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媒體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愈加重要。科學引導媒體發展方向,不斷增強媒體的社會責任,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強化媒體的自律與他律,是加強媒體社會責任的重要方法手段。
【關鍵詞】新媒體 社會責任 媒介融合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和提升,媒體在社會中承擔的責任愈加重要,媒體具有傳遞信息、輿論監督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發展迅猛,媒體發揮社會責任,維護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不斷落實媒體社會責任,創新媒體落實社會責任渠道已經成為媒體行業發展的必然。
媒體承擔哪些社會責任
堅持正面報道,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媒體作為社會責任的承擔者,其擔負著社會輿論引導的作用,新媒體時代下,媒體要充分發揮其本身的這種作用,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做好政府的“輿論的喉舌”,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眾科學的價值取向。一直以來,我國各大主流媒體也在積極擔負起這種社會責任,注重在新聞報道中對社會事件的正面報道,弘揚社會主義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以故事性事件解讀新聞,創新輿論引導。在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單一的新聞事件已經很難吸引受眾,新聞從業人員要根據熱點事件選取合適的選題,將選題經過故事化處理,堅持在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包裝后再發布。這種新聞的采編方式在傳播效果上更具有說服力,能夠將新聞更加鮮活地展現出來,達到吸引受眾的目的。因此,不斷提高行業的新聞編輯能力,為社會呈現更加豐富多彩的新聞,也是新媒體時代媒體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之一。
創新新聞報道理念,讓新聞“接地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各方面事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日新月異,為了適應當前高速發展的社會,新聞行業也要不斷調整自身的發展定位,讓新聞更“接地氣”,讓百姓切實感受到這樣的新聞就發生在身邊,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就需要媒體從業者不斷創新新聞制作理念,從新聞選題到新聞事件的采寫,都要以全新的視角來進行,讓敘事方式更加平民化,深入到群眾當中,承擔起信息傳遞的基本任務,做出真正讓百姓看得懂、愿意看的新聞。
創新新聞報道形式,打造現代化新聞傳播。新媒體作為媒體發展的最前沿,其與信息化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創新新聞報道的形式,目前單一的文字類新聞已經不占多少市場份額,而相應的語音類、視頻類和圖片類的新聞更受大眾喜歡,要不斷與信息化融合,與時代接軌,實現新聞報道形式創新。其次,基于目前的時代背景,新媒體發展迅速,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擴大媒體的影響力,勇于承擔媒體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媒體的社會功能,保證媒體社會責任的實現。此外,要不斷提高新聞從業者的新聞編輯能力,從新聞的采寫到新聞的編輯制作,在充分與現代化技術融合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新聞制作質量,更好承擔信息傳播和輿論監督的社會責任。
媒體承擔社會責任存在的問題
流于世俗化、媚俗化。我國進入市場經濟以來,各種思想在社會中共生與碰撞。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意識的變化,媒體在承擔著傳統社會責任的同時,其發展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其中世俗化和媚俗化問題較為嚴重。為了迎合市場和讀者的需要,一些媒體在新聞推送方面過于世俗和媚俗,尤其是新媒體,由于對其監管不力,導致部分新媒體出現為了吸引眼球打破新聞底線的情況,甚至不惜借造假新聞以達到賺取流量的目的。此外,新媒體時代,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抓人眼球、增加流量成為一些媒體的發展目標,少數媒體從業者往往忘記了媒體應該肩負的社會責任,忘記了新聞的基本屬性,甚至傳播低俗信息,片面追求時效性和抓人眼球,突破了新聞發布的底線。媒體之間互為信源的現象嚴重,而這種現象的廣泛出現導致媒體正在失去社會責任,逐漸流于世俗化和媚俗化,喪失了媒體應該承擔的責任。
越位與缺位并存。輿論監督是媒體承擔的社會責任之一,也是媒體充分發揮職能的具體表現,但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社會責任存在越位和缺位的情況,對于媒體監督不能合理把握好“度”,過于嚴格的媒體監督導致監督對象的發展受到制約,而過于松懈的監督又會造成輿論監督不足,導致無法起到科學監督的作用。具體表現是媒體獲得一個新聞話題后,對于事件過分的跟蹤報道,導致新聞喪失了應有的客觀性,在這樣的前提下,會對報道對象產生反面的社會影響。此外,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媒體需要在眾多的新聞中尋找到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這對于新聞從業人員和行業本身都是一種挑戰,尤其是新媒體時代下的傳統媒體的發展,既面臨著莫大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新媒體時代下媒體承擔社會責任的途徑
加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更好地融合能夠促進兩類媒體的共同發展,這種發展是符合時代發展規律的,也是能夠促進社會發展,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必然選擇。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國進入市場經濟以來,社會經濟環境對各項事業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就顯得非常必要。傳統媒體具有權威性和穩定性,對于社會職責的履行承擔主要責任,但傳播速度較慢;而新媒體作為時代的新寵,其新聞發布時效性是傳統媒體不能比擬的,但由于新媒體發展迅速導致行業監管存在一定疏漏,因此,新媒體的發展也有本身的局限性。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加快兩種媒體的融合有利于互相取長補短,增強媒體活力,實現新聞與受眾的互動,增強媒體社會責任的履行,實現媒體應發揮的社會作用。
加強媒體的自律與他律。行業的自我監管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動力,只有實現行業的監管,才能實現行業的發展,自我監管對于行業本身具有重要意義,媒體行業的自我監管能夠起到提高新聞質量。實現新聞落地的作用,以便有利于更好地實現新聞的社會責任。自律性是媒體發展自我監督的重要環節,加強媒體自律,有利于媒體社會責任的履行,同時也有利于行業的發展和從業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市場經濟環境下,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履行好自身的社會職責。媒體自律性是媒體行業本身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不斷做好自我監督,才能立足于市場,不斷提高媒體自身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同時,加強他律即指加強媒體間的互相監督,保證媒體報道新聞的客觀真實,給公眾傳播正確的輿論和價值導向,同時也讓社會對媒體的發展進行監督,實現社會監督體系的不斷完善。
綜上,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社會責任落實是非常必要的,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行業本身發展的客觀要求。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發展需要保持活力和動力,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要合理處理好與經濟利益的關系,既要保證媒體經濟效益的實現,更要切實履行媒體的社會責任。當今社會,媒體發展迅速,且站在時代前沿,不斷與現代化技術融合能夠提高媒體的影響力和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媒體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實力及核心競爭力,以便能夠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
(作者為常州大學講師)
【參考文獻】
①錢明、徐光華:《社交網絡與企業社會責任——基于自媒體時代的經驗證據》 ,《商業會計》,2017年第23期。
責編/谷漩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