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兩大突破”,深入實施一核兩副三片多點支撐戰略、兩化互動城鄉統籌戰略、改革開放創新促進戰略“三大戰略”,加快實現產業強區、城鎮興區、基礎固區、文旅靚區、法治安區“五區目標”,治區興區事業呈現出克難而進、負重崛起、勇爭一流的良好發展態勢。良好政治生態全面構建,鮮明重品行、重實干、重公認,跑官要官的不用、送錢行賄的不用、官商勾結陷入非法利益格局的不用“三重三不”用人導向,干部選拔任用公信力、干部隊伍活力全面提升。財政因素分配法等一批改革創新機制出臺實施,有效堵塞資金管理漏洞,扎緊了“不能腐”的制度籠子,鄉鎮活力有效激發。經濟總量質量雙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邁過200億大關,達到21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持續調優,由2013年底的25.4︰50.8︰23.8調整為23.5︰27.8︰48.7。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城鎮化率以每年2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到2017年達到47%,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30萬。建設村社道路10078公里,實現100%的鄉鎮、100%的建制村和100%的社通油(水泥)路,成功創建為四川省首批“四好農村路”示范區。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全面提升,五年建成城區中小學校7所,新增學位1.2萬個,城區“大班額”問題有效解決。相繼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文化工作先進區。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順利遷建,城鄉醫療條件顯著提升。生態治理持續深入,河長制全面落實,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實現全覆蓋。解決3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3403套,一系列重大民生問題有力解決。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創新實施“十大民生救助制度”,累計救助困難群眾20萬人。打造社會救助大平臺,被評為全國十大社會救助創新實踐成果。“平安建設”滿意度位居全市前列。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這賦予達川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脫貧攻堅的重大歷史使命。完成這一使命,達川區存在兩大“短板”。一方面,雖然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0.19%下降至2017年的1.5%,累計退出貧困村114個,脫貧貧困群眾7.8萬人,但仍有1.5萬余名貧困人口、37個貧困村亟待脫貧。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第二產業發展有待優化,其中煤炭、建材等傳統產業比重較大,經濟擴總量調結構轉方式有較大提升空間。城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區域不平衡、城鄉不協調,人民群眾對出行、教育、醫療和民生等方面有較高期望。達川區將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問題導向,在邁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中戰勝挑戰、補齊短板,提高脫貧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帶來新機遇
黨的十九大緊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對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全面部署,達川區作為西部地區、革命老區、秦巴連片貧困地區,面臨一系列新機遇。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達川區發揮農業大區優勢,釋放廣大農村發展活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速向農業強區跨越。中央明確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發展,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實施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有利于達川區無縫對接支持政策,爭取更多項目和資金,構建“后發也要高點起步”的發展態勢。中央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水利、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有利于達川區用好百萬人口大區人口紅利和資源優勢,實現城市人口聚集、消費繁榮,產業做大做強、提檔升級,加快建成川渝陜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核心極和川東北經濟強區。達川區將牢牢把握好黨的十九大以后中央省市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機遇,切實推動達川駛入加快發展的快車道。
新時代打響新戰役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各項建設、各項事業、各項工作,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努力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未來幾年,是達川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幾年。對照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新時代達川實際,達川區必須緊扣“建成達州中心城區核心極”和“川東北經濟強區”兩大定位,下大力氣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切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讓十九大各項部署在達川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著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十大行動”,下足“繡花”功夫,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突出抓好“一低三有”,積極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確保在2018年如期摘掉省級貧困區“帽子”。著力構建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區。突出工業強區戰略,加快引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制藥等,努力搶占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依托“互聯網+”,大力發展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現代制造業與服務業有機融合,不斷提升和壯大第三產業。大力推進馬家產業新城、達川商貿物流園區、秦巴物流園區“三大產業園區”建設,形成發展新動能。著力抓好重大項目建設,緊盯國家和省市在水利、鐵路、公路、水運、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方面的新動向新政策,著眼長遠謀劃儲備包裝和推進一批重大項目,以骨干項目驅動重點工作取得新進展。著力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規劃建設好“六大”城市新區,積極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特色小城鎮建設,到2020年建成40平方公里、40萬人口的“雙40”城市。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工作,切實增強發展動力活力。加大重大產業項目招商引資力度,深入推進“達商回引”工程,引進和落地一批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開展高新技術倍增行動,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快構建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美麗達川。著力保證和改善民生,切實解決好群眾普遍關心的教育、醫療、文化、生態環保、社會保障等問題,讓全區人民不斷感到生活有新變化、新奔頭,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時代展現新氣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鐵必須自身硬。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這是新時代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要求。達川區堅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突出重要位置,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牢牢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堅決以風清氣正的用人導向引領干部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思想過硬、組織過硬、作風過硬、紀律過硬的黨員干部隊伍。堅決鞏固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持之以恒推動正風肅紀,加大“四風”問題整治力度,切實把作風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縱深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旗幟鮮明懲貪治腐,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幸福美麗達川的征程中展現出新氣象。
責編/韓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