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推動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從試驗走向示范

——專訪中共普洱市委書記 衛 星

綠色生態已成為普洱最耀眼的品牌和最大的亮點

人民論壇:普洱作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在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衛星:國家批準普洱建設全國唯一的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既是對普洱良好生態環境的認可,也是對普洱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的肯定,更是對普洱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新路寄予的厚望。

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我們理清發展思路,提升發展定位,明確發展路徑,突出發展重點。在實踐中,我們堅持規劃引領,厚植綠色根基,傳承綠色文化,發展綠色產業,打造綠色品牌,構建綠色社會,初步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生計兼顧、增綠與增收協調、綠起來與富起來相統一的綠色發展新路。綠色生態已成為普洱最耀眼的品牌和最大的亮點、賣點、營銷點,綠色發展已成為普洱最鮮明的標識和符號。綠色發展的顯著成效集中體現在:

一是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全市森林覆蓋率高達70%,建成自然保護區16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受保護地區占國土面積的20.1%,這在全國都是少有的;全中國有三分之一的物種在此生息相依,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高達7430億元,居云南省第一;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中心城區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達每立方厘米12500多個,有的地區甚至高達30000多個;飲用水質達標率為100%。土壤、水體、空氣都沒有污染,是人們休閑度假的圣地、養生養老的天堂,被聯合國環境署專家贊譽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

二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綠色發展后勁更足。公路、鐵路、航空、水運互為一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正在形成,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和投資均居云南省第一位,途經普洱的泛亞鐵路中線將于2022年建成。“三支線、五通用”的航空網正在加快構建,打造面向東南亞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目標即將變成現實,交通落后的歷史將徹底改寫。

三是GDP“綠色成分”更濃、“生態賬薄”更厚。特色生物、清潔能源、現代林產業、休閑度假養生四大綠色產業基地建設成效明顯。各項生態環境指標節節攀升、持續領跑,好生態換來好生活,好環境支撐好發展。“十二五”全市GDP、人均GDP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翻番,綠色GDP占比達94%。2016年,全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達5028.1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全市貧困人口減少38萬多人,貧困發生率從30.4%下降到14.09%,寧洱縣成為云南省首批脫貧摘帽縣。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全市呈現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的大好局面。

四是“天賜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更加響亮。普洱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2016年創建生態文明標桿城市、2017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桂冠,我本人也代表普洱被評為“2016年中國十佳綠色新聞人物”。

推動綠色發展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

人民論壇: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是普洱綠色發展的一項重大改革創新,也是普洱探索經濟社會特色發展道路的戰略抉擇。那么,普洱在創新綠色發展機制、讓美麗“顏值”變成經濟產值上進行了哪些探索?

衛星:機制新則全局新,機制活則滿盤活。為把普洱的生態環境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推動綠色發展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綠色發展制度體系,讓美麗“顏值”變成經濟產值。率先在全國探索推行GDP與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機制,實施綠色經濟考評體系和綠色經濟考評辦法,制定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綠色評價標準,全面開展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工作,用制度把“綠水青山”量化為“金山銀山”;探索環境保護聯動執法機制和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提起云南省首例環境污染民事公益訴訟,堅決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二是夯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劃定生態環保“責任田”。強化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健全完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體系。明確地方黨委政府是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主體,市委、市政府與各縣(區)黨政“一把手”簽訂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向有關部門下達年度環保目標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責任明晰、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三是優化領導干部績效考核辦法,樹牢綠色發展鮮明導向。實行綠色發展“一票否決”,嚴格落實GDP與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制度,淡化傳統GDP考核管理,提高生態環保工作在領導干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把考核重點放在生態環境質量、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上。四是大力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確保天更藍、水更凈、空氣更清新。扎實推進農村“七改三清”工作,全面實施生態移民、生態修復以及環境保護工程。統籌推進生態環保和脫貧攻堅工作,把生活在生態功能區的貧困人口列為易地扶貧搬遷的重點,實現生態環保與綠色發展雙贏。在全省率先實施森林經營增匯減排試點、“思茅松碳匯中國自愿減排示范建設”等項目,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使山區群眾實現了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目標。五是強化督查問責,給干部戴上生態環保“緊箍咒”。在全省首家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綠色檢察”制度,干部離任先查生態環保帳,將結果作為領導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

打好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四大基地”建設初見成效

人民論壇:普洱市明確提出的加快建設特色生物、清潔能源、現代林產業、休閑度假養生“四大基地”,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衛星:建設“四大基地”,是做實做強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的核心內容。我們全力做好“生態+”“互聯網+”文章,打好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推動產業結構變“新”、模式變“綠”、質量變“優”,“四大基地”建設初見成效。

在建設特色生物產業基地方面,我們以打造全國知名大健康食品供應基地為目標,聚焦茶葉、咖啡、生物藥、漁牧等特色產業,抓標準、抓品牌、抓融資、抓莊園、抓整合、抓“互聯網+”,建成了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的綠色產業基地。全市現代茶園165萬畝,面積和產量居全省第一位;咖啡80萬畝,面積和產量居全省之首,占全國的一半;核桃186萬畝、橡膠157萬畝、澳洲堅果73萬畝、生物藥58萬畝,特色農產品獲得的有機認證企業數、證書數均居全省第一。建成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5個、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個、特色莊園12個,思茅區獲批建設全省首個國家現代農業(茶葉)產業園,成功打造推出了一批名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普洱茶在2018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以64.1億元的品牌價值榮膺榜首,普洱咖啡也躋身中國農業區域品牌價值10強。茶葉、咖啡、有機果蔬等一大批安全優質、健康養生的農產品成為普洱的“代名詞”叫響全國,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在建設清潔能源產業基地方面,我們堅持以優化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為導向,穩步開發水電資源,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和工業節能降耗。同時,加大清潔能源應用、余熱余壓發電等清潔生產技術的推廣,引進新能源電動公交車,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鼓勵企業應用太陽能,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產方式。全市電力總裝機922.4萬千瓦,年發電量突破400多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標煤消耗1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200萬噸。清潔能源產業增加值占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0%,稅收占全市稅收總收入的25%,成為“西電東送”“云電外送”的重要清潔能源基地。

在建設現代林產業基地方面,我們依托綠水青山,向山要生態、要產業、要效益。堅持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林化為龍頭,林漿紙纖、林板為兩翼,非木質林產品采集、特色經濟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觀賞苗木和森林生態旅游為補充,構建林業生態、產業、文化體系和森林城鎮體系。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全市林下經濟經營利用面積達511.6萬畝,農民從林下經濟獲得的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建設休閑度假養生產業基地方面,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成功創建4個5A級景區,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被認定為首批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一部手機游云南”普洱板塊如期上線,接待國內游客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增幅連續5年居全省前列。實施文化珍珠鏈工程,成功舉辦普洱綠色發展論壇、兩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論壇、民族團結進步論壇等活動,普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狠抓特色小鎮建設,匯源小鎮、普洱茶小鎮入選中國“50個最美特色小鎮”,8個特色小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2018年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普洱進入前10名。

把普洱建設成為綠色發展示范城市、祖國西南邊疆的綠色明珠

人民論壇:目前,普洱較好地完成了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規劃中期任務,那么,在今后不到3年的時間里,普洱還將采取哪些措施,確保試驗示范區到2020年基本建成?

衛星: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是國家賦予普洱的重大任務。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圍繞建設生態宜居之城、健康養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用好生態優勢、做好生態文章、發展生態經濟、壯大生態財政、改善生態民生,把普洱建設成為綠色發展示范城市、祖國西南邊疆的綠色明珠。

一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主動服務和融入云南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目標,不斷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加大管控力度,保護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爭當生態文明排頭兵。

二是壯大綠色經濟。堅持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兩型三化”方向,聚焦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五鏈統籌”,加快構建現代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技術產業,促進綠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做大做強綠色經濟。

三是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推行綠色經濟考評、生態文明考核和GDP與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機制,加快推進自然資源負債表編制試點、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工作,積極探索建立有利于實現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加快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與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其他地區綠色發展提供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范例。

責編/孫渴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張忠華]
標簽: 試驗   示范區   示范   綠色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