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經濟歷史新方位作出的科學判斷。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福州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實踐地,對這一科學判斷的感受更為深刻,體會更為強烈。近年來,福州與全國許多城市一樣,經濟發展告別了曾經連續多年的兩位數增長,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2017年實現了“四個突破”“一個接近”:全市GDP突破7000億元,達7104億元,同比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達2203億元,同比增長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000億元,達4194億元,同比增長11.4%;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達1006億元,同比增長7.7%;固定資產投資接近6000億元,達5823億元,同比增長12.3%。這些數據,直接印證了黨中央作出這一科學判斷的準確性和合理性。
除了主要經濟指標,我們在其他方面也可以看出福州經濟發展發生的新變化:從三大產業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2016年首次超過50%,2017年達到51%,今年還會持續提升。從消費結構看,限上零售額占零售總額的比重,2016年是57.2%,2017年是60.1%,提高了2.9個百分點,說明中高端消費增長快速。從產業結構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0.9%,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個百分點。從區域經濟看,縣域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達到48.8%。從研發投入看,2017年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增長了24%,創下近幾年來的最大增幅。可以說,福州的發展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總體上,近年來福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也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表現在傳統產業發展層次不高,新增長點還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等方面。下一步,我們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做大產業為核心,堅持二、三產業同步,傳統、新興產業并重,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讓福州成為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其中重點要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著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加快破除無效供給,堅決淘汰過剩產能,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改造提升一批傳統產業,做大做強紡織化纖、輕工食品、機械制造、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電力等產業,加快培育形成“142”產業體系,推進一批重點企業技改,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投產一批產業項目。二是推動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扎實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認真落實創新發展十項政策49條措施,以及新出臺的扶持“雙創”工作、扶持企業技術研發等政策,加快建設創新型省會城市。三是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與發達城市相比,福州第三產業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和潛力。我們將以國家“十三五”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抓手,支持服務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打造省會總部、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務業新優勢。引進一批企業總部,推進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等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打造一批金融集聚區,加快海西現代金融中心區建設;推動各縣(市)區集中力量構建一批新的特色金融集聚區。發展一批現代物流,鼓勵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鏈物流、城市配送物流,構建現代物流集聚中心。打響一批旅游品牌,打造國內外知名的養生休閑度假旅游城市。壯大一批商貿商圈,扶持發展新零售業態,努力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希望通過集中力量抓好這三個方面工作,迅速突破制約福州經濟發展的瓶頸和障礙,補齊產業發展的短板,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趕超目標,把福州建設成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為推動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福州應有的貢獻。
責編/孫娜 美編/李祥峰