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以“一帶一路”助推區域經濟協調共進

【摘要】由于自然資源、經濟基礎、區域文化等差異,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潛力各有不同,而“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經濟協調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新時代,我們應以“一帶一路”為紐帶,科學規劃,實現區域經濟的優勢互補與協調共進。

【關鍵詞】“一帶一路”  區域經濟  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經濟建設成果斐然,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既體現了我國建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也反映了我國經濟建設的階段性成就。然而,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水平不一,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衡發展問題。因此,亟待借助“一帶一路”建設破解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當前,世界各國正努力通過多種方式實現經濟復蘇,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已經形成,“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搭建了一個對內合作共贏,對外交流發展的良好平臺,對推動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帶一路”建設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意義

第一,“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由于我國東部地區的經濟總值基數較大,中西部經濟增速不強,因此,盡管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區域經濟平衡發展方面并沒有顯著改善。整體而言,我國區域間經濟發展平衡性不足的問題依然嚴峻,各區域的經濟總量差距仍在持續擴大。而“一帶一路”的實施與推進,可以將東、中、西部串聯起來,將視角置于東、中、西部的協調發展,有助于促進東部產業的合理轉移,增強各區域之間的聯系,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

第二,“一帶一路”建設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互聯互通。我國東部地區外貿規模較大、外向型經濟發展較好,但近幾年來,東部地區對外貿易增速呈現下滑趨勢,對外發展動力減弱,陷入增長瓶頸。從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來看,東部經濟對中西部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充分、效果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打破當前我國東、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的固有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夯實東、中、西部多向互動、互通、互助的經濟發展基礎,為落后區域的經濟發展提供出路,指導發展較快區域對其他區域予以行之有效的幫扶。

第三,“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區域經濟的分層優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經濟整體上進入了增速換擋期,“三期疊加”效應在不同區域體現出了不同的面貌。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各區域可以共同參與對外發展,使“三期疊加”效應在不同區域得到分層優化。“一帶一路”既有助于東部區域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也有助于促進中西部區域的基礎設施投建,更有助于各區域根據自身優勢找出發展的不同側重點,形成合理的發展梯度和層次。

當前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主要特點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特色性。這種特色表現為各區域各自特色功能的匯聚,以特色聚合為基礎,實現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共進。以往各區域在進行功能區、實驗區、經濟開發區劃分時,由于劃分過細,各區域經濟出現“碎片化”、普惠化、非動力化等多種現實問題。事實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區域的合理整合,要充分發揮經濟帶與增長極的銜接、拉動作用,推動各區域形成合作、發展、共贏、互助的良好局面。區域協調發展可縮小政策單元,有助于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等多領域改革的對接,增強政策的關聯性。以東、中、西以及東北四個區域為基礎,重點挖掘區域經濟的特色優勢,建立“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模式,培育打造具有綜合潛力的綜合性國家級新區,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經濟活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以“一帶一路”引領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在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而這些恰恰都是當前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迫切需要的。“一帶一路”建設是一種“大網絡”,特點是立體性、多維度與網絡化,對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走出去”具有巨大引領作用。“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實現要素市場一體化,推動經濟發展所需的技術、資本、商品與人才等合理流動,有利于推動我國企業“走出去”,對調整區域產業結構、促進地區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大背景是“一帶一路”,條件和契機仍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將對外開放理念貫穿于各區域的協調發展之中。

如何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實現區域經濟協調共進

第一,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優化中西部地區發展優惠政策。首先,要結合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形式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需要,加強對落后地區的政策扶持。其次,要加強區域生態建設,注重營造良好的環境和產業生態。同時,要加快創新型復合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放開人才制度,促進人才自由流動。再次,要加大對中西部的政府主導性投資。要根據中西部發展存在的問題,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區域之間的合作,建立堅實牢固的經濟合作平臺。最后,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府與“一帶一路”建設中核心金融機構的聯系。

第二,健全區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積極配合“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各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角色定位有所不同。中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不足,財政力量比較薄弱,城鎮化與工業化程度不高,但其優勢在于勞動力資源充足。因此,中西部地區要依托勞動力資源,大力發展制造業。同時,要努力培育綠色產業,以文化旅游、清潔能源生產等拓展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渠道。

第三,以財稅制度深化改革,進一步激活市場潛力。首先,“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正確處理地方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充分放權,合理簡化財政收支環節。其次,要加強地方政府的政務公開,依法規范處理地方債務。再次,要優化區域經濟的運行機制,加強政策的頂層設計,結合區域優勢推動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最后,地方政府要加強區域經濟產業鏈的宏觀規劃,增強區域之間的互動,以優惠財稅制度鼓勵新興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第四,以金融體系創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資金基礎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點,活化金融體系、釋放金融機構能量,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首先,要增強金融機構的發展創新,借鑒國際核心金融機構的成功經驗與模式,在發展中堅持國際化、專業化與市場化的基本原則,吸納更多具有投資意向的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其次,要堅持以點帶面,加強融合各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發揮各個戰略城市與核心區域的紐帶作用,形成南北貫通、東西融合的區域經濟發展新局面。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河北省對外傳播對策研究”(項目編號:HB16XW005)成果】

【參考文獻】

①陳健、龔曉鶯:《論“一帶一路”倡議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云南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

②劉清才、張偉:《中國“一帶一路”建設與全球治理——區域經濟合作的模式創新》,《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

責編/孫渴    美編/楊玲玲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共進   區域經濟   助推   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