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迅速發展,留學生群體日益壯大,而留學生的跨文化心理適應問題也日益突出。有效溝通是解決人際關系問題的必要手段,而新媒體作為改變溝通模式的新技術,對留學生跨文化心理適應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 留學生 跨文化 心理適應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在國際教育貿易市場開放的背景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出現了外國學生“來華留學熱”與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熱”。2017年3月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為54.45萬人,而來華留學生規模突破了44萬,比2012年增長了35%,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隨著留學生規模的擴大,留學生跨文化心理適應問題日益凸顯。有效溝通是解決人際關系問題的必要手段,而現今一些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逐漸難以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人際交往中的溝通交際模式,同時也使留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入了全新時代。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具有交流互動性、方便快捷性、開放包容性特點
新媒體對人類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推動信息傳播的發展;二是促進溝通方式的改變,二者密切相關。新的傳播媒介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對于傳播者、信息和受眾來說,新媒體使得信息來源、傳播渠道和方式、受眾的需求都變得更加多元,并呈現出新的特點。
交流互動性。信息傳播在新媒體技術的介入下形成雙向甚至多向的互動模式。傳統的信息傳播屬于單向傳播,沒有互動,比如報紙、電視等,這使得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一方只發送信息,而另一方只接收這種信息,無法向對方進行反饋。
方便快捷性。新媒體時代傳播技術的發展,使信息傳播獲得了擺脫時間、空間限制的可能,使其不再局限于地域性的實時接觸,特別是在時間上實現了信息傳播速度的瞬間化,無論是文字、圖片,還是音頻、視頻,都可以形成信息瞬間傳播,同時也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實現了即時的跨地域傳播,尤其是對突發事件的報道,網絡傳播的速度遠遠超越了傳統媒體。信息發布者與信息接受者之間方便、無障礙的互動,也使信息得到快速傳播和及時反饋。
開放包容性。在新技術系統的支撐下,新媒體利用信息平臺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個體的差異,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各種社會因素的制約。在虛擬世界里,這種開放包容使每個個體都有機會和可能成為信息的生產者與輿論的制造者。開放包容的新媒體技術使媒介形態進入融合和完全替代的時代,融合了傳統媒體的特點,大量的信息能夠共享,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移動終端設備,在最短時間內對信息進行篩選、反饋或者討論。這種開放包容的特點徹底改變了以往人們只能被動接收信息、無法參與反饋的情況,實現了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多元性發展。
新媒體有利于促進留學生跨文化心理適應
在異國留學,由于生活環境、學習環境的改變,一些留學生在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情緒與心理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異質文化中由于文化差異而帶來的跨文化心理適應問題,而新媒體無疑在留學生跨文化心理適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是對基本生活環境的適應。在網絡時代來臨以前,留學生不得不帶著陌生感來到留學目的國,在真實情景中去慢慢熟悉住的環境、吃的食物以及周邊事物。但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擺脫時空限制,接觸到很多自己需要的信息,了解留學目的國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語言文化、風土人情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各種網絡平臺、社交軟件,不僅使人們能瀏覽到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與當地的人進行直接點對點的互動交流,獲得更多更直接的信息。當人們獲得了這些信息,就會對與信息相同、相似的畫面或是人產生一種熟悉感。
二是適應留學目的國的教育體系。由于中西方各國在現行教育體系上有較大差別,加之文化、語言、思維方式上的差異,留學生往往需要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適應外國的教育體系。而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平臺會大大縮短這一過程,留學生可以獲得關于留學目的國的教育制度、教育內容、基本教學特點等大量信息,逐漸了解和熟悉國外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在知識學習的準備方面,新媒體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給留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更多的學習渠道,使其能夠直接了解到留學目的國的知識,甚至可以定位到具體的大學、具體的課程和具體的講授者,真正做到教育無國界、知識無國界,這為留學生更快適應學習環境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三是社會文化調整。在異質文化環境中對相應的文化差異進行調整,對留學生保持心理健康是至關重要的。在網絡時代,隨著全球化和國際化程度的加深,中西方文化和社會行為規范也逐漸出現了趨同化和一定程度的融合,這對留學生適應異國文化是非常有利的。留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獲得關于留學目的國的社會文化信息,并逐漸調整自己的文化標準和行為,來適應留學目的國的文化環境。
四是留學生個人心理的調整。新媒體技術所帶來的超越時空限制的交流互動,可以讓留學生原有的社會支持系統繼續發揮作用。利用聊天軟件等,留學生可以與身在遠方的親人和朋友進行實時交流溝通,不僅縮短了時空距離,同時也極大地撫慰了留學生身處異國的焦慮和緊張,有助其排解孤獨和寂寞。同時,網絡社交平臺、娛樂軟件也可以滿足留學生交流、娛樂的需要。
既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帶來的優勢,也要防止過度依賴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使得信息傳播和溝通模式發生巨大的變化。網絡平臺、手機媒體等新媒體使留學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實現虛擬世界里的順暢交流與互動,這對于跨文化心理適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運用新媒體促進跨文化心理適應時,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首先,虛擬世界中的各種網絡活動是不能替代現實世界中的人際交往的,特別是現實生活中的社會支持系統是無可替代的。網絡信息平臺和各種社交媒體讓人們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分享信息、交流互動,擺脫了地域時空的限制,滿足了人們交流的愿望,但是其無法滿足人在現實中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網絡媒體雖然能促進留學生的跨文化心理適應,起到緩解焦慮的作用,但其實建立起現實留學環境中的社會支持系統,才是最有效的、最終的方法。同時,新媒體在給人們帶來許多便利和實惠的同時,也會給人帶來挑戰或適應的要求。如果不能適當地應對快速的變化及其所帶來的各種心理沖擊,那就可能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因此,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帶來的優勢,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又要防止過度依賴。
其次,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新媒體依托數字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形成了巨大的網絡體系,在帶給人們數量巨大、覆蓋面廣的多元信息的同時,也出現了虛假信息泛濫、負面信息誤導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的判斷。社交網絡在促使社會行為公開透明、促進多元文化相互尊重與認同的同時,也增加了信息安全問題。新媒體能夠促進跨文化心理適應,但是隨著新情況的出現,加強引導和網絡監管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分別為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英語系講師;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國際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委科研計劃項目一般項目“第二語言習得與跨文化交際研究”(項目編號:SM201711626005)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閻琨:《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狀況探析:跨文化適應和挑戰》,《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責編/孫渴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