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同時,不可忽視的是,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也存在敘事創意、價值創意、本體創意三大誤區,導致文化產品內涵不足、缺乏創新度。對此,我們應當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緊跟時代步伐,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文化保護與文化創新相統一。
【關鍵詞】文化資源 創意開發 文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的社會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催生了越來越多的高質量、多元化、跨界融合的文化產品,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017年國家統計局有關文化產業的相關數據顯示,近5年來,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持續繁榮,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值達3.71%。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已經從傳統的物質需要轉變為更深層次的精神需求,而文化自信的逐步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不斷增強,使得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成為當前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
文化資源創意開發存在敘事創意、價值創意、本體創意三大誤區
在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中,文化產業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文化IP開發成為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熱點,由此出現了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優秀文化作品。但同時,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存在著一定的短板,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一部分人對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產生了錯誤認知,從而走入了誤區。
敘事創意誤區。文化資源創意開發實踐中的敘事創意誤區,大多來源于敘事者對大眾文化需求的曲解,敘事者對流行文化、大數據等新事物簡單粗暴的運用,容易造成邏輯混亂。例如近年來的一些影視劇作品,雖然在創作風格上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以傳統哲學觀構建出奇幻的世界。但在影片的呈現上,卻再次墮入言情化的敘事套路之中,使整個敘事過于簡單化和片面化,最終未能免俗。
價值創意誤區。文化資源創意開發實踐中的價值創意誤區,來源于文化資源開發者對文化資源本身具有的價值邏輯和社會功能的不重視。縱觀我國當前的文化產業,不管是網絡游戲、網絡劇,還是其他形式的文化產品,依然存在文化內涵不足、價值取向偏于娛樂化和庸俗化、世界觀和價值觀呈現不完整等缺陷。比如當前的一些文化產品雖然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度,但在文化傳承方面還是有所不足,只是簡單套用一些歷史元素。但事實上,這并不能實現由文化資源到文化產品的良性轉化。再如當前一些走紅的網絡劇,一味以“亞文化”為噱頭、以消遣娛樂為目的,對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未能予以充分考慮,價值與思想深度較為缺乏。
本體創意誤區。文化創意的本體,是指文化形式的藝術本體與文化內容的創意本體。文化資源創意開發應與文化產業本身的創作規律以及藝術生產邏輯相一致,即遵從正確的藝術本體邏輯,從而展現出某種具體的文化特征與藝術形態。文化資源創意開發實踐中的本體創意誤區,來源于創作者對文化產業內在藝術本體邏輯以及創意本體邏輯的忽視,使得文化產品出現抄襲、跟風等問題,不利于文化的發展。例如一些頗有受眾的綜藝節目,其中融入了“污文化”“腐文化”“二次元”等網絡文化,以博大眾一笑,但卻使節目失去了文化藝術的本真,創意本體更加模糊,從而導致文化創意本體陷入了誤區。
文化資源創意開發應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文化產業的文化屬性、經濟屬性以及商品屬性等特征,決定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越是在文化改革不斷深入、創新發展不斷推進的時代,我們就越要注重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文化資源的創新開發,應當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只有獲得高度的社會認可,文化產品才能真正創造經濟價值,從而實現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然而在實際發展中,一些文化產品的經濟價值往往受制于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本邏輯,在文化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容易產生急功近利的現象,使文化產品內涵匱乏,即便打著“文化資源創意開發”的旗號,但卻“創意”不足。因此,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要真正在“創意”上下一番功夫。
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治理文化資源的開發亂象。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文化產業領域中,一些地區依然存在文化資源開發過度、部分文化產品低俗化等問題。因此,文化資源創意開發要積極抵制文化資源的開發亂象,對急功近利的非理性開發行為,相關部門應及時進行管理、約束,以社會效益最大化帶動經濟效益的提升,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品生產邏輯,提高中國文化的軟實力與世界影響力。
另一方面,要注重中華文化精華的傳播。中國精神、中國美學的傳播和弘揚,尤能體現文化資源創意開發的社會價值。面對當前文化資源開發中的敘事創意誤區、價值創意誤區、本體創意誤區,我們應充分回歸到文化本身,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精華,使其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
文化資源創意開發應堅持文化保護與文化創新相統一
關于文化繼承與文化創新的關系問題,社會上已經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文化如果不進行創新,就會與現實生活相脫離;另一種觀點認為,文化創新很容易造成原有文化發生本質性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傳統文化的流失,因此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并不能實現對傳統文化的良好保護。
文化資源創意開發過程中出現的敘事創意、價值創意、本體創意等,本應是文化創新的表現,但由于一些人生搬硬套地對外來文化進行嫁接,毫無節制地在作品中植入負面文化,或者一味模仿、抄襲等,使得文化的創新性發展難以實現。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觀點,為新時代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提供了新思路。
一方面,我們要充分尊重、還原和理解傳統文化的思維范式。文化保護與文化創新的統一,首先應建立在對傳統文化進行充分闡釋的基礎之上。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獨特內涵與智慧,賦予其極強的生命力。針對傳統文化,我們應進行整體性的保護以及本體性的還原,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性繼承。當下我國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更應當從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真正將中華文化的精神與價值傳遞出去。
另一方面,要拒絕割裂傳統文化本體的文化創新模式。文化保護除了對傳統文化實施保護性繼承之外,還應當對傳統文化的本體進行保護。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應是一種以文化本體創意為基礎的創新發展,最主要的是不能破壞文化的內在機制,割裂文化傳統。此外,文化創意還應結合社會文化需求,緊跟時代步伐,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作者為東南大學講師)
【注:本文系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61批面上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7M611647)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7年10月27日。
②錢丹青:《民俗文化資源開發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經濟視角(中旬)》,2012年第5期。
③郭雁南:《論中華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與文化產業發展》,《黑河學刊》,2017年第3期。
④李新安:《文化資源向文化創意產業轉化的支撐因子分析》,《經濟經緯》,2010年第4期。
責編/王妍卓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