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創新不僅在于規范動作的認真落實,而且在于自選動作的精心設計和推廣。淄博市把“第一村醫”作為精準扶貧的一種長期化、成批次的工作機制,既有利于根治因病致貧,又有利于健康脫貧。中國原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比例是42%,現在則達到44%。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這個比例會越來越高。2017年,我們在全國30個省市調查了3000多戶、1萬多人,接近上百個村,許多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比例有的高達60%。所以今后一段時期脫貧攻堅工作,在對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問題上,要引起高度重視。要對現有這些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貧困戶進行重點關注,幫助他們治好病,慢慢恢復其勞動能力。
淄博市“第一村醫”計劃為期三年,每一位“第一村醫”都至少有5年以上工作經歷,全部脫產進村,6批共600人。同時實行“一托三”模式,每位村醫負責3個村,三年覆蓋1800個村,屆時,淄博市一半以上的村衛生室將得到一次全面提升。作為“第一村醫”,他們不僅需要對村衛生室進行業務指導,幫助衛生室提升標準化建設水平;也要參與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工作,承擔農村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還要宣傳衛生計生政策,調研摸底村民的健康狀況,關注貧困家庭,助力健康扶貧。來一個村醫,帶一個團隊,改一個觀念,頂一所醫院。“第一村醫”是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力擔當,是全力守護百姓健康的使命擔當。
“第一村醫” 扎根基層,醫院當后盾,衛生計生部門搞服務,真正體現了擼起袖子抓實干、扎扎實實解難題的決心和恒心。2017年,國家已全面摸清了因病致貧返貧的底數,目前全國還有因病致貧、返貧貧困戶553萬戶、734萬人,根據這個調查,建立了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精準扶貧,做到心中有底,胸中有數。淄博市將“第一村醫”工作與健康扶貧相結合,對深度貧困的博山、淄川、沂源等區縣重點傾斜,力爭覆蓋所有貧困鎮(村),解決醫療服務水平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群眾健康需求為導向,在派出“第一村醫”時,突出醫治慢性病、老年病、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和常見疾病,急百姓所急,解百姓所需;形成“第一村醫”團隊服務模式,在向各區縣派出“第一村醫”時,考慮專業互補、內外婦兒中醫等專業兼顧,在每個區縣形成一個“第一村醫”幫扶團隊,重點貧困區縣形成2—3個“第一村醫”幫扶團隊。“第一村醫”派出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既要親自到村調研指導、幫助解決問題,又要發動干部職工全員參與,形成第一村醫當先鋒、派出單位當后盾、全體干部職工齊上陣的局面。“第一村醫”也十分注重加強自身學習,進一步提升認識,為老百姓做好衛生計生政策的宣傳講解工作,積極樹立正面典型,講好“第一村醫”自己的故事,凝聚正能量,真正把“第一村醫”打造成叫得響的全市優秀服務品牌。在做好幫扶村的基礎上,覆蓋周邊村及鄉鎮;積極鼓勵創新,各區縣在市派出“第一村醫”基礎上結合區縣實際,開展創新性工作,全力讓健康淄博邁出堅實一步。淄博“第一村醫”制度充分體現了健康就是第一生產力,維護健康是精準扶貧的又一利器。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