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美國民主黨敗選,是由民主黨內部黨內組織和意見分歧挑戰、政策失民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敗選后的美國民主黨一直痛定思痛,重振旗鼓不斷探索。然而,對于民主黨自身發展以及社會長久持續發展來說,尋求兩黨之間的共同之處并進行合作將會是兩黨走出激烈競爭的絕佳選擇之一。
【關鍵詞】美國 民主黨 競選
【中圖分類號】D73/77 【文獻標識碼】A
美國民主黨敗選的內憂和外患
在美國選民中,存在著對于兩黨來說各自穩定的選民,在競選中誰能把游離于兩黨之間的獨立選民的最大多數爭取過來,誰就贏得了本次大選。在民主黨的歷史發展中,其在經濟議題上的立場自1896年威廉·詹寧斯·布萊安執掌民主黨以來就逐漸變得比共和黨更加左傾化。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中民主黨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帶著他的新政成功入主白宮,羅斯福的新政“自由主義”也成為了今后民主黨政策的主要走向。1990年以來,克林頓面對時代發展變化開始逐漸轉變民主黨的政策走向,民主黨逐漸向政治光譜中的中間派立場轉移,但也帶來了民主黨內部的自由派和進步主義者對民主黨政策立場的質疑。這也給今天民主黨面臨的內憂和外患埋下了伏筆。
民主黨內部裂痕重重。從內部原因來分析民主黨2016年的大選失利,清晰可見的是民主黨自身問題重重。首先是民主黨內部面臨著黨內組織和意見分歧的挑戰。民主黨內各種意見分歧始終不能得到有效統一,黨內甚至出現派別之間的對戰和裂痕。美國民主黨絕密郵件被泄密使整個民主黨內部四分五裂的局面一展民眾面前,不得不說這是民意開始瞬間從希拉里倒向特朗普的一個重要原因。新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湯姆·佩雷斯表示,要著重致力于克服黨內分裂和派別疏離,加強黨內的意見統一與團結。其次是民主黨在組織方面的問題,民主黨內部缺乏一位有能力、有威望且能夠協調不同意見的領導人是黨內意見分離和組織渙散的重要原因。黨內管理層面臨著青黃不接、群龍無首的局面,使民主黨內部裂痕愈演愈烈。在面臨民主黨接連失去眾議院多數黨席位、參議院多數黨席位,甚至是總統大選的緊張時刻,擺在民主黨面前的是嚴峻的黨內和諧與黨內建制問題。
競選重心的錯誤選擇。2016年總統大選,兩黨競選政策雖都激烈呼吁給民眾帶來更加公平、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民主黨卻未能給民眾一個更好的交代,相反卻是把競選重心放在了詆毀和壓制敵對黨上面。共和黨特朗普的勝選雖出人意料,但民主黨競選重心的錯誤選擇不得不說是其敗選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美國民眾的價值觀念也在隨時代的變化不斷變遷,不再滿足于精英階層獲取極大利益,而普通民眾只能依靠救濟金過活的現實狀態,比起依靠救濟,勤奮的人民更愿意選擇擁有就業崗位獲得有尊嚴的生活。這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變,然而民主黨卻沒有看到這一點,在競選的口號中仍然是詆毀對手的宣言多于解決現實困境的政策。
民主黨政策失民心。在政策主張的經濟方面,在民主黨的競選綱領中雖然依舊打著為中產階級爭取最大福利和利益的旗號,但曾經令美國引以為傲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已經逐漸消失,曾經人口居多的中產階級開始向兩邊擴散,在民主黨政策中期望極力討好的中產階級人數正在減少。在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的同時,民主黨未能敏銳察覺到民眾需求的變化,依然是未能及時變通的陳詞濫調般的競選綱領和口號。因此,在特朗普出人意料地贏得大選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一的桑德斯表示:“我認為,數以百萬計的白人工人階級投票支持特朗普的這一現象,對于民主黨來說,的確是非常尷尬的。這表明,民主黨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呼聲在這個國家已經不再舉足輕重了。”民主黨若想再次贏得大選必須明確自己代表誰的利益并且切實聽取民眾的需求與呼聲,必須竭力地制止政治中的企業利益現象。在民主黨回顧2016年大選失敗的原因時,并沒有把目光放在解決民眾所期待的現實問題中,而是認為本黨綱領和競選口號并沒有讓選民認識到他們代表的是誰。如若民主黨仍舊把敗選原因歸咎于外部因素,而不審視自身,2018年能否拿下中期選舉將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民主黨重振旗鼓的探索和考量
從歷史上民主黨執政規律的探索來看,在每一次關鍵的時刻民主黨總是能夠在困難壓境時找到出路。目前,民主黨又一次走到了歷史的關頭,是繼續背負這些政策和內部建制的問題前行,還是放慢腳步,審時度勢,察民所需,銳意改革,重振旗鼓,這將會是民主黨當下需要面對的一大抉擇。
自2016年共和黨入主白宮以來,民主黨把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如何與共和黨的一系列政策的對峙上,但問題依舊是兩黨多年以來爭執不下的執政方針政策上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是反復出現在大眾選民的眼前,但仍舊是常談常新的,因為兩黨的爭執并沒有恒久地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當大選結果已成定局,民主黨在國會兩院占少數派的情況下再次開始了針對共和黨執政政策的一系列阻撓活動,從民主黨成功遲滯大法官提名人選表決進程,到阻撓廣為關注的共和黨意圖推動的廢除“奧巴馬醫保”計劃,雖說這些阻撓是民主黨進行下次入主白宮的提前預熱,但并未給民主黨帶來多少選民的好感度。因此,對于2020年的大選,民主黨有必要在認清自身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扭轉和改正,以期大選時能夠取勝。民主黨如何重振旗鼓應對2020年的總統大選,對內對外的審核和考量是其贏得大選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民主黨未來走向之展望
對聯邦制的美國來講,總統所在的政黨能夠在國會占據多數席位,那么白宮能夠更加方便地實施各項政策;而如果另外一個政黨占據了國會的多數席次,那么總統在行使權力時將面臨很大的牽制,這涉及到現有政策的執行力。從地方來講,中期選舉選出各州的州長,將決定各州如何運轉,這也涉及到州政府的新一輪政參規劃和提案變革。中期選舉的席位變動幅度很大,選舉結果有很大不確定性,在整個美國選舉周期中,無論是投票意愿還是兩院席位的變革都是很激烈。所以在美國兩黨的黨政方面的協調,現政府的支持率和下一屆政府的選舉資源積累,都會是非常重要的戰役,也是兩黨態勢的風向標。因此,中期選舉對于執政黨和在野黨都將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
2018年的中期選舉,或許對民主黨來說是贏得選民的一次極佳機會,也是民主黨能否在2020年重奪白宮的一次排演。中期選舉是在野黨對奪回選民信任和支持以及壓制敵對黨的一次重要展現自身的時機。2017年4月開始陸續打響的5個州的國會補選戰中,民主黨敗了4場,對于特朗普總統的議程和低支持率可能不像民主黨想象得那么嚴重。而這也意味著,民主黨希望在2018年中期選舉中“翻盤”的愿望將會大打折扣。埃默里大學的分析人士安德拉·吉萊斯皮說,現在也許是一些民主黨人深刻反思的時候了。她說:“不過我覺得民主黨還有更大的困惑,那就是試圖調和中間派與進步派基本盤。所以我預計,民主黨內部正在進行某種艱難的對話。”賴斯解釋稱:“這不是在指責我。這就是要讓民主黨朝著有利于我們贏得席位、重回多數的方向前進。我們需要一個愿景,知道未來要朝什么方向前進。需要得到相關的信息,知道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這兩者我們都沒有,而現有領導層也不知道愿景和實現目標的信息是什么。”
總之,兩黨激烈的競爭所帶來的極端政治氣候,不僅會對公眾議事造成一定的困擾,并且會造成公共管理能力的弱化,甚至對于本國民眾在選擇支持政黨的同時造成民眾間的對立和矛盾,繼之則是對社會穩定的威脅和不負責任。在兩黨為贏得更多選民支持的競爭中,兩黨競選綱領都在不斷趨向中間化,以求得更為穩定的多數支持者,因此,對于兩黨自身發展以及社會長久持續發展來說,尋求兩黨之間的共同之處并進行合作將會是兩黨走出激烈競爭的絕佳選擇之一。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科研部副巡視員、教授、博導;中共中央黨校碩士研究生張揚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編/孫娜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