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形勢日益嚴峻,新的養老模式和醫療服務應運而生。但目前我國現行的養老模式存在入住費用較高,專業人員缺乏,信息化建設滯后等問題。因此,應完善多元治理相關制度,培養養老專業護理人才,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構建多元治理的養老新模式。
【關鍵詞】多元治理 養老新模式 人口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近些年,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凸顯,醫療護理需求持續增加,但我國尚未構建完善的養老與醫療服務對接體系,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醫療與養老需求。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老年人養老與醫療問題,亟待創設完善的養老新模式。
多元治理養老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多種不同模式的養老服務
所謂多元治理養老模式,簡單來說是指將養老服務進行多元化治理,從而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多元化治理中要求我們把醫療和養老服務結合起來。在傳統的養老模式中,我們往往更加強調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滿足,卻忽略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事實上,老年人的需求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還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簡單來說,老年人需要醫療服務、大病康復服務、身體常規檢查服務、臨終關懷服務等,而這些新型服務在傳統的養老模式中很少涉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老年人對養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元化治理不僅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還能提升老年人養老服務水平,為老年人提供多種不同模式的養老服務。
對于在家養老的老人,可由醫護人員上門為其提供身體常規檢查服務,日常生活照料或護理服務;若老年人選擇到社區養老,還可為其提供營養配餐服務、娛樂服務等。除此之外,傳統的養老機構也可升級轉型,設立老年人醫療服務機構,對有需要的老人開展醫療服務,與周邊醫院建立合作關系,邀請醫護人員定期到養老機構宣傳醫療知識,從而使老年人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結合起來。按照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多元化治理必將取代傳統的養老模式,成為全新的養老模式,這種養老模式的特點是在原有的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或在醫療機構內設立養老機構,將老年人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結合起來,由專業的醫生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詢、身體檢查等服務,對于不同需求的老人,還可提供定制化服務。
多元治理養老模式的價值
身體健康是每個人賴以生存的基礎,老年人也同樣不例外。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益凸顯,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引發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從法律上保障了老年人健康權益,老年人的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權益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數據統計結果表明,老年人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占比不斷提升,這就意味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將進一步加劇。如今,不少農村青年勞動力前往城市發展,使得農村地區涌現出大批空巢老人,家庭養老的現象大幅銳減。
當前,多數老年人都會選擇前往大型醫院檢查身體或治療疾病,然而,大型醫院的服務統一化,未能根據不同老人的醫療需求開展個性化服務,導致病危老人、康復護理老人、大病治療病人的生活護理遭遇重重困難。部分老人已經達到出院標準,但出于身體健康的考慮,往往不愿出院,致使大型醫療機構床位緊張的問題更加突出。一方面,醫院無法幫助更多的病人;另一方面,醫療資源分布不太均衡。若采用全新的多元化治理養老模式,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型醫院資源緊張的問題,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護理水平和醫療服務。
養老服務費用高,醫護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影響養老服務提升
當前,我國已有不少的養老機構將老人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結合起來,然而,此類養老機構設施齊全、服務優質、收費也非常高,使得不少老人只能望而卻步。老年人要支付的費用不僅僅是藥費,還有治療費、護理費等等,但不少疾病治療的藥物尚未納入醫保結算范圍內,由于報銷比例較低或不予報銷的藥物較多,所以對老年人來說醫療服務的經濟負擔比較重。只有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老人能夠支付起高昂的養老費用和醫療費用,而其他老人的經濟能力不足以支撐他們入住養老機構,究其原因,是我國當前的醫療服務和養老機制不完善所致。從管理權屬來看,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完全不同,前者屬于政府的管理范疇之內,而后者則由國家衛計委管理,因此,兩者之間存在沖突和矛盾在所難免。此外,交叉管理還會導致職能不明確,管理效率低下,一旦發生問題,容易導致相關人員推卸責任。
盡管我國醫護人員眾多,但專業的護理人才仍然相對匱乏,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對醫療知識掌握不透徹,素質參差不齊,導致老年人醫療服務無法更好保障。此外,護理人員進入養老機構工作的門檻較低,且不需要考取相關的資質證明,導致大部分護理人員素質偏低。薪酬體系不完善,薪酬水平較低也是養老機構護理人才匱乏的重要原因,為此,養老機構應適當提高護理人員的薪酬水平,為護理人員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使醫護人員的素質得以提升。
當今時代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融入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目前全國養老機構的智能化技術相對匱乏。近年來,我國智能行業快速發展,但智能技術的應用領域有待進一步擴大。如今,養老機構的老年人信息管理大多依賴于人工操作,智能化設備的投入數量十分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老年人養老服務水平的提升。為此,養老機構的管理人員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互聯網為依托,加快建設醫療信息管理平臺,并積極引入更多先進的技術。
完善多元治理相關法律制度,培養養老專業護理人才
多元化治理作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要想全面推廣,必然離不開法律條例的支撐??v觀養老服務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無一例外都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為支撐。因此,我國應適當參考學習西方國家成功的經驗,結合我國養老機構的發展現狀,出臺相關的法律政策,使多元化治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讓更多的老年人能夠享受更加優質的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管理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的部門應積極發揮帶頭作用,規范養老機構的發展,提高醫護人員的準入門檻,為多元化治理的全面推廣奠定基礎。在今后的發展中,多元化治理相關法律制度將不斷完善,使多元化治理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推廣應用。
醫療機構專注于醫療服務,養老機構專注于養老服務,若能將兩者結合起來,必然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政府作為公共管理部門,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統籌整合相關資源,推動多元化治理模式的普及,明確多元化治理養老機構的經營范圍、經營性質、服務對象、發展目標以及醫護人員的素質要求、崗位職責等。由于當前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養老服務需求增長較快,護理人才較為缺乏,所以培養專業的醫護人員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對養老機構原有的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另一方面要通過提高薪酬待遇從外部引進優秀的專業護理人才,全面提升養老機構的護理水平。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多元化治理將會成為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若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還要政府對多元化的主體進行整合。由于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醫療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多元化治理模式的推廣應用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無論如何,多元化治理理念這種新的養老模式都應當被納入地區發展規劃和醫療行業發展規劃中。就目前而言,政府和衛生部門是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管理部門,應積極推廣多元化治理,為養老機構提供信貸支持,并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為養老機構提供稅收優惠,從而加快多元化治理在全國各地的發展。
(作者為中共唐山市委黨校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劉瓊:《談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企業家天地》,2013年第8期。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