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反腐敗斗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反腐“過頭”論和“刮風”論等錯誤認識依然存在。我們必須排除錯誤思想干擾,重整行裝再出發,通過推廣互聯網技術進行精準反腐、提高基層執紀審查力度、創新精準反腐手段等舉措,不斷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
【關鍵詞】精準反腐 大數據技術 反腐手段 執紀審查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持之以恒、毫不動搖。受國際國內環境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仍然是復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我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但現實中反腐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要深化對管黨治黨規律的認識,汲取實踐經驗,堅持標本兼治,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精準反腐的實踐探索
大數據技術精準施策反腐。大數據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如今也被一些地方黨委政府運用于精準反腐,并取得重要成果。典型案例是襄陽市紀委監委對十八大后違紀違法案件進行大數據對比分析:2012年11月至2018年1月,襄陽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8367件,其中首次違紀(腐敗增量)共5026件,占立案總數的60.07%;首次違紀案件中首次違反生活紀律案件占比最高,高達85.63%;高新區、東津新區、魚梁洲等三個開發區首次違紀占比均超60%。大數據對比分析結果折射出襄陽黨政干部三個違紀違法問題:一是首次違紀情況惡劣,腐敗增量較明顯;二是襄陽黨政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問題嚴重;三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的關鍵崗位易滋生腐敗。根據大數據定量對比分析結果,襄陽紀委監委從“海量”案件中精準找到“首次違紀”、“八小時以外”、開發區權力集中和資金緊密的關鍵崗位這三個突破口,為其后期開展精準反腐遏制腐敗增量、完善“八小時以外”配套制度、落實“八小時以外”監督措施、對開發區權力集中和資金緊密的關鍵崗位施行重點監督、抓住“關鍵少數”壓實責任提供了數據保障,精準反腐效果明顯。
社會機構精準出臺新規反腐。隨著中國反腐工作走向深入,反腐范圍逐漸從掌握公權力的政府部門拓展到社會其他部門和其他行業,一些社會機構開始暴露出嚴重腐敗問題,其中醫療衛生領域尤為突出。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僅2016年,全國共有380多位醫務人員被查。醫療衛生領域的腐敗,既有顯性的經濟危害,又有隱性的道德倫理喪失引發的嚴重后果。原因在于個別醫藥公司會向醫院負責人和醫生輸送灰色利益,接受賄賂的醫生必然會開特定藥、用特定設備,而這些費用最終都落到患者身上,讓患者為腐敗買單,加重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難題,并惡化醫患關系。針對醫療衛生領域存在的腐敗問題,地方黨委政府開始精準出臺新規進行反腐行動。例如,從2017年9月15日起,上海施行醫藥反腐新規:醫生受賄滿5000元以上將被予以解聘處罰,受賄在5000元以下的也將面臨職稱評定資格取消等行政處罰。近年來,國家也在大力推進醫療改革,狠糾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不正之風,如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和實行醫藥分離改革,讓醫生的行為得以規范。
重要領域進行精準清廉反腐。與民眾權益維護息息相關的重要領域和部門應首先做到清廉,才能讓民眾維權及舉報腐敗行為得到公正對待,以鼓勵民眾踴躍參與到反腐行動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監督別人的人首先要監管好自己,執紀者要做遵守紀律的標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強調打鐵必須自身硬,嚴格治理“燈下黑”問題,紀檢監察隊伍強化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嚴明審查紀律,開展“一案雙查”,堅決清理門戶,對執紀違紀的堅決查處、失職失責的嚴肅問責、不適合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堅決調離,自身建設成效顯著。除紀委監察委外,諸如信訪局、司法部門等也不斷改進作風、進行改革,認真處理來信來訪和有關訴訟,公正對待維權者和舉報者。
我國精準反腐的未來發展路徑
當前,社會上的反腐“過頭”論和“刮風”論等錯誤認識依然存在,這可能在社會中形成一股反對黨風廉政建設風潮,不利于我國將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另外,中國固有的世情、人情也給反腐敗制度的制定、執行和監督蒙上“溫情”的面紗,加大反腐工作開展難度。我們必須排除錯誤思想干擾,重整行裝再出發,不斷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
推廣互聯網技術進行精準反腐。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下,越來越多中國公民懂得利用互聯網技術,如通過微信、微博及政府官網、官方微博微信、政府郵箱等網絡平臺維權和舉報違紀干部。但我國農村互聯網發展較落后,普及率也不高。截止2017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09億,占比為27.0%;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5.4%。村民在面對干部違法違紀問題時,只要與己無關或利益沖突不大,多數寧愿選擇“視若無睹”或“忍氣吞聲”,這不利于基層反腐敗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在農村推廣互聯網技術勢在必行。一是國家應從財政收入中撥出一部分資金用于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力求盡快實現農村互聯網全覆蓋,為基層精準反腐提供基礎設施網絡保障。二是派遣專業互聯網信息技術人員到各村對開通寬帶業務的村民進行信息化培訓,包括教村民使用微信等社交軟件、上網查資料、瀏覽政府官網和官方微博、使用郵件發信息等,為上網監督和舉報村干部違法違紀問題提供技術支持。
提高基層執紀審查力度。在我國反腐工作開展中,因受主客觀因素制約,執紀審查力度在廣大鄉村基層角落有待提高。因此,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嚴厲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一是細化線索,分類處置。執紀執法部門在暢通群眾信訪舉報渠道的同時,應成立鄉鎮線索排查小組,通過規范流轉程序、執行報告制度、堅持定期清理等舉措,對鄉鎮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線索進行集中分類處置,以加大鄉鎮干部考核力度,線索排查小組必須做到不泄露信息內容。二是提高協調配合力度。監察委、信訪局、公檢法等部門間應建立起協調聯動機制,擬定定期聯系和通報制度,為部門間的線索移送、綜合信息查詢創造條件。對基層鄉鎮干部存在的違紀違規案件快查、快處、快通報,將高壓反腐震懾力延伸至基層邊緣角落。三是精準量化紀律審查重點。對基層鄉鎮干部紀律審查做到突出“三個重點”,即重點審查發生在重點領域、重要崗位、關鍵環節的鄉鎮基層干部問題,如重點審查挪用涉農補貼、低保補助審批、變賣集體“三資”、土地拆遷安置腐敗等老百姓關注的違紀問題。
創新精準反腐手段。當前,地方黨委和政府在統一人們對反腐敗斗爭看法和厘清反腐錯誤觀點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效凝聚起群眾力量,將反腐敗斗爭不斷推向前進。但其不足之處在于,精準反腐手段不夠先進,而腐敗分子的手段日益多樣化、信息化,此時若一再沿用傳統反腐手段,不能有效打擊腐敗。因此,創新和豐富精準反腐手段是必要的。一要從傳播清廉文化入手摒除腐敗文化。可通過制作反腐警示專題片,并在政府官網和微博、微信公眾號及知名度較高的視頻APP中廣泛播出,讓所有民眾都認識到黨和政府反腐的決心,樹立起反腐的信心。如大型電視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央視綜合頻道和許多社區、政府部門及視頻APP中均有播放,在黨員干部和群眾心中均留下深刻印象,讓人意識到反腐倡廉是一項需長期堅持的事業。二應在基層群眾和黨員干部間建立考核與被考核的評定關系,這有利于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監督。此舉能真正收到普通群眾的心聲,也使評分更具真實性、實用性,能切實起到監督黨員干部的效果。
(作者為遼寧科技大學副教授)
【注: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廳社科繁榮項目“遼寧高校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6FRZD)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季美君:《多種因素決定反腐任重道遠》,《檢察日報》,2017年10月31日。
②袁北星:《反腐倡廉任重道遠》,《湖北日報》,2015年2月14日。
責編/溫祖俊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