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社會發展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順利進行。隨著地方政府參與國際發展日益深入,對海歸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擴增。我們看到,在今天越來越多的留學人才踏上回國建設的道路。據統計,預計到2020年,我國單年出國留學人員人數將達到132.458萬人,改革開放以來累計出國人數將近一千萬人。廣大海歸人員作為人才中的杰出代表,科技文化水平高,研發創新能力強,掌握著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文化創新、政治文明建設,以及開展公共外交、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等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推動我國創新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
海歸人員是創業創新的積極力量。隨著國家推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新一輪的創業大潮涌起,海歸人員憑借其獨有的國際視野和敢于冒險的精神,紛紛投身其中,領銜了一大批最新崛起的創新企業,已然成為今日中國創業浪潮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5月3日,我到匈牙利小鎮佩奇參加了2018年歐中青年領袖論壇,就中歐公共外交和海歸青年人才發表講話,并同在場的幾位中國留學人員進行了溝通。在談及未來發展時,幾位留學生紛紛表示計劃利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和積累資源回國創業,同時也希望得到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的支持,對未來的創業之路充滿信心。
海歸人員能推動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海歸們大多掌握了比較先進的國外科學技術,很多海歸人員歸國后積極參與重大科研項目建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引領新興學科建設,有效縮短了我國科研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為我國科技進步、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和科技人才培養作出了巨大貢獻,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數據顯示,在中國科學院中81%的院士有留學經歷,在中國工程院中有54%的院士有留學經歷。
海歸人員能促進國內外文化交流。留學生在國外不僅學習先進技術,還同時承擔著了解異質文化、傳播中華文化、促進多元文化交流的重任,海歸人員在很多領域都架起了中外溝通的橋梁。5月10日,我和察哈爾學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原駐外大使張九桓赴澳門宣講大國外交。在澳門城市大學同幾位海歸教師進行交談,他們分享了回國進入高校后的收獲和挑戰。一方面,語言優勢可以在參考學習外國科研學術資料方面提供便利,同時也可以有效地幫助學校和留學國家建立聯系,開展學術研討,從而促進學校國際交流;另一方面,面臨的挑戰是對于國內新時期教育發展理念需要抓緊學習和適應,同時盡快彌補在傳統文化領域的短板。
地方政府應積極助力海歸人員創業。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留學歸國創業人員與日俱增。但是從比例上講,海歸創業成功率有待提升。地方政府在支持海歸創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減少規范行政審批流程,加強行政執法部門建設,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在一次海歸企業家交流宴會上,我同一位海歸企業家交流。他表示,如今回國創業,很多地方政府在場地、財政等硬件上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但是對于一個企業發展來說,創業政策和創業軟環境更能影響企業的長久發展。
海歸人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由于有過多年的海外歷練,海歸人員一般具有比較開闊的國際視野和跨國合作的寶貴經驗。他們既了解西方的法律法規、商業模式,又熟知中國的發展實際,對于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危機挑戰能夠有效地提出預防解決方案,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海歸人員還可以充分發揮釋疑解惑和宣傳報道的作用,讓世界了解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和目的,從而消除誤會、減少阻礙,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進行。
海歸人員的貢獻是巨大的,海歸人員的未來發展也充滿潛力。如何采取行動,充分創造發展環境和條件,實現海歸人員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吸引更多的留學人才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上來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察哈爾學會作為專業的國際關系研究與公共外交智庫,對海歸人才發展領域也一直在作研究。在這里,我也代表察哈爾學會感謝主辦方的邀請,同時也歡迎大家多關注、了解察哈爾學會,希望有機會與在座的各位嘉賓開展交流與合作。謝謝大家。
責編/溫祖俊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