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性內容,其開展效果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進度和效果。當前我國開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與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需要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方法以及考核體系進行創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等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強國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的重要策略,對國家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以及促進教育事業的精細化發展,都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強調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充分說明了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建設教育強國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方面的積極功能。而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主要方式就是深化“雙一流”建設,努力提升人才培養的實效性。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提升人才思想政治素養的重要內容,與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導向。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視域下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要求
作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思想政治工作是關系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效果的關鍵因素,不僅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影響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而隨著當前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目標的普遍認同和踐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臨一些新的形勢和要求。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自覺性的培養。所謂的文化自覺性就是出于對國家歷史文化的一種自我覺悟和認同,從而規范思想和行為的文化合理性。通過文化自覺性的塑造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背后的精神內涵,從而實現自身思想的調整和完善。
從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角度來看,加強文化自覺性的培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內容,其培養效果不僅關系到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涉及到整個國家和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高校要根據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深入的細化,通過內容和方式的優化提升學生對于文化的認知深度,使其能夠逐漸培養出良好的文化自覺性,運用科學的文化價值觀來規范、約束自己與他人的行為。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職業素養是職業人所具備的各種道德、技能、作風等方面的特點,其關系到行為主體在單位內所發揮的價值大小。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注重的是通過內涵式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使其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展現出良好的職業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立足工作實際,努力創新,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社會各方面的改革成效顯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改革工作的深化,一些影響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逐漸凸顯,大大增加了社會發展所面臨的阻力和挑戰。同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促使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發展參與者的職業人所承擔的壓力和挑戰也逐漸增加,職業素養的高低成為其能否堅持下去的關鍵因素。因此,為了保持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培養學生的相關職業素養,使其能夠充分勝任未來的工作。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強網絡認知能力的培養。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在給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其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穩定性。網絡作為學生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其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學生容易遭受不良侵蝕,加之學生在網絡空間風險認知方面還不成熟,很容易產生一些錯誤的思想和行為,給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造成不小的麻煩。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要求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要根據學生學習和生活所處的環境進行相應的知識與能力培養,使學生逐步確立良好的認知和行為模式。而網絡虛擬空間作為學生活躍度比較高的領域,需要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一系列的內容和方式,塑造學生科學、合理的網絡認知,避免學生遭受一些錯誤思想或行為的侵害。
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主要是對高等教育體制機制進行創新,強調大學生文化認同感培養的重要性,通過培養質量的提高,滿足國家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需求。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內容,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通過相應的創新來優化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促使思想政治工作適應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
第一,豐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內容是影響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關鍵因素,只有提供符合學生學習興趣且對學生成才有重要價值的內容,才能夠迎合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當前,高校除了對學生進行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外,還要從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有效的內容,增強學生對社會發展的認識度和適應能力。比如,學校可以針對學生網絡空間行為增多這一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網絡方面的法治和道德教育,通過分析相關案例,深化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作用的認識,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
同時,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實現要求以人性化的原則來開展教育工作,因此,在設計、組織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要通過相應的調查研究掌握學生感興趣的思想政治內容,并根據這些內容科學、合理地組織相關工作,適應學生多樣化的思想政治發展情況。
第二,構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體系。對于同樣的思想政治內容,不同的工作方法可能會產生差異較大的效果,因此,在開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創新。
首先,學校要根據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設計相應的工作方法,以結果為導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在培養學生網絡防騙能力時,可以通過情景劇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一定的場景中深刻地了解到網絡空間的風險性和有效的防騙方式,切實提升學生對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和應對。
其次,要注重媒體融合環境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創新。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效率都得到了極大的優化提升。而面對媒體融合背景下學生思想政治容易出現波動的實際情況,學校要針對媒體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增強學生在媒體融合環境下的思想自覺性和自律性。比如,可以通過關于某一主題的微課資源的開發,讓學生更加個性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第三,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體系。良好的考核體系能夠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對于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適應力,從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優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方式。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情況來看,缺乏獨立且有效的考核方案是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難以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要根據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和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體系,通過對教學主體相關行為的定量化評價進行客觀地評價和反饋,并根據結果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化調整,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效果。
在考核體系指標設置方面,除了常規的知識和能力外,要側重于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與學生未來發展關系密切的因素,以便于更好地對接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
總而言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目標的提出,在給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創造新的機遇的同時,也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難度。因此,需要對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所面臨的新要求進行準確把握,根據這些要求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方法以及考核體系進行創新,從而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提升。
(作者為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西北政法大學講師)
【參考文獻】
①夏遼源、曲鐵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內涵式”發展探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
②張煒:《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概念演進與實踐探索》,《中國高教研究》,2018年第1期。
③趙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的基本原則》,《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2期。
責編/孫渴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