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居安思危: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自覺

核心提示: 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原則。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仍面臨著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文化風險、社會風險和生態風險,我們必須理性客觀地分析這些風險和挑戰,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將憂患意識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過程。

【摘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原則。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仍面臨著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文化風險、社會風險和生態風險,我們必須理性客觀地分析這些風險和挑戰,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將憂患意識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過程。

【關鍵詞】新時代  治國理政  憂患意識    【中圖分類號】D6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強調“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保有清醒的憂患意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要充分認識黨治國理政面臨的風險,將憂患意識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過程。

理性分析黨在治國理政方面所面臨的風險挑戰

第一,政治風險。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一個永恒課題。要把準政治方向,堅持黨的政治領導,夯實政治根基,涵養政治生態,防范政治風險,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為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重要保證”。其中的“防范政治風險”屬于新時代治國理政、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當前我黨治國理政面臨的政治風險,從外部來看,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營造經濟危機、領海危機、鄰國矛盾等,來觸發我國的政治危機,甚至政治顛覆。此次美國挑起的對華貿易摩擦表面上是經濟問題,實質上是政治問題。當然,最主要的政治風險還是來自于內部。當前我國內部的政治風險主要表現為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大危險,以及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復雜政治斗爭形勢。

第二,經濟風險。對于我國所面臨的經濟風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作了研判,指出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面臨著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關系復雜變化,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此次美國挑起的對華貿易摩擦,暴露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些問題。比如,美國制裁中興事件暴露出我國在關鍵技術領域落后所產生的技術依賴問題,讓我們了解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中國芯”的重要性。

第三,文化風險。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給我國文化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新挑戰。從外部來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開啟了新一輪的“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一方面視我國的對外文化交流為文化滲透,孔子學院被視為宗教或政治的附庸而遭排斥;另一方面通過干擾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西方宗教信仰、利用現代傳媒輸出西方文化、俘獲知識精英群體等途徑和形式,對我國進行極具政治意圖的文化滲透。從內部來講,我國文化風險主要體現在“利益至上原則所引發的物質文化風險”和“社會信仰缺失所引發的精神文化風險”。物質文化風險主要體現在:對彰顯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的特色建筑或具有歷史文化紀念意義的名人故居的破壞與損毀、對古墓的偷盜式發掘、對有特別情感意義的自然景觀的破壞,以及非理性的消費文化等。精神文化風險主要體現在:理想信念缺失、社會道德旁落、法律意識扭曲以及文化生活的膚淺化與低俗化等。

第四,社會風險和生態風險。中國仍處于重要的轉型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人造風險”。比如,不講社會規則、藐視法律權威、誠信缺失和社會運行成本加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頻發、貧富分化等。最近發生的長生生物疫苗事件、高鐵霸座事件等,都反映出了當今中國社會民生領域的風險點和痛感點,需要認真反思與對待。生態風險主要表現在:生物多樣性銳減,一些物種瀕臨滅絕,荒漠化、土地退化與干旱威脅著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高消耗、高排放,以及極端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等等。

自覺增強治國理政的憂患意識,使之成為一種責任擔當

“自古失國之主,皆為居安忘危,處治忘亂,所以不能長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應該成為我們黨登高望遠的政治自覺。由于治國理政是一個系統工程,因而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憂患意識應該是全領域、全方位的?;庑聲r代我們黨面臨的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文化風險、社會風險和生態風險,必須要自覺增強治國理政的憂患意識,并努力使之成為一種責任擔當。

第一,堅持底線思維,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是新時代自覺增強治國理政憂患意識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要求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底線思維充分彰顯了我黨治國理政的人民性。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這是尊重歷史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自覺擔當”。新時代,共產黨人必須要堅持“人民立場”的底線思維,把自己視為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從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保持戰略定力,整體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是新時代自覺增強治國理政憂患意識的核心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一個“變”和兩個“沒有變”,是對新時代我國基本國情的深刻而準確地把握,是我們黨憂患意識的時代體現。要保持戰略定力,就必須正確理解把握一個“變”兩個“沒有變”,自覺擔負起“四個偉大”的新時代歷史使命,更為系統、更為協調地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要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以革命性鍛造精神和勇氣,以歷史為鑒,再塑黨的健康肌體,確保黨在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始終是堅強的領導核心,并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是全國人民的主心骨。

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的,“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不屈不撓的偉大民族,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人民,中國共產黨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偉大政黨。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自覺增強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憂患意識,始終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敢于動真碰硬、真抓實干,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作者為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②《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責編/孫渴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賈娜]
標簽: 中國共產黨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