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提升主流文化引領力四策

核心提示: “微時代”的來臨給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傳播工作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微時代”下提高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引領力,應該準確把握“微時代”發展規律,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引領社會正能量取向;以內容建設為依托,完善信息篩選審核機制;以法治規范為保障,維護主流文化主體導向地位;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營造和諧的網絡空間環境。

【摘要】“微時代”的來臨給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傳播工作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微時代”下提高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引領力,應該準確把握“微時代”發展規律,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引領社會正能量取向;以內容建設為依托,完善信息篩選審核機制;以法治規范為保障,維護主流文化主體導向地位;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營造和諧的網絡空間環境。

【關鍵詞】微時代 主流文化 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當今時代,網絡活動日益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以微博、微信、微視頻為代表的一批網絡“微媒體”也正在以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力宣告“微時代”的來臨,這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和主流文化傳播尤其需要重視的方面。在意識形態工作全面展開的當下,應該正確認識、把握“微時代”發展規律和趨向,樹立積極的目標導向,堅持正確方法論,提高“微時代”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引領力,更好完成意識形態建設工作。

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引領社會正能量取向

在“微時代”,群眾表達利益訴求的手段愈發多樣,這對于我們開展意識形態工作而言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以“微時代”發展為契機,立足群眾的重大關切,把握痛點、焦點,對癥下藥,活血化瘀,真正做到為群眾辦實事,應成為提升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引領力的出發點和歸宿。

準確把握網絡輿情,建立反饋互動機制。要創新行政方法,利用網絡大數據分析手段捕捉網絡熱點信息和輿情趨向,同時利用技術工具積極創新“微政務”“微辦公”“微會議”等新型行政模式,保障干部和群眾對話渠道暢通,接受群眾反饋信息,實現黨政干部同群眾的即時互動。這樣才能體察民情民意,掌握群眾利益關切點,為高效施政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堅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并進,增強主流文化輿論引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主流文化傳播都是依靠傳統媒體實施,傳統媒體也有著新媒體不具備的一些獨特優勢,比如更具權威性和公信力,更能體現最廣大群眾的利益關切,所以即便在當前“微時代”蓬勃發展時期,我們也不應該放棄傳統媒體這一陣地,而是要積極促成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效融合,利用各自優勢共同傳播和加強主流文化輿論導向。

要注重培養“微時代”的主流文化網絡意見領袖。面對網絡空間紛繁蕪雜的信息,主流文化勢必要加強話語權,發揮導向作用,也就需要著重培養一批網絡意見領袖,如“網絡大V”等。他們在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微媒介工具為民發聲、彰顯民意的同時,也可通過發布積極的、有感染力的主流意識形態信息,或者將主流文化融入到網絡作品中來潛移默化地影響網民受眾。

以內容建設為依托,完善信息篩選審核機制

“微時代”的發展離不開各種微平臺的支撐。從技術層面看,微平臺是中立的,但是微平臺傳播出來的意識形態則代表不同的利益訴求,一旦失去束縛就可能會偏離主流文化方向,阻礙主流文化傳播。因此,對于微平臺傳播的信息也要做好內容建設和審核,通過信息篩選審核機制規范網絡空間秩序,構建網絡空間倫理規范。

健全和普及網絡空間規范。利用微時代強大的信息傳播效能開展宣傳工作,普及網絡社會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給高素質、講政治、有理性的網民話語權和優先權,讓他們“上頭條”“進熱點”,用網絡空間中的“良幣”引領風清氣正的網絡社會生態,壓縮“劣幣”的生存空間。面對負能量要敢于發聲,勇于捍衛網絡社會優良生態環境,維護良好的主流文化話語權。近年來在微博上廣受關注和好評的“新華社”“紫光閣”等微平臺就是捍衛網絡空間生態、維護主流文化權威的成功探索。

結合微時代發展特征創新主流文化傳播的話語體系。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同西方非主流文化之間的交鋒是一種此消彼長的對立競爭。要想提高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引領力,就要轉換思維方法,采用更具時代特色、更容易被網民接受的意識形態內容和話語體系傳達主流文化價值,要善于將主流文化根植在網民的網絡活動當中,采用多元途徑實現主流文化價值滲透,擴大主流文化影響力。

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基石。在“微平臺”管理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承擔起“定海神針”的導向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只有在“微時代”持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使主流文化傳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堅實挺進。

以法治規范為保障,維護主流文化主體導向地位

相比于現實空間,“微時代”所衍生的網絡空間更開放、自由,也更具隱匿、虛擬特征,因此依靠法治規范來保障網絡空間的信息傳播秩序十分必要。

要不斷順應網絡空間發展的新趨勢,建立健全相應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互聯網法治化進程,擺脫信息爆炸所帶來的網絡空間亂象,去偽存真,正本清源,為主流文化傳播保駕護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要通過實踐讓法治社會建設從現實延伸到網絡,讓法治精神在網絡空間得到充分認同和踐行。這些年我國司法機關加大了打擊網絡非法行為的力度,比如對于在微博中發表侮辱烈士言論、傷害民族感情的不法網民做出必要懲戒,凈化網絡空間生態,彰顯網絡空間法治權威。目前,我們仍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做到網絡社會的有法可依和違法必究。

要建立一支專業的網絡執法隊伍。網絡執法隊伍不僅要具備必要的法律知識和執法能力,更要充分了解網絡特征和網絡非法行為偵查技能,這樣配合完善的法律法規才能夠達到打擊網絡非法行為的目的,更好為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傳播營造一片和諧空間。

要建立跨區域的合作機制和安全預警機制。基于網絡空間的跨地域性,有效打擊網絡非法行為必須要建立跨區域、甚至跨國境的合作機制,學習國內國際先進經驗,對接國際網絡犯罪處置模式,突破空間限制,全面打擊網絡非法行為。同時也要建立一套反應迅速、行之有效的安全預警機制,對網絡意識形態進行實時監控,以便能夠第一時間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營造和諧的網絡空間環境

要想切實提高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引領力,同樣離不開網絡空間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立足“誰遵守規則,誰優先受益”的原則,開展網絡空間精神文明建設。網絡活動要遵守網絡空間的基本規則,誰要想在網絡空間享受權利,誰就要首先承擔網絡空間的社會責任。通過網絡空間精神文明建設,樹立網絡社會的根本倫理道德規范,培養網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他們辨別真偽、理性發聲的能力,讓自覺自律意識突破網絡虛擬、隱匿的特性,成為每個網民都能夠堅守的底線,讓每個網民都能成為傳播精神文明、弘揚主流文化的道德主體。

第二,通過宣傳、舉辦活動等形式在網絡上大興文明之風。除了培養網民自律意識外,相關管理機構、權威部門也要多方施策,通過開展文明網站創辦、評比活動等樹立先進樣板,加強正向引領。可通過開展專項活動來正本清源,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例如公安部部署開展的“凈網”行動、網絡直播專項治理行動、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專項行動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更要多管齊下,多部門聯合行動打擊網絡非法、低俗行為,為“微時代”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發展營造和諧的網絡空間環境。

(作者為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新疆民族關系’媒體輿論引導研究”(項目編號:14XJJC86000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趙麗濤:《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年第10期。

②李炎芳、郭明飛、楊磊:《微時代的意識形態認同危機及其治理》,《江西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

責編/周素麗 美編/楊玲玲 史航(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張忠華]
標簽: 主流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