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胡必亮:改革開放與全球化同行

胡必亮   北京師范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

今年年初以來,世界格局加快演變、深度調整。在此背景下,本屆博鰲亞洲論壇的意義自然非同一般。如何應對擺在中國和世界面前的一些特殊挑戰?中國改革開放經驗對世界有何借鑒意義?北京師范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胡必亮告訴記者,他期待這次博鰲論壇能夠將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轉化為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理念和行動。

胡必亮認為,引起逆全球化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全球化對世界各國不同程度地帶來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大家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在一定歷史時期,部分國家、地區和人從全球化中得到的好處要遠遠多于其他國家、地區和人。在此情況下,如果有些國家在政策上沒能作出合理安排,沒能對因全球化引起的收入差距做出有效調節,就會導致不平等現象凸顯、矛盾加劇。其次,隨著全球產業布局的一體化,全球生產網絡體系形成,不少產業從一些沒有競爭優勢的國家、地區轉移到另一些國家、地區,導致產業轉出的國家、地區就業機會減少,甚至出現實體產業空心化現象。最后,全球化帶來資本、人才等經濟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投資回報最高的產業,很可能導致大量資本、人才向少數幾個產業或行業高度集中。當集中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形成泡沫,而泡沫一旦破滅,就會引發不同程度的經濟危機。

出路在哪里?一些不支持全球化的國家干脆從多邊組織中退出,例如美國的單邊主義。“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做法。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的客觀發展過程,沒有任何國家、任何人可以終止或者逆轉這一進程。”胡必亮認為。

在他看來,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兼顧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推進目前的全球化模式向更好的模式轉型升級,逐步構建起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全球化。二是要改進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當有的國家、地區的發展因全球化而相對落伍時,相關全球治理機構就可以幫助這些國家解決問題。三是伴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每個國家都應該完善財政稅收體制,通過二次分配使收入分配盡可能合理;同時建立起更好的社會保障體系,重點是讓社會弱勢群體不至于在全球化發展中被邊緣化。

“世界上不少國家需要改革開放,因此,中國改革開放具有世界意義。”胡必亮認為,當前世界的基本格局仍呈現碎片化,各國的優勢資源很難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有效整合,因此也就很難充分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胡必亮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快速發展和巨大進步。在他看來,中國改革開放對世界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從硬實力來看,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可以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譬如中國對很多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近年來增加很快,對促進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再如,中國目前已成為發展中國家中繳納國際維和攤款最多的國家,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軍事人員最多的國家。”從軟實力來看,中國在40年改革開放實踐中形成的一些基本經驗,可以供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參考。“包括選擇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協調和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持續不斷地推進改革開放,核心是增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作用,不斷融入全球的開放;針對不同發展時期的具體情況和問題,制定并落實不同的發展規劃。”胡必亮舉例說。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歷史文化淵源,資源稟賦、經濟發展基礎、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也很大,各國應該因地制宜地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胡必亮強調,中國發展經驗的價值與意義在于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一種新發展道路與新發展模式的參考,其他國家可以從中借鑒與自身發展相關的經驗教訓,而不應機械地照搬。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