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透過師生畸形關系的表象,需要看到高校科研考核制度帶給高校教師的巨大精神壓力、教師收入過低帶給高校教師的物質壓力是造成悲劇的深層原因。破解高校畸形的師生關系,需要改變科研考核與收入分配等宏觀制度問題,改變傳統的特殊主義、師徒式的人身依附關系,建立基于角色分工的職業關系,樹立現代的師生職業道德規范。
【關鍵詞】考核制度 收入分配 人身依附 師生關系【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2017年年末,西安交通大學寒門博士死亡事件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的性騷擾事件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引發了社會對高校師生關系的高度關注與思考。這兩大事件絕非偶然,高校教師利用特殊身份影響學生正常學業和侵擾女生等不正當行為時有報道,高校師生的生態環境成為引人注目的社會問題。那些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名校的家長,一直把大學視為神圣的科學殿堂和遠離塵世的一片凈土,通向人生成功之路。事件的發生使人們在震驚之余去思考造成畸形師生關系的原因究竟是個體因素還是整體因素?導致學生走上絕路的壓力從何而來、又是如何傳導到學生身上的?面對來自導師的壓力,為什么學生大多會選擇忍耐和沉默?事實上高校并非游離于社會的世外桃源,而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社會的種種弊端必然會反映到高校和師生關系之中。
高校科研排名壓力衍生出隱形的壓力傳導鏈條
首先看西安交大寒門博士死亡的悲劇。對于悲劇的發生,有人強調是由于學生個人心理素質因素,教師更多地強調是由于來自家庭的壓力和學生缺乏適應社會競爭的能力。但是悲劇發生在大學,教育管理體制因素是最直接的。其深層原因是高校科研排名壓力這一殘酷的競爭機制給教師造成了重大壓力,個別教師的心理健康出現重大扭曲。
在有些高校,由于高校的博士生導師人數超過每年的博士招生名額,在獲得博導資格之后能否參與招生要看當年的科研考核評分成績。科研考核主要指標:一是論文數量,特別是在《科學引文索引》(SCI)刊物上發表的文章數量;二是課題申報成功數量與經費數量,課題分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級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國家科技部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縱向課題,也包括各地政府機構、事業單位發布招標的橫向科研項目。教師獲得的科研經費越多,上繳管理費越多,考核排名位置越靠前。為了能夠招到博士生,教師要拼命發表各類文章,追求課題數量導致教師無法踏踏實實地做實地研究和科學實驗,碩士生和博士生成為真正的一線科研力量,每天在做調研、做實驗、撰寫論文,而教師為了拉到課題忙于社會應酬。
這形成了隱形的壓力傳導鏈條:高校教師科研考核排名制度的壓力傳導到導師,導師特別是博士生導師將壓力轉而傳導到博士生。博士生的科研與生活壓力與教師的科研考核制度并不直接掛鉤,因而具有隱秘性,圈外人很難看到兩者直接的關聯。過于功利、異化的科研考核機制讓碩博導師們、碩士博士們無法踏踏實實地做研究,急功近利于論文發表和課題申報。高校的這一問題在科研經費資源相對短缺的中部和西部地區更加明顯,也是導致這些地區教師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
教師收入偏低是導致師生關系畸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我國教師社會經濟地位有待提高的問題不僅特指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高校教師群體也同樣如此。近年來高校教師隊伍的收入分化嚴重,最高級的長江學者在三年聘期內可以拿到每年20萬元的學者獎金,加上工資待遇超過50萬元。然而能夠進入這項國家專項高層次人才計劃的長江學者可謂鳳毛麟角,多數高校教授群體的收入待遇較低。與國外比較,發達國家大學教授的工資待遇超過社會平均收入水平,屬于中產階級,不僅生活上沒有柴米油鹽的后顧之憂,而且工資足以支撐基本的科研活動,因而有充足的時間潛心于科學研究與教學指導。
教師與常人一樣有著購買住房、子女教育、社會交往等各種消費需求,過低的收入待遇將導致師生之間那種單純的關系變得不單純,從而牽涉太多利益糾葛。中國的一部分碩博導師們熱衷于去做兼職,帶領學生們承接各類社會課題、科研項目,撰寫申請和結項報告,完成繁瑣的經費報銷,這些工作往往是由學生完成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們淪為受雇的廉價勞動力。中國教師的收入與其他行業特別是與在金融機構和國企工作的同專業人士相比差距顯著。然而為了滿足消費需求,只能依靠做課題的收入來補貼家用。個別導師年復一年地讓學生撰寫課題申請、做課題實驗、撰寫論文,成為其創收的一個途徑。
權力過于集中導致師生關系失衡
導師對碩士生、博士生從入學到畢業全過程的各個階段都具有巨大的裁決權。在考生達到基本合格分數線后,導師對碩士生和博士生的錄取有相當大的選擇權,對于學生是否有機會出國進修、獎學金的獲得、論文發表、能否按時畢業以及就業選擇都握有決定性權力,師與生兩者之間沒有平等人格和交流平臺。有的學校甚至出現老師為了讓有能力和好用的學生多為自己工作,故意阻止學生發表論文、不通過論文審查使學生延期畢業的怪現象。
這種人身依附的關系更多地存在于東方文化的國家。與大學本科的師生關系不同,碩士和博士實行導師制,是“一對一”的特定關系,教學主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完成而不限于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與傳幫帶的師徒關系更加接近。師徒之間不僅僅是單向的傳道授業解惑,實質上是一個基于能力的工作坊和科研團隊,師生之間是業務的合作者和技術知識的授受者,相互間存在著密切的共同利益。
擬制的師徒關系全方位輻射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超越了傳遞知識的關系,關系被擴大到全人格,包括學生的品德培養、課外活動和戀愛交友。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古代的師徒關系并非單純的“師傅賞一口飯”的雇傭關系,他們是一個永續的命運共同體,剛剛入門的徒弟給師傅打雜并不是單做簡單的勞動力,而是磨練徒弟性格、培養耐力的手段。徒弟是事業的繼承人,不僅要教授技能,更要培養品德,要挑選和磨練合格人才把家業和事業繼承和傳遞下去。今天的高校教師中雖然不乏如此崇高境界的優秀教師,但是同時確有一些教師看中的僅僅是學生的使用價值。除了科研任務之外,有的博導樂于讓博士們承擔大量非科研工作甚至是私人領域的事務,諸如擦車、打飯、做家務、輔導學習、拎包、應酬等。學生陪導師去看病,給導師把醫藥費墊付了,回頭導師再把醫藥費報銷出來進自己腰包。如此一來,導師生一次病不但不花錢,還賺一份錢。學生獻上的禮物并非單純的出自尊師禮節,往往帶有人身依附和尋求保護的含義,是一種特殊主義的非制度關系。
高校中發生的性騷擾學生事件不外乎這種畸形的師生關系的一種表現。一些品行不端且握有權力的教師把碩士生和博士生看作私有財產,利用教師身份侵擾學生身體。雖然高校制定了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但是相對缺失道德監督機制,違背教師基本職業道德和操守的行為屢禁不止。事實證明,信任并不能代替監督去承擔維持大學正常秩序的重任,沒有制度約束,就會滋生侵害人權的非法行為。
為什么學生在正當權利受到侵害時會選擇沉默、不去反抗而是自我傷害?原因之一是,學生的苦衷難以得到社會的理解,社會輿論所造成的巨大壓力讓一些學生退卻。以性騷擾為例,告發教授的不端行為要承受巨大風險,因為鮮有法律判決勝訴的先例,不僅正義難以得到伸張,反而會因為社會對受害者品行的懷疑和誤解而受到二次傷害。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大齡博士生活條件差導致尊嚴缺失,加之同齡人生活和事業的發展,引發巨大心理落差,產生了對于親人的愧疚感和挫敗感,進一步增大讀博的機會成本。不少女生為了躲過教師的報復或者希望在與同學的競爭中勝出而忍耐,甚至不能否認有學生希望通過不正當交易獲得好處。畸形的師生關系導致博士群體心理疾病頻發,把教授傳導的壓力視為理所當然的正當要求,被迫接受和強迫自己去適應導師所說的一些要求,導致一些博士長期遭受心理壓力。
改革大學教育管理制度,樹立現代職業意識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提高到空前高度。
中國高校需要樹立職業分工的意識。日美歐的著名常青藤高校是私立的,其辦學理念是把教育作為產業,遵循市場規律。如果把教育作為產業,那么學生則是學校生產的商品,在完成生產之前,商品決不允許被侵占或傷害。因此,大學制定有嚴格的道德規范,一旦發現破壞行為,必將受到嚴厲處罰。我國正處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應該實施高校管理體制改革,以消除滋生畸形師生關系的因素,當務之急是推進以下兩項改革:
改革教師管理制度,提升教師的地位待遇。深化高校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把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等學校,由高等學校自主組織職稱評審、自主評價、按崗聘任,使評審制度更加切合各個單位的實際情況。必須把提高教師地位待遇當作真招實招加以兌現,要增強教師職業的社會吸引力。完善待遇提升保障機制,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解除教師生活的后顧之憂,使其不再把科研作為謀生手段,為生計去拉課題、強迫學生做實驗、寫論文,而是把科研作為學問,潛心問道,靜心鉆研科研教學,取得高質量、原創性科研成果,使大學能夠匯聚起真正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名家名師。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樹立現代的職業意識。《意見》提出突出師德,使教師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教師要做到教書育人,自己必須首先應該是精神健康和高尚的。除了注重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還必須建立師德師風等方面的監督制度,建立師德考評機制,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范問題。
在新時代,高校要把尊師重教落實到實處,使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建設一支精神健康的新時代教師隊伍。與此同時,建立嚴格的和真正發揮作用的師風師德監督機制,同樣是破解當前高校中畸形的師生關系的重要制度手段。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參考文獻】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②《北航性騷擾教授被撤長江學者》,《北京青年報》,2018年1月15日。
③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7年10月27日。
責編/溫祖俊 美編/王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