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瑞安認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部署以及“省市縣長項目工程”要求,將重大項目盯引列為十大責任捆綁攻堅行動的首要任務,對標高質量發展、高效率執行、高水平服務,建立了一套“前期謀劃-中期盯引-后期落地”的重大項目閉環管理機制。
在前期謀劃上,建立重大項目的“靶向招商地圖”
圍繞構建“高端汽車部件及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工業機器人”的產業集群,編制項目落地端地圖和項目來源端地圖,按圖索驥瞄準補鏈、強鏈項目精準招商,一手抓本土裂變好項目落地,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一手抓央企外企、500強企業、上市企業大項目盯引,加快引進高端資源。
聚焦打造汽車高端部件及新能源汽車千億產業集群。實施投資25.3億元的瑞立汽車零部件智造、投資22.6億元的瑞明汽車輕量化關鍵零部件等一批本土裂變好項目,引入投資5億元的集成化新能源汽車底盤、投資1.8億元的新能源空壓機等一批外地引進高精尖項目,投資12.5億元的馬太新能源物流車一期項目投產。與上海安亭合作打造汽車及零部件“飛地創新港”、嘉定國家機動車檢測中心瑞安分中心、塘下汽配智造小鎮與安亭未來汽車小鎮合作項目,借安亭科技創新資源“東風”,解瑞安招才引智難題,帶動本土汽摩配行業向產業鏈高端攀升。
聚焦打造“數字經濟強省”的瑞安板塊。引入豬八戒網“互聯網+”產業共享服務中心等七大數字經濟項目,比如,視客VR總部回歸項目,其90后CEO陳貝爾入選2018年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一年多時間開出180多家體驗館、年營業額超1.6億元,目前估值4-5億元;起迪科技3D打印機創新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獲浙商創新創業大賽銀獎;依托阿里巴巴打造500多畝的中國智能骨干網核心節點項目,正在申報省重大產業項目,2017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營業收入增長近500%,今年上半年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8%,居溫州“三區兩市”首位。
聚焦打造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引入總投資3億元、占地80畝的綠歐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項目,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2所副所長陳潛博士團隊領銜。占地100多畝、年產8萬臺的海尚機器人項目作為省級重大產業項目即將投產,其核心技術為全球第四大、在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發布,將量產包括倉儲機器人、VR虛擬現實機器人、三維矢量擺線精密減速機等在內的一系列智能產品。金石機器人項目獲行業最高金球獎,已進入批量生產,年產300套機器人項目已落地開工。
在中期盯引上,建立重大項目的“三級捆綁機制”
建立重大項目領導責任制,明確牽頭領導、成立一套班子,把任務捆綁在一起,把責任捆綁在一起。
實行書記市長領銜盯引制度。市委書記、市長、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和兼任省級產業集聚區分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的市委常委,每年負責牽頭盯引總投資20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分管經濟及相關工作的副市長每年負責牽頭盯引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比如,瑞立汽車零部件智造項目,由市委書記領銜盯引,從上門招引到落地開工不到3個月,還帶動瑞立藍領職校等項目落地。瑞明汽車輕量化關鍵零部件項目,由市長領銜盯引,預計投產后產值超50億元。
實行鎮委書記、鎮局長具體盯引方式。明確中心鎮、街道具體抓10億級、20億級重大產業項目盯引,其他鄉鎮、街道具體抓億級、10億級項目盯引。湖嶺鎮天然溫泉獲評省5A級,正在盯引總投資20億元的溫泉度假區項目。高樓鎮對接浙旅投、平高集團等知名集團,打造總投資30億元的水上慢城項目。
實行營商專員跟蹤盯。大力開展“十百千”助企服務活動,設立十大專業協調服務組,建立由942名副科級干部組成的營商專員隊伍,跟蹤助推百個重點項目建設。由韓國SK控股公司和京東集團2家世界500強企業共同投資5000萬美元建設的智慧冷鏈特色供應鏈項目,組建專門營商團隊全程對接、全程服務,于2018年9月27日完成土地掛牌,建成投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超13億元,創稅收超4000萬元。
在后期落地上,建立重大項目的“集成服務模式”
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優化服務、精準幫扶,對重大項目“量身定制”全周期跟蹤和全流程服務,確保項目落地、建設、竣工、投產全過程閉環管理。
創新推行“標準地+”審批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統領,聯動推行“標準地+”改革、營商專員保姆式服務、政府購買服務代辦、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涉企執法備案等集成服務,出臺《“標準地+”試點改革實施辦法》《企業投資工業類項目審批驗收改革承諾備案制實施方案》,企業投資工業類項目實現“開工審批7天、竣工驗收30天”,目前已完成標準地掛牌出讓項目5宗,實行項目全程無償代辦9個、批前聯合踏勘會商28個。比如,對瑞安銀創新材料科技項目通過“標準地+”供地,實現了基建項目“當日發證”的全省最快樣板。又如,對總投資24億元、占地692畝的華峰溫商回歸項目,實行專班代辦、承諾備案等模式,實現了“當月摘牌、當月進場施工”,成為溫州“首個列入、首個落地”的省重點盯引清單項目,年底一期項目將投產。
創新推行“畝均論英雄”供給體系。圍繞破解大項目落地的土地瓶頸制約,堅持“拆、盤、爭、整、買”五措并舉,2017年以來完成墾造耕地4588畝、低效用地再開發4170畝、清理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土地11151畝,通過畝均論英雄信息化綜合評價運用體系優先保障“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的俊鳥型企業項目。比如,通過土地“雙清”騰出百畝地塊,引入總投資19.9億元的萬科大都會項目。通過盤活僵尸企業69畝廠房,引入投資14.3億元的新城控股吾悅廣場項目并開業。2017年出讓工業用地2847畝,占總出讓面積57%以上,創近5年同期之最,帶動工業項目開工54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獲國務院表彰,并獲獎勵用地指標1000畝,全力保障重大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