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化社會不斷發展,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互聯網+居家養老”的出現,為解決我國老齡化問題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要做到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增加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創新求變、深入體現養老服務理念等,為老年人切實謀福利,促進居家養老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 居家養老 智慧居家 【中圖分類號】 C916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老齡化形勢嚴峻,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全國老齡辦《中國養老產業規劃》報告顯示,到2030年我國養老服務業市場的總產值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在我國社會養老及健康服務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卻受制于服務供需不匹配、服務資源缺乏有效整合、服務管理效率低等阻礙。近些年隨著我國信息化社會不斷發展,“互聯網+居家養老”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將互聯網與居家養老結合起來,有利于促進居家養老的發展。
借力“互聯網+”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
首先,養老產業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綜合產業體系。傳統的居家養老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差、服務意識缺乏、養老產品供應不足、養老產業鏈條不夠完整等方面。因此,實現居家養老產業創新發展、提高其服務水平,是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解決老年人后顧之憂的有效途徑之一。而將“互聯網+”應用到居家養老產業中,可以進行網絡信息平臺的構建,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變化,讓人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同時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構建網絡交流平臺能夠讓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系統當中來,為老年人擴大社會交際圈,幫助他們排遣孤獨、寂寞,減少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產生。
其次,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可以讓人們了解養老工作中的不足在哪里,還可以分析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是什么。老齡化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會給社會的穩定發展造成巨大影響。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促使醫療行業由原來在醫院里面的駐扎式就醫模式,轉變成可以靈活收集病人信息、及時給出治療方案的就醫方式。“互聯網+”和居家養老服務的有效結合,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更切實滿足了人們生活需求。但是從目前來看,“互聯網+居家養老”在實現過程中還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及困境。
“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面臨的困境
產業規模尚不成熟,基礎設施不完善。我國老齡產業起步時間較晚,利用互聯網思維發展居家養老尚不成熟,“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尚處于初級階段,很多方案還缺乏實踐性,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一些和老年人有關的產品的研發力度還不夠,沒有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以醫療健康為例,老年人需要用到的家用醫療設備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應用,這也就影響了老齡產業規模的形成狀況。
個人隱私在大數據時代存在風險。雖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同時也存在著個人信息泄露的危險。例如,人們在網上購買理財保險,或者是報名參加某項考試等,就可能會有人獲取了聯系電話,然后通過電話等方式進行推銷,這是最常見的信息泄露。結合“互聯網+”思維來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存在著個人隱私保護的風險。所以,要想更好更快地用“互聯網+”思維來發展居家養老產業,就必須在網絡安全上下功夫,做好后臺的維護,防范信息泄露,并且在法律上給以相關的保障措施。
產品創新有待加強。從當今的發展趨勢來看,只有結合時代發展進行創新的產品,才會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如一些著名的養老型醫院或者是養老基地,推出網上看診服務,既方便了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及時就診,也幫助了其他老年人及時獲取健康知識。但這樣的舉措覆蓋面比較小,且目前會利用互聯網就診的老年人畢竟在少數,因此在推行養老創新的同時,也要結合老年人自身情況,從實際出發,推行合理的養老服務。
“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戰略
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擴大產業規模。“互聯網+”時代為居家養老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模式,它能夠將社會資源結合到一起,并完善相關的養老服務體系。在利用互聯網發展居家養老行業的過程中,我們要對養老方面相關的基礎設施加大建設力度,形成居家養老的產業規模。首先,可以借助互聯網中的定位技術,對老人日常生活出行進行全方位掌握,若出現意外狀況,能夠在第一時間實行救助。其次,可以借助“互聯網+居家養老”的智能遙控技術,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多加一些空氣凈化器等設備,提高老年人生活環境質量,讓老年人能夠在更舒適、更安全的環境下安享晚年。最后,可以在老年人生活的社區建立養老服務平臺,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增加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發展“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就要制定“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的具體實施戰略,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的充分利用來提高居家養老服務的水平,促進居家養老服務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多元化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大數據的應用,在建立養老檔案、老年人看病就醫、發放養老補助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為防止泄露隱私,一方面,各大醫院需要做好數據的后臺管理工作,防止不法分子趁虛而入,并且在后臺設置預警維護系統,使得維護人員及時掌握系統的問題所在;另一方面,還要加大對泄漏個人隱私行為的打擊力度,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與此同時,還可以在收集和建立養老檔案時,引入互聯網思維,不僅提高了建檔工作效率,還方便醫療機構調檔。
創新求變,借助智能設備創新養老服務。對于老年人來說,操作方便、便于攜帶、實用性強的智能保護、監測健康的小物件,很受歡迎。比如,智能手表可以監測老人的心跳和睡眠質量,以及作息的時間。若把這些數據傳給相關醫療機構作為大數據分析基礎,就可以及時了解老年人日常健康指標,進而分析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提供針對性的預防醫療服務。家屬還可以通過網絡醫生急救求助方式在第一時間內聯系到急救醫生,患者家屬能夠在第一時間根據急救醫生的指導采取準確的急救舉措,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時,老人的子女也可以通過相關智能設備及時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還可以通過此查看老人的地理位置,防止老人走丟情況發生。
深入體現養老服務理念。“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需要貫徹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不斷完善運營模式和服務理念,通過智慧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建立的服務體系,為老年人進行服務。首先,需要改進社區相關設施,在社區發展積極有意義的互聯網養老活動。例如,舉行社區的互聯網聯誼老年人歌唱比賽,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其次,可以建立社區微信公眾號。當老人的生活需要幫助時,可以通過微信進行求助。遇到不會應用手機的老人,可以借助智能的社區呼叫機和門上的可視電話,方便老人使用。最后,社區要定期組織老年人進行體檢,并建立社區專屬檔案,便于醫院進行調取,為老人的診斷提供參考。
“互聯網+居家養老”是一種新型養老模式,它改變了老年人依靠社區或者養老機構的傳統養老模式,使其在家里也可以得到良好的養老服務。“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為社會帶來積極意義,為老人們頤養天年提供了保障。雖然現階段“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尚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隨著智能科技不斷完善與發展,“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會實現更加有效的發展,從而為解決我國老齡化問題提供一條新的途徑。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馬川光:《居家養老服務的雙重困境及其突破》,《山東社會科學》,2016年第3期。
②車洪瑩:《“互聯網+”時代居家養老服務的困境及發展路徑研究》,《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年第13期。
責編/賈娜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