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聯動機制能為大學生提供高效的創業支持,引導其進行正確創業,驅動創業生態持續發展。因此,需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完善校企聯動運作模式,使其兼具針對性、新穎性以及實用性,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創業。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校企聯動機制 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校企聯動機制是通過改變原有的相對被動、單一的創業引導機制,將校方、企業進行有效結合,以規范、高效的管理制度引導大學生正確創業。可以說,校企聯動機制順應了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市場需求,加強了教育教學與創業實踐之間的轉化,并促成了互利、雙贏的合作模式。
校企聯動機制是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有效推手
校企聯動機制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市場需求,能為大學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創業支持。經濟的平穩、高速發展,讓我國社會的文明程度、開放程度都有了明顯提升,整個社會也更能接受各種具備前瞻性、創新性的發展理念與模式,由此令社會意識形態更為開放、多元。在這一背景之下,市場對于創業者的心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目光長遠、思維活躍、能力出眾的創業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贏得生存空間。大學生作為目前我國創業者中的急先鋒,更需要認清當前社會主流的發展趨勢,了解市場的實際需求,努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以應對競爭、求得發展。通過建立校企聯動機制,為大學生提供及時、充分的支持,讓其可以在接受專業、創業培訓的同時,也能夠及時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社會對于大學生創業的看法,掌握整個創業市場的發展動態,促使自身能夠緊跟時代潮流、規劃合理的創業路線。
校企聯動機制加強了教育教學、創業實踐之間的轉化,可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一些大學生由于長期處在相對封閉的學習、生活環境之中,對社會缺乏全面而深入的認識、了解,因此,需要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創業培訓和指導。而借助校企聯動機制,則能夠通過校方為有意向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專業的培訓服務,傳播科學的創業知識、增強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同時,與校方合作的企業可以讓大學生及時獲取最新的行業信息、得到系統化的創業模擬訓練、開拓其發展眼界,嘗試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創業效益。這種“學”“用”協同的發展模式,可以讓大學生創業更具科學性,成功比例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校企聯動構建了互利、雙贏的長效模式,確保大學生創業保持良性發展態勢。大學生創業浪潮的興起,既有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國家政策的宏觀背景引導,又有大學生渴望展示個人才干、獲取社會認同的發展需求的驅動,二者之間存在相互助力、彼此推動的關系。而對于有意向進行創業的大學生來說,除了自身要具備出眾的綜合能力之外,政策、制度、環境等外部因素,也是影響其創業順利、成功與否的關鍵。校企聯動模式的建立,一是讓校方、企業雙方達成了合作的發展共識,明確了協同推進大學生創業的基本目標。二是經過有效的管理制度,促成了校方、企業進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這種互利、雙贏的和諧生態,強化了校方、企業的合作基礎,鞏固了雙方協同共進的關系,對大學生創業的平穩、持續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助推效用。
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校企聯動機制存在的不足
雙方合作的政策機制有待完善。國家政策一直都是推動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協調運轉的重要保障。隨著大學生創業的規模持續擴大、社會效應不斷顯現,校企聯動這一政策機制也需要得到進一步完善,才能更為有效地發揮自身的助益作用。而在政策落實、完善層面,當前校企聯動機制還面臨著不少問題,如合作機制比較松散、缺乏規范化與法治化的建設基礎,校方與企業均強調各自具有主導權,不愿推進資源、信息的深度分享,各自為政、相互扯皮等現象比較普遍,導致學校、企業的合作往往流于短暫的價值互換,而難以真正形成穩定、長期的發展生態。
校企雙方的責任劃分尚需理清。我國校企合作發展模式帶有以行政意志為主導的管理色彩。這一管理機制強調,校方對企業具有直接領導的權限,要求企業應當作為校方的下屬機構履行相應的職責,卻并未明確校方作為領導方的法律責任。在大學生創業浪潮中,盡管近年來我國校企合作模式的行政化色彩有所淡化,然而對于校方、企業法律責任歸屬的劃分,卻依舊存在很大的制度空白。加之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并未出臺更為細化的法規與政策,容易令校企雙方在法律地位上出現失衡,在出現糾紛之時,企業很容易擔負全部法律責任,這就嚴重影響了企業全力推進校企聯動模式發展的信心與毅力。
校方服務企業的能力不足。校企聯動模式的初衷是充分利用雙方優勢、形成互利共贏的發展合力。只有具備較強的師資力量,才能為校企聯動這一模式的高效運轉奠定堅實基礎。而大學生創業浪潮所帶來的政策傾斜、資源配置等諸多機遇,則刺激了一些并不具備資質、實力的院校試圖通過建立校企聯動機制來分享這一紅利。這些院校普遍沒有校辦企業,也缺乏建設、管理企業的經驗,大多通過與第三方代理機構合作來維持校企聯動機制的運轉,難以及時為企業一方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技術支持,對于大學生創業的助益作用當然也大打折扣。
推進大學生創業中校企聯動機制的路徑
強化對校企合作的專項支持,完善大學生創業信息服務、指導機制。校方應根據自身的發展實際,加強對于校企聯動運轉機制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專項化的統籌、管理制度,明確平等公開、互利雙贏的基本原則,凝聚校企雙方的合作共識。而為了確保大學生能夠及時獲取創業市場的信息動態,校企雙方則需進一步提高對于創業資訊的捕捉、歸類以及解析的作業效率,并創設創業心理輔導、企業專家專欄以及交流反饋等實用板塊,充分指導大學生全面審視當前的創業態勢,形成自信、務實、創新的創業心態。
搭建校企合作動態交流平臺,創新大學生創業教育教學模式。創業環境的巨大變化、競爭態勢的快速演變,都要求大學生應當樹立開放互助、合作雙贏的創業觀念,緊跟時代發展趨勢、不斷變革創業理念。校企雙方要及時建立動態交流平臺,鼓勵大學生圍繞自主創業各抒己見、分享各自的創業心得,加強彼此之間的互信、合作關系。引導這一群體正確看待創業浪潮,促使其選擇真正適合自身需求、適宜長遠發展的創業領域。并在校企交流平臺的幫扶之下,原創出更為新穎、實用的創業理念與方式,激活整個大學生創業生態的發展脈搏。
打造以校企雙方為主導的培訓、考核機制,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校企雙方要突出自身在大學生創業引導中的主體性,加強對于大學生的創業教育與能力培訓,引入時下最新的創業理念、培育模式以及考核規則,以促使大學生理性看待時下的創業現狀、提高應變思維以及增強應用能力為重點,充分借助互聯網進行線上與線下的教學互動、訓練強化,構建起從職業規劃、素養鍛煉到落實團隊協作機制、優化立體性的創業培訓運作體系,推行個人競優與團隊考評相結合的交互模式,穩步增強大學生的創業素質。
提高校企合作能力、建立大學生創業基地,形成互利雙贏格局。要正視校企合作能力偏低、協同實效不足等運作問題,引進企業模擬、教學與實踐相同步、校企互動以及動態定制式等多種發展模式,穩步提升校企合作能力,探索更為有效的協作機制。穩步構建規范化、創新式的大學生創業基地,嘗試以產教融合、產學合作為探究主題,推動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等長效機制的建設與推廣,鞏固互利雙贏的發展格局,全面尋求校企雙方的發展契合點,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為有利的環境保障。
(作者為河北工程大學數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吳麗麗:《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創新》,《繼續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
責編/肖晗題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